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漆器

http://www.deepworld.cn/uploadfile/2014/0320/20140320110527352.jpg
流光溢彩两千年
扬州漆器起源战国,
兴于汉唐,盛于明清,
复兴当代,流光溢彩两千年。
扬州漆器工艺齐全,
技艺精湛,风格独特,
驰名中外,是工艺中的瑰宝。
髹漆何以成器?
走进“自古风流地”的扬州,
去探寻这项奢华艺术的荣光。
http://www.deepworld.cn/uploadfile/2014/0320/20140320110556635.jpg
扬州漆器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张宇(右)正在指导工人进行雕漆。雕漆是漆器工艺中要求最高的。
炼器:艺术功夫在器外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扬州经济开发区变得清冷无比,出租车司机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扬州漆器厂新厂址所在地。据说,如今只有这里才能生产“嫡系正宗”的扬州漆器,只有在这里才能洞悉髹漆何以成器的秘笈。
在历史记载中,扬州漆器是乾隆下江南的浪漫起因,是扬州八怪“怪”之源泉。漆器是扬州历史最悠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手工业。扬州是座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城市,而漆器则是这座城市最具人文魅力的基因。
在得知我们要向张宇大师学艺后,一位刚走进工厂大门的员工毛遂自荐要领我们去他的办公室。没走几步就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朝我们挥手——张宇大师已早早在门口等候。听说到漆器厂的路连出租车司机都迷路时张宇大师叹了一口气:“以前的老扬州漆器厂就在市中心,那时扬州漆器可是扬州名片,无人不知啊!”然而眉宇的愁绪转瞬即逝,他挥了挥手上的公交车卡笑了:“我是坐公交来的,老人卡,免费”。
http://www.deepworld.cn/uploadfile/2014/0320/20140320110641129.jpg
红雕漆《江天一览》花瓶
该作品取轻型干漆夹苎为坯胎,髹涂近五百层中国大漆后,结合运用了浅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尽收长江两岸的壮丽景色和20多处名胜古迹于瓶身,画面充分表现了传统国画散点透视、高远构图的创作技法,构思精巧、错落有致,为中国漆艺史上的珍品。
要不是“老人卡”三字刺激我的耳膜,我真的难以相信眼前这位矍铄的老人已贵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漆器项目代表性人物,却依然几十年如一日坐公交车上班。才见一面,我就感受到张宇大师的安贫乐道,同时也证实了传闻:扬州漆器现在活得很艰辛。
自古就有髹漆成器之说。漆,漆树伤口流出的树脂;髹,以漆漆物之意。髹漆成器,就是把树漆涂抹在器物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1967年,扬州邗江西湖乡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圆盘,直径40公分,以木制卷胚作内胎,髹朱红漆,用黑漆彩绘云水飞禽纹样,色彩鲜艳,画面清晰,很能体现当时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
从战国到唐宋,直至明清,扬州都是中国漆器的重要产区。与平遥推光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成都卤漆漆器并称为“中国四大漆器”。然而近年漆器生产已大不如前。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扬州漆器已步入濒危一族。
扬州漆器博大精深,有点螺、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彩绘(雕填)、骨石镶嵌、百宝嵌、楠木雕漆砂砚、磨漆画制作等十大类。很多漆器艺人穷其一生都不能精通一种,而张宇大师则从设计到制作样样精通,而且每一种漆器工艺都炉火纯青。
漆器制作分为创意设计、胚件制作、雕刻工艺三大工序,每一个大工序又分为若干小工序。张宇现在主要负责创意设计,这在漆器工艺过程中属于“顶层设计”。在张宇看来,创意设计就如同写文章的构思,一件作品成功与否设计很重要。确定选题,就是确定作品的基调,而漆器作品好的选题,一定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艺术“形为表、意为趣、神为魂”的审美观。
http://www.deepworld.cn/uploadfile/2014/0320/20140320110702824.jpg
骨石镶嵌《八美图》屏风
该装饰工艺采用象牙、牛骨、云母、珍珠贝、寿山石、青田石等各种材料,运用浮雕、圆雕、镂空、包镶、镶嵌、画金等技法,产品具有色彩丰富、雕刻精致、图案优美、立体感强、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多用于各类家具、屏风、地屏、座屏、台屏等。
只有好的选题是远远不够的,要在雕漆上展示的图像先在画稿上展现出来,需要有强大的绘画功底。在上世纪80年代,扬州漆器最不景气的时期,扬州漆器厂发不出生活费。张宇曾经凭着自己的绘画绝活为寺庙画观音以养家糊口,并支付儿子的学费。
张宇的艺术人生中,漆器佳作无数,但是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他设计创作的一对名为“江天一览”的红雕漆特大花瓶。这对花瓶高2.4米,围长2.8米,由著名画家刘海粟题词,10名高级技师集体制作,从设计到完成共耗时3年,最终获得199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一等奖,是扬州漆器史上最大的雕漆花瓶。
张宇引以为豪不是“江天一览”获得的荣誉,而是通过这次创作让他明白了艺术创作“功夫在诗外”的道理:1988年秋天,扬州漆器厂接到任务,要创作一副表现国家气概的漆器作品,担子最终落在张宇肩上。想出无数创意,画了数以百计的画稿,最终都被枪毙:太小家子气。有一天,当又一个选题被否决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百无聊赖时看《西游记》解闷,小说中师徒结伴出游的场景让他很着迷。于是他把画笔一扔,向领导请假带了几个学生就开始西游取经。
旅川西,学红军爬过雪山草地;游九寨、黄龙看奇山异水;谒杜甫草堂,追寻先圣足迹;览大足石刻、过长江三峡,体会豪情、大气……当然,在旅行过程中,他没有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出行:每到一地,别的游客赏花观景,他就打开素描本画素描,摊开笔记簿记下一闪而过的灵感。二十多个日夜的“壮游”后回到扬州,“江天一览”的画稿已经在脑海中成型。
文章节选自《中国科学探险》2014年3月刊。
如果喜欢我们的杂志请点击: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686.1000925.1000774.49.OJDavY&id=37804866066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