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中的漂泊
周七月
从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说他的祖籍是歙县,古代称徽州。是他爷爷挑着他父亲逃荒出徽州,最后落在了江苏东台。
至于他的祖籍到底在徽州何处?我父亲也讲不清,只是依稀记得堂号是《至德堂》。根据这一点线索,我今年夏天托黄山太平的朋友孟涛帮我查到了至德堂所在,是霞坑。
我父母趁在黄山休息的机会,今年夏天去霞坑看了。
可惜我那时正在北京忙,夏天没有陪他们去祖籍看看。

我母亲是河北省唐县人。小学我就回过姥姥家。后来又回去过多少次?实在记不得了。
可是我姥爷就说我们不是唐县人,是山西洪洞县人,是移民的后代,来自山西洪洞县那棵大槐树下。标志是,小脚趾甲外侧分瓣!

这次去徽州找资料,看旧村落,发现徽州的房子很奇怪,无论多大,多有钱的家族,门面都很小。向陪我们看老村子的张建平老师请教,他说,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古徽州人低调的作风。
在他领我们看一个门时,我发现旁边一个门有一副对子非常有趣:上联嵌“徽山”两字,下联嵌“唐县”两字,分别正好是我父母的祖籍。

这绝对是巧合,而且被我无意中发现。

人生就是漂泊。
我昨天博文中提到的洪钧,冯承钧,冯牧(冯先植,老三),冯先铭(老九)其实是祖孙三代,一家人。但如果在百度上查,洪钧是江苏吴县人,冯承钧原籍是湖北武汉,冯牧是北京人士,冯先铭又成了湖北武汉籍。
今天从博友“流水友石”对我昨天博文发的评论中得知,雍正帝包衣年羹尧的后代已经完全是碧眼黄发的法国人了。
再说远点,
南方的客家人就是迁徙中的北方人。
西南各省的苗族人一直认为自己是蚩尤的后代,是与黄帝打仗失败后南迁的。他们明确地说自己来自中原黄河以北。祭祀也是朝北的。
人挪活,树挪死。
也不知道山西洪洞县是否真有一颗大槐树,那里出去的人是不是真的小脚趾甲外侧分瓣。
反正我的小脚趾甲外侧是分瓣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