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内容旅游业乡愁守护神宣传片杂谈 |
分类: 特别专辑 |
撰文、摄影/周卫军
脍炙人口的《外婆的澎湖湾》让澎湖和阿里山、日月潭一起成为台湾的象征,这个比台湾早开发几百年的离岛,至今还保留着浓郁的乡情和难得的野趣。然而,在全球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澎湖不可避免地面临挑战,徘徊在发展和保护的十字街头,她将何去何从?
每年10月东北季风准时光临澎湖,渔船基本不能出海,都在海港避风,直到来年3月。近年来,受全球渔业衰落的影响,澎湖一向引以为傲的渔业已每况愈下,大不如前。
我的家乡在澎湖
扼守台湾海峡的澎湖是大陆到台湾的“跳板”,几百年前福建等地的居民就是依靠她登陆台湾的。也有人就在澎湖安了家,70多岁的郑老伯从1940年代就生活在望安岛的中社古厝,战争与和平对他来说都是过往烟云(上图)。陈友志当过七美乡两任乡长,因为必须依靠选举获胜,所以这里的基层干部口才都相当出众,面对媒体的镜头镇定自若,侃侃而谈(下图)。
澎湖的七美屿是有名的“船长之乡”,他们的高收入让七美经济富足。夏天文12岁开始学习驾船,16岁就在远洋货船上闯荡世界,是一名出色的远洋船长。他把家安在了高雄,母亲去世后,他花了25万新台币把母亲用船运回七美安葬(上图)。村长的千金许渝安大学毕业后在中天电视台作主持人,辞职后回到七美幼儿园代课,她准备明年再去台中找工作(下图)。
“汪汪汪”,“阿郎,不要叫了。”在台湾澎湖之南的七美屿,清晨5点半,天边的启明星伴着一弯新月,肆虐了几天的东北季风终于渐渐平息下来。或许是我匆匆的脚步惊扰了一条小白狗的美梦,它追出了好远才被一位阿婆用苍老的声音唤回。
这已是几天之中,我第二次以凌晨徒步的方式来亲近澎湖了。前一次是在马公,澎湖县政府所在地。澎湖县是全台湾最小的一个县,在来自台北这些大都会的台湾人眼中,这里是真正的乡下,没有森林般的高楼大厦,没有许多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光,没有喧嚣的车流和人流,习惯了过夜生活的人在这里一定寂寞,据说这里只有一家比较地道的酒吧。
在马公我住在一个叫“北非花园”的民宿旅馆,这座明显带有摩洛哥情调的小酒店在它所在的兴仁社区非常显眼。我顶着近儿10级的东北季风,穿行在兴仁社区的小巷里,色彩绚烂、造型生动的神仙庙观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对面走过正在赶校车的女生,短发在风中舞动着。每家的围墙不高,用澎湖当地独特的玄武岩垒成,有些石头上面还有珊瑚和贝壳的痕迹。
透过一截矮墙,一抹鲜艳的嫩绿色闯进我的视野,是蔬菜。澎湖多风少雨,土地相对贫瘠,以种植花生、甘薯、哈蜜瓜为主,蔬菜算是稀罕物。种菜的方位都很讲究,要在东北墙根下,以防被季风所伤。一位主妇正在精心耕耘她的这方菜园。“您的菜种得真不错。”我夸赞着,“哪里有,那边的菜园才种得漂亮呢。”我按照她指点的方向继续往前走,果然发现更多整齐漂亮的菜园,大多种的是高丽菜,当地给这些防风墙围成的菜园起了一个儒雅的名字——“菜宅”。围墙上还晒着仙人掌似的绿色植物,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火龙果的茎,从外面引进在澎湖种植,居然非常适合这里的水土,成为澎湖的地方名产。
澎湖列岛由90个岛屿组成,七美屿是她的最南端,单独构成一个乡,这里的乡情似乎比马公更加浓厚。每年10月到来年3月是澎湖刮东北季风的日子,船儿基本上不能出海,只好在港湾避风,七美乡的人们也迎来了做生意的淡季,三五个人围坐在渔船边晒着太阳,自然要谈些家长里短的事儿;也有人在岸上看着少数几个刚出海回来的渔民收拾鱼,心里替他们盘算着此行的收获。
在七美没有秘密,乡里乡亲谁也瞒不了谁。外边来一个陌生人,大家很快就都知道了。像我们此次在七美采访拍摄做活动,第二天七美的人就都知道了,而且是通过FACEBOOK了解的,网络也便捷了小道消息的传播。
