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萧红 短篇小说《后花园》论评

(2010-05-29 00:08:08)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札记

                    化学与环境学院         吴丹          20082401196

 

萧红 短篇小说《后花园》论评

 

萧红,作为一名才华照人的女作家,感情细腻而富有同情心,从她踏上文坛,就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把目光投向广大被压迫被奴役的劳苦大众,对贫苦弄明和城市下层民众的苦难充满了怜悯和同情。在她的短篇小说《后花园》中尤为如此。小说中的主人公------冯二成子,代表着下层势微力薄的群体的形象,在萧红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花园》的末尾部分可谓是揭示全文的核心所在,尤为精彩,让人读了脍炙人口。虽然只有短短的数百字,而且看起来字字平常无奇,但是却是每个字都是铿锵有力。

在倒数第二段:“以后的两年三年,不知多少年,他仍旧在那磨房里平平静静地活着。”简简单单的一句或,可读的内容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道尽。作者巧妙地用最少的笔墨寄寓这最深处的丰富感情于其中。小说《后花园》开始就描述冯二成子的生活是平静的。三十多岁的冯二成子,住在长满在曹野花,种着瓜果菜蔬的后花园中,像是被世人遗忘了的平静。成天与他相伴的,只是捂着眼罩拉磨的驴,是石磨,是风箱,是被敲打得中间凹下去像个元宝似的梆子。春来秋去,耳朵里听到的也仅仅是,石磨的转动声,风箱的呼噜声,梆子的沉闷声,以及后花园的鸟叫虫鸣声。因此,冯二成子的生活一开始就是平静的。平静得就像在磨道沟巢中不停地转圈拉磨的驴,单调而且是灰色的。随后,他的生活中的平静被打破了,因为他偷偷爱上了邻居的 赵老太太的大家闺秀,从此之后的一段时间了,他都没有办法平静了,深深陷入了单思恋的痛苦之河。不久大闺女远嫁,赵老太太搬走了,但他和同寡妇生活在一起,并有了孩子。在这段时间了,他的生活似乎有了点声色,犹如平静的海面荡起微微的涟漪。但是不久后,寡妇死了,孩子也死了,冯二成子的生活有恢复了平静。冯二成子的生活经历了:平静----难以平静-----平静这样一个过程,到了最后,他的生活人就只能是平静的,因为他什么也没有了,没有了家,没有了对生活的寄托。他的什么都被剥夺了,包括他的青春,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他的梦想,他的最起码的权益都被他的东家(他的主人)剥夺的一干二净了。“仍旧平平静静地活着”九个字,含蓄有力的抨击了但是剥削阶级残忍地埋葬了所有生活在社会下层挣扎的人的爱情、人性、自由以及他的一切。同时也锋利地表达了对冯二成子这样代表性的贫苦的人们的无助而又无奈,只能“平平静静地活着”的生活状态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之情。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更是运用了对比的笔法把整个作品要表达的核心思想给表现了出来。从最后一段的字面看来,看似是对新换了的主人的轻描淡述。素描了新换了的这个花园的主人是年轻的,是爱说话的,爱漂亮的,经常看磨倌玩弄筛罗和他的风车。这些描写再平常不过了,甚至看起来有点无聊的描写,,是无声的描写,仅此而已,其中并没有一个悲壮或豪华的字眼,但也正好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无声轻描年轻主人是,强烈有声地堆磨倌和他的年轻主人进行了一番彻底的对比。新园主年轻有朝气,冯二成子被平静磨成了饱经风霜的青年老头。新园主是爱说话爱漂亮的,而冯二成子是平静的,他不爱说话,,因为孩子妈妈死了,孩子也死了,就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了。在这些无声无形的比较下,作者把心中那积压已久的对地主阶层冰冷无情剥削着下层贫苦人们的愤怒之情宣泄得完美无瑕。旧社会中剥削阶层那无穷止的剥削,不仅仅是钱财上的剥夺,更痛人心弦 是那对人性的摧残,对人们自由的限制。冯二成子是没有自由的,这在小说的最后一段也得以表现。新园主“常常穿了很干净的衣裳来在磨房的窗外,看那磨倌怎样打他的筛罗,怎样摇他的风车。”园主他自己穿着得体,光鲜亮丽,但是,他对自己的仆人的食宿住行不仅是不闻不问,还常常监视督促着这平静得可怕的磨倌,看管着他是否在偷懒不好好推磨,监视他是偶在玩风车而没有很好地尽心尽力为主人效力。冯二成子,他连最起码的人身自由都没有了,谈何人性的真、善、美呢。

小说《后花园》的末尾也寄托了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短短的两段,不仅仅毫无保留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剥削现象,把故事推向尾声的同时,也道出了故事的本原,道出了在繁盛的后花园的掩盖下的真相-----冯二成子的平静,无助而又无奈的平静。除此之外,也正是小说的末尾部分,在无声的轻描淡写中,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有力度地表达了出来。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地主阶层的剥削的憎恨厌恶,对旧社会无视人性的存在、残忍地扭曲人性的愤怒之情,另外一方面,小说的末尾部分也塑造了下层贫苦民众在面对封闭死寂般的人生仍旧能坚强地平静地活着的乐观和对生命的珍重的顽强的形象。以冯二成子作为代表的下层贫苦人们,他们的爱情、亲情、友情都被摧残了,他们最深最真的人性被扭曲了,他们对自由的渴望被压迫着,但是他们依旧活着,哪怕是平静地活着。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希望,一种勇气。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坚强的赞颂之情。

 

 

参考文献:

《勇于承受生活的英雄》     作者:吴 东    

《悲剧人生的溯源——萧红小说《后花园》解读》   作者:史玉风

③《孤寂中的挣扎者》——解读萧红小说《后花园》中的冯二成子形象-------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