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喂养不当给宝贝带来的不适

(2010-01-02 21:25:03)
标签:

育儿

分类: 萌宝一岁半到两岁

我这个当娘的,错误了一次的事情总是会重复的错第二次,甚至错多次。真的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自己。萌宝的食量本来就很大,所以必须每个月要吃点消食化积的药。可以说一点也不能忽视。结果这个月我又晚给萌宝吃了几天,又闹积食了。每次积食以后首先有的症状就是发烧。其实前天我感觉萌宝这几天食火就有点大了。舌苔总是白白的厚厚的一层。所以去买了化积口服液,谁知道还是买晚了。前天白天小家伙就有点不适了,上午从被子里钻出来的时候就有点打哆嗦,但是我还没在意,觉得可能是刚睡醒的缘故,结果晚上就发烧了。夜里1点起来小脸蛋红红的,身上也是像个小火炉一样热。吓的我真是不知所措,最怕宝贝发烧,偏偏又发烧了。而且前天还不在自己家,在姐姐家住的。量了体温38度2.但是我感觉应该还是有点没夹住。温度应该还高一些的。按书上讲的,只要不到38度5是不建议吃降温药的,应该以物理降温为宜、可我看到宝贝那红红的小脸蛋,我实在不忍心让她继续发烧下去。所以赶紧吃了降温药。虽然萌宝发烧,但是精神状态依旧特别好。夜里的1点居然和我又玩了起来。这个时候只要宝贝高兴我干什么都愿意。所以一直坚持陪着萌宝玩。期间还喂宝贝喝了好多水,萌宝一直表现的很不错。喝了不少水。大概夜里2点左右的时候可能降温药起了一些作用,萌宝不是太热了。玩了将近1个小时小家伙又有了睡意。把她哄睡着了。但我却丝毫不敢放松,一直在担心宝贝会反复发烧。所以迟迟不敢睡着。实在困不行就打个盹。反复去摸宝贝的额头,后来也终究是熬不住了,睡了一会。大概5点左右的时候又突然醒来发现萌宝还是有点热。没办法,只好把宝贝抱起来重新喂药。实在看不得宝贝那么受罪。虽然她状态一直很好。可我从心里感觉难受。因为咱也经历过发烧。那种滋味不好受。就这么反反复复地一会退了,一会又烧了。我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到了昨天早晨萌宝虽然还有点烧,但是状态却是出奇的好。一直满屋子的来回跑。快中午的时候和萌爸通电话说要去奶奶家过元旦,吃中午饭。我想着萌宝发烧就不折腾了。谁知道萌爸一再说没事。大过节的不去不好。没办法只好带着萌宝又去了奶奶家。或许是折腾的够呛,萌宝中午吃了点饭就打起了瞌睡。小家伙一副要睡觉的样子。我只有先把宝贝哄睡着,摸摸额头还不是太热。后来因为前天夜里没睡好的缘故,我也陪着宝贝睡了一会。谁知道等萌宝醒来以后又有点热了。精神随之也不太好了。总是黏在我身上。一看这情形,我心里更着急了。赶紧带萌宝回家,又喂了一次药。可能是因为发烧的原因,小家伙回到家没多大一会又迷糊了。大概睡了有半个小时才醒来。小脸蛋还是红扑扑的。我一看那会喂的药没起作用,只好又喂了恬倩。虽然心里明知道总喂恬倩不好,但是心里一着急还不是顾不上那么多了。想着先把烧赶紧退了在说。大概晚上7点左右药起了作用。不烧了。因为自己当时心里实在乱的不行。所以把老妈叫了过来。后来萌宝退烧以后我才总算踏实。

今天一天萌宝状态都不错,昨天还喂了萌宝小儿七珍丹。因为有积食,所以先把食火打打。可能是双管齐下的原因。萌宝今天一直都没在发烧。我悬着的心也才稍有踏实。

每次萌宝生病都是因为有食火,这就是我做妈妈的失职。萌宝小月份的时候每个月要吃一次王氏保赤丸的,那时候萌宝就很少闹病。只要这个月没吃消食化积的,一准要闹病。

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要想小儿安,就要饥和寒。”大意就是小宝宝要想健康,就需先学会饥和寒,吃的多或是穿的多反而不好。而我们做妈妈的,我相信大多数会和我一样,希望看着自己宝贝能大口大口地吃饭。觉得只有这样才最健康。我就是这样的心态,每次总觉得宝贝吃的不够多。她吃的越多自己越高兴。甚至是宝贝自己说“饱了”的时候,自己依旧纠缠着宝贝:“宝贝,再来一口。”连哄带骗的让宝贝这么吃下去。唉。自己真是愚蠢。从来不懂得吃一堑长一智,只知道按照自己的思想来。结果一次次把宝贝折腾的生病。罪魁祸首是自己!

这两次间隔这么短的时间就发烧,真的是自己工作做的实在不到位。以后每半个月就应该吃一次消积化食的药。对于萌宝呢,以后吃到自己说饱了的时候就让她放下勺子。当娘的就不应该再去让宝贝继续吃下去。尤其是晚上这顿饭。不断反省中!

希望疾病远离我们。。。。。。妈妈希望宝贝每天都健康,都平安!

小丫头虽然发烧了,但是精神状态很好。看看都上了沙发了。手里还攥着扫地把子

喂养不当给宝贝带来的不适

担心她因为捂的衣服太多。不好散热。本来家里也够热,所以就没穿裤子。我趁机还拍了两张照片。

喂养不当给宝贝带来的不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