刘登辉是台大的高材生,20多年前他还在大学期间就曾经来七美做文化志愿者,对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几乎每年都要来这里住上几天。前一段他刚刚辞职,特意来七美住几个月,骑辆自行车到处蹓跶,他对这里的一切太熟悉了,谁家祖上出过乡长,谁办过私塾,谁是当地第一任中学的校长,他如数家珍。七美许多事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最近七美在拍摄一个旅游的宣传片,他跑前跑后,出了不少力。我和当过两任乡长的陈友志聊起刘登辉,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就是他啊,我一天在路上遇到他几十回,总是冲我笑笑,样子很熟悉,就是想不起来是做什么的。”
除却久违的乡情,在澎湖也不会缺乏野趣。在另一座小岛望安乡,屋子无需上锁,摩托车就放在路边,也不用拔钥匙,澎湖是全台湾治安最好的地方。在望安的无人海滩,你可以尽情地在大海中嬉戏,除了岸边的仙人掌和远处的灯塔,没有人会窥探你。但你的游戏必须在日落后结束,因为晚上这片沙滩是绿龟的产房,它们要集体在这里产卵。庄翔宇学的专业是海洋科学,他对脱离实际的纯学术研究模式产生怀疑,最终投身环境保护的科普工作,他会现场教授学生们与大自然相处的和谐之道。“过去,人们在沙滩上捡贝壳、珊瑚,扔垃圾、酒瓶,结果寄居蟹无处安家,出现了酒瓶盖、可乐罐满沙滩跑的状况(寄居蟹在里面安了家),现在通过不断地科普教育,大家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除了记忆其他什么也不要带走。”看来,小庄已经在澎湖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远方客人请你留下来
澎湖有许多来自越南和大陆的“新娘”,大骨汤面店的老板娘黎映廷13年前嫁到七美,在11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身上已经很难看到越南的痕迹(上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劳涌入澎湖,船上雇佣的工人大多来自印尼,肤色黝黑,吃苦耐劳。同时,也带来了治安等诸多让当地人头疼的问题,前一段澎湖码头上还差一点酿成外劳大规模械斗的惨祸(下图)。
然而,澎湖毕竟不是世外桃源,她一样正在经历世界经济大潮的冲击。最显著的一点是这里缓慢的发展速度令很多人担忧,特别是当地的精英们,心情更是急切。澎湖全县户籍人口有9万多,实际上居住在这里的人口只有3万多,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是名符其实的“老人岛”。95%的青年人都离澎湖而去,在高雄、台南、台北去实现人生梦想。离岛(本意是远离主体的岛屿)这个词汇在澎湖有了新的内涵。
这也怪不得澎湖的青年人,这里的工作机会太少,澎湖过去以渔业和农业为主,最近这些年由于受到全球渔业衰竭的脱累,经济发展滞后。其实,纵观台湾历史,澎湖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学者有“先有澎湖,后有台湾”的说法,澎湖确实比台湾早开发了几百年,元代忽必烈就在这里设立澎湖巡检司,是台湾地区设置官署之始。东距台湾45公里、西距福建140公里,扼守台湾海峡咽喉的地理位置让澎湖获得了“台湾海峡之键”的美誉。
来自台北的文化工作者徐尧鹏告诉我,他曾经去过一个叫蛇头山的地方,这里是400多年前福建、浙江沿海居民迁往台湾过程中最先登陆的地点,也是荷兰人和日本人最先踏足台湾之地,无论是郑成功,还是康熙年间的名将施琅也都把澎湖做为攻打台湾的根据地。尽管现在蛇头山没有太多的遗迹,但站在那里心中会有无限的感慨,无法言说。
