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为恐龙的天空霸权者——翼龙

标签:
微信霸权长毛树木两个杂谈 |
分类: 生活考古 |
(图3)夜翼龙
翼龙,曾经与恐龙共同称霸中生代,不过它们却拥有对天空的绝对统治权。这种带有皮膜质双翼、浑身长满毛发的爬行动物,是地球历史上出现过的最接近西方神怪传说中飞龙的动物。这群物种通常被大众误以为是恐龙的一种,实际上它们自成一格类群:翼龙目,与由蜥臀目和鸟臀目构成的恐龙总目隶属完全不同的两个类群。
某种翼龙与某种恐龙之间的关系几乎类似于人类和大象的关系。不过翼龙也是所有动物中与恐龙血缘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
昆虫是地球上第一类能够主动制造动力在天空飞行的动物,翼龙紧随其后,是昆虫统治天空几亿年后第二批天空统治者,也是第一批能够飞翔在天空的脊椎动物,其次才是隶属恐龙家族的鸟类,然后才是蝙蝠。
(图1)
化石记录的最早的翼龙就拥有非常健全的双翼,由于化石挖掘材料有限,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关于翼龙双翼起源的任何线索。从翼龙的身体结构来看他的起源可能与树栖有关。翼龙与恐龙起源于同一祖先,不仅拥有相近的四肢结构(直立于躯干之下),而且拥有与恐龙相同的毛发结构(研究发现恐龙刚一出现的时拥有原始的毛发)。这意味着翼龙家族与恐龙家族的共同祖先就是四肢直立,满身长毛的爬行动物(后文暂以“祖先类群”代替)。翼龙的最早祖先可能是一群善于攀爬的“祖先类群”,它们首先占领了树木,它们在树木与树木之间跳跃,后来身体侧面与掌间的皮肤慢慢特化成为皮膜(图1),而后来演化为恐龙的“祖先类群”则留在了地面。
(图2)
翼龙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比较原始的喙嘴龙类和相对进步的翼手龙类,喙嘴龙类除了少部分之外,通常都拥有超长的尾巴,在尾巴末端长有类似鱼类尾鳍的骨片(图2),通常被学者们认为能够起着在飞行中调整方向的作用,不过这种结构使得翼龙的重心靠后,飞行能力有限。于是到了后期的翼手龙类,很多物种都长有夸张的头饰(图3),这样能够更迅速的改变方向。早期的喙嘴龙体型通常都很小,最大的品种翼展也就在一米左右,极少数能够超过两三米。后期的翼手龙类则动辄五六米以上,某些品种,比如风神翼龙的翼展甚至超过十二米,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能够飞行的动物。
当然翼手龙类中也有身体娇小的物种比如森林翼龙(下图化石),这种动物翼展不超过25厘米,比热河生物群发现的未孵化的翼龙胚胎(翼展约27厘米)还要小。
森林翼龙的正模标本化石发现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的要路沟乡,化石修复出来时,研究人员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只翼龙婴儿,但后来研究发现,它竟然是一个近成年个体,身体蜷缩,头骨膨大,眼眶孔非常巨大,嘴中没有任何的牙齿。弯曲的爪子显示它是一种善于攀爬的动物,森林翼龙是少数生活在内陆的翼龙品种之一,它们麻雀一般的体型和没有牙齿的嘴巴暗示可能以昆虫或者植物种子为食物。画面中我用银杏叶和水滴烘托出这个动物的个头,黄褐色的毛发以及黑色花纹根据狐蝠和松鼠推测而来。辽西出土的昆虫中,我选用一种非常常见的小动物,瓢虫,作为森林翼龙的食物(图4)。(撰文、绘图/赵闯)
(图4) 森林翼龙
节选自《DEEP中国科学探险》2013年第4期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DEEP中国科学探险》2013年第4期
购买本期或全年杂志请刷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