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神媒介的艺术:毛南族 “师公舞” 面具

(2013-09-23 15:02:08)
标签:

媒介

面具

艺术

师公

毛南族

杂谈

分类: 人文探奇

人神媒介的艺术:毛南族 <wbr>“师公舞” <wbr>面具

毛南族师公舞面具:中国民族博物馆藏

征集地:广西环江县下南乡

长:28厘米    宽:15.5厘米

问题:毛南族的“肥套”指什么?

(答案请发至新浪微博@中国科学探险或微信deep365

上期《哈尼族少女银坎肩》答案:六月年和十月年

上期获奖读者:Jeff_Pi  上官西娜2011  陈静  优尼科


生活在黔桂交界一带,主要以广西环江县为聚居地的毛南族,在山地农耕文明的创造中,形成了一套与神灵交互的方式——还傩愿仪式。在此仪式中,灵性世界与人的两元对立关系被打破,人(师公)凭借着对当地神祇的想象制作而成的“木面具”,置换身份,进入神圣世界,与神灵“沟通”、“博弈”以求和谐,重塑人与神圣世界的平衡。

还傩愿仪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作为神职人员的师公,带上“木面具”舞蹈。当师公颂请某位神灵时,就佩戴上象征该神灵形象的木面具。舞蹈内容丰富,包括登梯、超度、架桥、拣花、送花、坐殿等,围绕以向神灵“还愿”、祈祷人寿康泰为核心进行表达。这一过程,交织着山歌、口头文学、戏剧、乐器的复合,均由师公来完成。因此,还傩愿舞也被称为“师公舞”。

作为傩文化中的一种,壮侗语诸族的傩戏结合了古代中原巫术、道教以及地方原始宗教的特点,而毛南族的“师公舞”(傩舞)在吸纳共性时,也进行了“地方性”的改造,其中师公舞面具以其古朴的雕刻技法与凌厉的用色赋予了神圣形象以人格化的生命特征,传递出人与自然相互调适的素朴之道。

此件面具色彩强烈、技法粗犷,以额头上类似“人目”的图案判断,该面具为源自道教神话中的“二郎神”形象。(供稿/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部 摄影/吴洁)

 

节选自《DEEP中国科学探险》2013年第9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DEEP中国科学探险》2013年第9期或访问网站查看更多内容

人神媒介的艺术:毛南族 <wbr>“师公舞” <wbr>面具

购买本期或全年杂志请点击在线购买

欢迎关注微信 微信号:deep365或者扫描二维码

人神媒介的艺术:毛南族 <wbr>“师公舞” <wbr>面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