“堑分内外帆樯集,共讶泉台百货齐。”这是清乾隆年间澎湖通判胡健留给澎湖的两句诗,那时澎湖的繁荣可以想见。在当地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澎湖出土了许多宋元时期的瓷器,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年代里,澎湖扮演着重要角色。澎湖最终沦为配角甚至观众,至关重要的时间点是1949年。大陆和台湾分割后,澎湖成为战略前沿阵地,一切让位于军事和政治,澎湖自然不可能有什么经济上的繁荣,逐渐形成今日落后于台湾本岛的局面。
近年来,澎湖人经过不断摸索,逐渐寻找到一条发展途径,就是大力发展旅游。澎湖县参议张瑞栋有多年的旅游开发经验,眼看着澎湖的旅游业一天天壮大:“5年前旅游己超过渔业成为澎湖第一大产业,2011年来旅游的人数已达87万,今年争取超过90万。”
但很多人还是觉得这样的发展速度太慢,有人想到了一条捷径——发展赌博业,就像澳门和拉斯维加斯一样,一时引极大的争论,赞成者有之:别人能搞为什么我们不能搞?反对的声音也非常多,发展赌博是饮鸩止渴,对澎湖的社会风气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后患无穷。一时争议未决。2009年,经过多年的力争,台湾最终还是给与了澎湖开放赌博业的政策,只不过决定权交给了澎湖人,由全县人公投决定,结果是13000多人赞成,17000多人反对,否决了提案,中间仅差不到4000票。
来自台北的陈大禹当过远洋船上的三副,他和兄弟陈继禹都酷爱钓鱼,5年前来澎湖后就爱上这里不走了,兄弟俩在当地开了一家游艇俱乐部,孑然一身的他就住在俱乐部里,陪伴他的是一条名叫“小鬼”的3岁小狗(上图)。同样来自台北的王翎芳是作家和旅游界的达人,她正在用独特的方式向外面的世界推广澎湖的旅游,这离不开当地“神灵”的庇护(下图)。
离开澎湖的前一天黄昏,我们在澎湖湾看夕阳西下。来自台北的陈继禹在澎湖开游艇俱乐部,他花200万新台币(约合40多万人民币)在海边买了一栋老房子,面朝大海,门前刚好有一段矮墙,晚风轻拂,已是黄昏的沙滩上有一家人在散步,那首吟唱过无数遍的熟悉旋律在我心中轻轻荡漾: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辍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幻想
已是黄昏的沙滩上,留下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
踩着薄雾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销磨许多时光
只到夜色吞没我俩回家的路上
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
红彤彤的夕阳瞬间就落入海面以下,日出日落,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还是要保留一些东西。福兮祸兮,有些东西一旦变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七美民宿的老板娘张丽丽祖上出过几任乡长,她身后的吴府宫在当地香火很旺,供奉的主神吴王爷俗名吴必力,曾经当过广东总督,带兵剿匪,死后成为闽、粤一带的守护神,随着福建等地的居民移居澎湖,这种民间信仰也流传下来。在澎湖随处可见庙观,大多富丽堂皇,民众不惜重金供奉神灵,张丽丽和老公花8万新台币为吴府宫请了一幅精雕细刻的墙面砖。
双心石沪是七美屿的标志,两颗心的独特造型成为时尚男女拍摄婚纱的首选之地。石沪是用玄武岩垒起来了的,有半人多高,主要功能是捕鱼:鱼顺着潮水涌进石沪,退潮时就被困在石沪里。在夏威夷等许多太平洋岛屿,都有这种石沪存在。根据学者研究,石沪就是从澎湖这里传播到世界各地的,目前澎湖还有500多座石沪,当地计划以此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节选自《LADY格调》2012年第12期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LADY格调》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