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享阅读《捉迷藏》___杨老师

(2010-09-14 15:46:55)
分类: 活动回顾
http://s14/middle/62210a09t90336e5fe32d&690

http://s10/middle/62210a09t90336e7e6cd9&690

http://s3/middle/62210a09t90336e7e62d2&690

http://s1/middle/62210a09t90336e8dc540&690

http://s7/middle/62210a09t90336eac3246&690

http://s14/middle/62210a09t90336ebb6d7d&690

http://s2/middle/62210a09t90336e50a3f1&690

http://s10/middle/62210a09t90336e4172f9&690

中班分享阅读教案《捉迷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细节,讨论画面内容,发现线索并进行推理判断。

 2、引导幼儿换位思考,体会“捉”和“藏”的最佳做法。

活动准备:

带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遮住大书上的文字和部分画面。

活动过程:

一、 谈话:说说玩捉迷藏游戏时,怎样“藏”?怎样“捉”?

二、 阅读封面。

向幼儿展示大书,观察封面。

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地方?老鼠和大象会干什么呢?大象为什么要躲起来?

三、 阅读内页。

第一页:

1、  这是什么地方?大象被捉到了吗?大象怎样被发现的?鼠小弟是什么表情?

2、  咱们看看作者怎样问鼠小弟的?

3、  鼠小弟是怎么回答的?

第二页:

1、大象藏哪儿?

2、你怎么发现的?

4、  你帮大象藏会藏到哪儿才不容易发现?

第三页:

1、  这是什么地方?

2、  桌子是怎么歪的?

3、  为什么会歪的?

4、  你觉得在厨房捉迷藏可不可以?

5、  有什么危险的地方?

6、  那应该怎样做最好呢?

第四页:

1、  你觉得大象藏在哪儿好呢?

2、  鼠小弟怎样找呢?

3、  大象藏在哪儿?怎样被发现的?

第五页:

1、  大象藏在哪儿?

2、  怎样被发现的?

3、  鼠小弟的表情和动作都是怎样的?

第六页:

1、  这次大象会藏在哪儿?这是什么地方?

2、  你看到花园里有什么?

3、  鼠小弟在哪儿?它发现了没有?

第七页:

1、  怎么回事?大象和鼠小弟是什么表情?

2、  为什么都这么高兴?

四、 师生完整阅读图书。

五、 捉迷藏真有意思,我们到外面也玩会捉迷藏。

                                                                                                                       

活动反思:

 

   读本《捉迷藏》通过对图画的观察和学习来理解故事,并发展幼儿的细节观察能力:发现大象藏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发展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等,同时,把从读本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和游戏中,丰富他们的相关经验,这也是本读本的重点。在活动的设计上,基本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并结合教学设计示例,根据指导要点开展活动,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第一环节经验联结时,对于捉迷藏幼儿是非常喜欢的,但对于怎样藏才安全?怎样藏才不容易被找到?幼儿的经验明显不足。

      在第二环节阅读图画中,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够通过画面信息,说出大象所在的位置,如大象藏在浴缸里,大象藏在被子里,大象藏在桌子下面,大象藏在小房子里,大象在汽车里等等。这些地方或物品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了一些经验的积累,因而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学习的兴趣也比较浓,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在读本最后一页,大象到底藏到什么地方呢?孩子们找来找去,就是没发现大象在哪里。在老师的暗示下,终于发现了大象小小的鼻孔露在水面上。。。故事的结局颇有幽默感,孩子们对这个结局兴趣盎然,津津乐道。在读本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些画面信息和词组,也进一步加强幼儿的语言词汇的积累,如通过浴缸学习了浴室,通过被子等物品学习卧室,通过饭桌等学习了厨房等词汇。

表扬:王梦雅、李亚菲、李亚轮、王紫彤、张昊阳、王永典、孙钰涛、王一恒、刘凌宇、李凯杨、张晨瑞、王珂欣、索一锐、王欢玥、李文慧、王子涵钰、马钰婷等小朋友上课便表现特别棒!加油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