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永玉)
老百姓的鬼
我喜欢钟馗是因为他另类。
最早知道并喜欢钟馗是因为看戏。
昆曲和京剧都有钟馗戏,属于传统年节讨吉利的必备戏,各个戏
班子都要会的。京剧的钟馗也源自昆曲。昆曲中钟馗扮相(化妆和服装)很丑,但遒劲有力。钟馗的舞蹈非常漂亮,我从小就看着着迷。
钟馗是唐朝李隆基时代的人。李隆基是风流皇帝,以和杨贵妃玉环恋爱差点丢掉大唐而著名。京剧《长生殿》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唐明皇李隆基后来也成了中国戏剧的守护神。
但钟馗是李隆基造的鬼。
钟馗生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学问第一,本应该是状元,但因为长得奇丑,殿试时被以貌取人的唐明皇除名,他当场撞大殿石柱自杀而成鬼。
钟馗有一个妹妹,他生前曾承诺要将妹妹嫁给曾经帮助他的书生。因此他死后率领一批小鬼按照民间礼仪将妹妹嫁到书生家。昆曲钟馗基本上讲的就是这率领小鬼去妹妹家,然后又护送妹妹去书生家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又喜又悲的故事,在去妹妹家的路程中钟馗有唱,有诉说,有舞蹈,基本上完成了自己如何成鬼的讲述。

(李可染)
钟馗见到妹妹时自己已经是鬼,不能露面,怕吓着妹妹,只能在暗处看着妹妹被自己嫁出,悲愤且高兴——这种矛盾心情又是戏剧的必要因素。
钟馗的故事是对皇权,对科举制度,对人间不公平的控诉,钟馗嫁妹的故事又有诺言的兑现,有对男婚女嫁,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钟馗的形象包含着非常强烈的平民意识,反抗精神和自由意志。
这齣戏对演员要求非常高,武功、舞蹈、说、唸、唱的技巧都要好;在钟馗的指挥下,一班小鬼活灵活现——所以戏非常好看。
我认为这齣昆曲《钟馗》和另外一齣蒲仙戏《团圆之后》,不亚于莎士比亚。

(黄永玉)
我忘记了文革前我看的哪位演员演钟馗,好像是厉慧良先生,在长安大剧院。同时看的还有他的《伐子都》,也是一齣鬼戏。印象最深的是他扎靠从三层摞着的桌子上后空翻稳稳落地,站住,紧接着一个“僵尸”后仰倒地。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索,绝活!

(裴艳玲饰钟馗)
文革后饰演钟馗最好的是裴艳玲先生。一个女演员,河北梆子、京剧、昆曲各自的风格都把握得极为准确,艺术和技巧炉火纯青,是一位难得的奇才。不知道她是否有嫡传弟子,不知道她的学生是否下得起她的苦功,接得住她的衣钵?

(黄永玉,请注意题辞)
可能是因为“画鬼容易画人难”,所以画钟馗的画家很多。
一般城市画家笔下的钟馗都非常高大勇猛,红袍,仗剑,是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夫……但钟馗老家灵璧县的钟馗是一个穿着破靴子,打着破灯笼,撑着破伞的幽默形象,他们说,不破就不是钟馗!可见钟馗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被皇帝看不上,但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平民化的鬼。
其他画钟馗画得好的首当黄永玉。他用世人的心态去画鬼,所以往往生动。

(黄永玉,请注意题辞)
李可染先生笔下的钟馗有李先生固有的黑,浓墨,憨憨的,黑炭似的。但钟馗的妹妹却很清丽。这种对比真有人鬼之气。

(李可染)
韩羽先生是一个画戏剧人物画的大家,他笔下的钟馗别有风味,很可爱。

(韩羽)
还有一位钟馗高手是景德镇的陶瓷美术大家李进(峻)老师。他不描画钟馗的行为和故事,而着力于表现钟馗的寂寞和孤独。他用陶瓷美术固有的技巧,半画半刻,将钟馗表现得入瓷三分。

(李进)
中国的神怪有如人间,是等级分明的。朝廷有皇帝,天上就有玉皇大帝,地下就有城隍阎罗;地方有诸侯,四海就有不同的龙王……只有钟馗不属于任何派系和政府,自由自在地在鬼魅界代表正义在执法。

正义,就是老百姓心中的那个天平。
所以有人敬神,有人怕鬼,但没有人怕钟馗。

我喜欢钟馗,就是因为他饱受委屈,他刚烈,他坚守诺言,他抓鬼……这都与我个人的经历无关。

(李进)
(这是一封我向一位外国朋友介绍钟馗的信。)

裴艳玲

黄永玉

黄永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