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陶瓷玻璃文化创意园而奔波
(四)
艺术家嘛,总是挂相的。大艺术家更是如此,先光头,后留须,再蓄发,终留辫……一颗脑袋,一会儿民初,一会儿清末,一会儿又是晋察冀边区,能搞得你晕头转向的。

右一为饶晓晴老师,左一为李川老师
饶晓晴老师却不是如此,身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中心主任,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副总工艺美术师,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审委员会评委……一大堆名衔,却是在我们聊天时轻轻地地进来,静静地坐下,慢声慢语地加入了我们的谈话。
他貌不惊人,衣着普通,无论外表还是神态,更像一个中层技术人员。
我见大师,见名人见得太多了,像饶晓晴老师这样既不先入为主,又没不着边际地侃侃而谈,毫无身段的大师确实少见。
这是我们到景德镇第二天上午在中国陶瓷研究所遇到的事。

饶老师选的吃饭的地方叫三宝村,有一点陶瓷的味道
在他这里我还遇到两个意外。
见到大师,我自然要汇报关于筹划陶瓷玻璃文化创意园区的设想。这是我最不想做的事,因为和大师谈这个,等于在关公面前耍大刀,被批评是正常,不被嘲笑就是万幸。没想到饶晓晴老师在我回报时一句话没说,我讲完后,他轻轻地说“这是大好事,我都想去”。
这是我最奇怪的事,因为他要钱有钱,要名有名,功成名就,没有去我那里的任何道理呀。
我忙问为什么。
他的回答更使我意外。他说,我总是想再试试新技法,新材料……但这在景德镇是搞不成的。
饶老师是景德镇人,我不敢追问为什么“在景德镇是搞不成的”,但我已经觉出饶老师作为艺术家的本能,他不是为名为利,他不是为现实,而是为新作品,为未来而思考着的。

第二个意外是他对我的作品的关注。
他是大师,我自然要递上我的作品小册子请他关注。
一般接到我的小册子的反应是赞美,再不经意地翻几页,然后就放到一边了。
饶老师却是不做声地反复看,突然说了一句“我要和你合作”。我忙表示欢迎,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还没有具体想法,但我的作品使他非常有感觉,觉得可以创作出点什么。
然后就是吃午饭,我在景德镇的朋友李川说饶老师是很少陪人吃饭的。饭前饭中,饶老师常常会问我一些工艺上的问题,看来,他的思绪还在创作上。
有了他想去陶瓷文化创意园区这句话,我感到他对文化创意园区设想的判断很准确,我也就更有自信了;有了他想和我合作搞创作这句话,我对自己搞创作也就更感到有玩头了。
饶晓晴老师挺会鼓励人的。
当他的学生或合作者,一定不会感到委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