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东北物语

(2013-06-05 15:06:05)
标签:

生鱼片

海中

版本

艺术品

作品

分类: 人在旅途

http://s14/mw690/621f577ctde62d6b63c1d&690

初春,乍暖还寒,一趟日本东北部的且行且观赏,一些细腻事物渐渐存于心。从山形县到宫城县,借这沿路录下的流光片影,来回想路途之中的吉光片羽,更多是关于各种风物之美的感受。

 

http://s15/mw690/621f577ctde62bf8697de&690

日本人把泡温泉称为泡“汤”。再没有哪里的温泉,能像日本的温泉那么集中和数量多。频繁的地壳运动带来无尽的火山运动与地震海啸,同时也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温泉之乡。自古至今,日本人泡汤的意味早就超越了温泉本身,它已成为大和文化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于 是,日本的温泉文化较之别国,总是更显独特风韵。正如香港的蔡澜先生说过:“浸温泉,还是留着去日本吧,那里大家先洗了头,把肥皂磨在毛巾上,再慢慢把身 体的每一个部分擦干净。清水冲了又冲,才浸进池子。跟着就不动了,欣赏日出日落,池边樱花或绿竹,不管下雨或下雪,各有情调。室内或户外都同样舒服,有时 池子用松柏或桧木制成,经泉水一烫,更发出香味,那才叫做浸温泉。”

日本大大小小的温泉星罗棋布,仅在东北地区的山形县,就有一百多家。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尽管东京已渐渐迎来樱花盛开的讯息,而山形一带仍旧寒冷。看窗外厚重的积雪,屋内温泉热气蒸腾,让人心生暖意。

这是位于山形县的藏王国际酒店,走过长长的木头廊道,便到了温泉室。男“汤”和女“汤”分隔,挂着的布帘子挡着室内的风情。撩开帘子入内,松柏木搭建的屋顶,被磨得光亮的地板,以及隔着玻璃若隐若现的水汽中人影的晃动,仿佛穿越至过去的时代,据说在1900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开始泡“汤”了。泡入泉水中,一股浓烈的硫磺味道往鼻子里钻,硫磺排毒、养颜,因而这里的温泉也被称为“美人汤”。温泉室内不时出入着当地的妇人,仿佛是忙完一天工后来此小憩,静静泡一会儿,梳洗完再提着小包离开。

次日搭乘缆车到藏王山滑雪场观景,虽没见到传说中漂亮的火山湖泊,却在满是雪人般树挂的山头感受着雪国的圣洁与冰冷,愈发诱发泡“汤”的瘾!

这 不,离开藏王山,我们便又走进银山温泉乡。正直傍晚时分,背阴的积雪未化,煤气街灯映照着温泉古街的微寒,红色铁桥下小河水缓缓流淌,宛如走进百年前的大 正时代,空气中也凝结着一股日本特有的淡淡美好与忧伤。而最美好的邂逅,莫过于漫步于这条古街小路时偶遇几位穿着浴衣的少女,身着和服脚踏木屐,散步观 景,笑声清脆。

此时又不禁想起80年代风靡60多个国家的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少年苦难的阿信因想念母亲,长途跋涉来到银山温泉,在温泉街的一座古屋内上演母女重逢的感人一幕。这一幕也使温泉乡一炮而红,吸引八方来客。

我 们下榻的银山莊,设有公共汤池和私人汤池,饭后犯懒,于是就在房间内的私人汤中懒懒小“泡”。木制的汤池已然历经数年数人,泉水涓涓不断流,没有了藏王温 泉的浓重硫磺味,却也是某种淡淡的矿物味道。窗户通透没有帘子,却也不用担心偷窥者,因为面对着的是皑皑雪山和被压弯的松树林,寂寞而冷清,是远离浮华尘 世的安然享受。

 

http://s7/mw690/621f577ctde62c158e166&690

在藏王国际酒店吃晚餐的时候,看着满桌子的精致日料大餐,我们听到了“怀石料理”的传说。据说在500年前,日本京都一寺庙的禅僧们因为修禅,必须遵循严格的戒律,只能吃早、午饭,而年轻的僧人耐不住饥饿,于是将石头烤温热放入怀中解饿,于是慢慢演变成“怀石料理”。

日 本料理是被公认的烹饪一丝不苟的美食,每一道菜的选材精良不说,更考验的是,料理师要在这些材料中为食用者与大自然搭建一道桥梁。这种形而上的东西也许很 多人不解,却也恰恰成就了日料的灵魂,料理师每制作一道菜肴,都要认真选择材料,同时要兼顾食物的季节性,并考虑如何在烹饪中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原味。 于是,繁复的制作工序和最后精美细致的菜品呈现,构成日本料理的特点。

话说“怀石料理”,是“不以香气诱人,更以神思为境”,从器皿风格到摆盘都充满了禅意及气氛。我们一人面对着一桌子的“怀石料理”, 在低缓的异域声乐中,感叹唏嘘。一边品尝着口感细腻的山形牛肉、鲜美的生鱼片,一边逐一欣赏每一道菜,无论是精美雅致的器皿,还是菜品本身,抑或是菜品的装饰物,总有惊喜和感叹在心间,常常是欣赏好一阵不忍心下筷,怕是破坏了一件艺术品。

品 尝料理之时,偶尔欣赏到窗外皑皑雪山松林的水墨之境,配合了料理的意境之美。难怪乎,日本人重视庭院的打理,修建得美观的松树,有韵味的插花和绿植摆设恰 到好处;日本料理店也总是以木、麻、藤、棉等自然材质加以装潢,人们在品尝料理时,不仅仅是在用嘴吃,更是视觉上、味觉上、触觉上高度融合的禅意之境。

 

http://s14/mw690/621f577ctde62dab49aad&690

在这个以速度取胜的时代,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坐穿岁月,专注于手边一件事情数十年,甚至几十年。

在日本,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操守着从祖上流传下来的手艺,他们本身也铸就了一种文化的印痕。正如日本的作家盐业米松对他们的描述:手艺人的工作其实就是他们的人生本身,那里边有很多自古以来的智慧和功夫,甚至包含了这个文化的历史。

宫城县境内,一家人偶店让我们驻足良久。店堂内琳琅满目摆着各种人偶成品:传统的日本小娃娃,萌态十足的小猫,怒目以对的达摩⋯⋯让人爱不释手。一阵锯木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在里屋加工室,一 位大爷头包白毛巾,低头打磨木偶,他不时用稻草打磨人偶,在电锯上为人偶抛光,再上色,来来回回好几次,工序相当繁复。同行的朋友日语很好,抓住间隙与大 爷聊天,得知大爷就是宫城人,祖辈做木匠,传承到他这一代,已有20多年了。大爷制作的人偶,还曾经获得日本首相的称赞。尽管身获名誉,大爷仍旧保留着手艺人特有的淡定和简单言谈,做着分内事。

http://s2/mw690/621f577ctde62c26b9411&690

慢工出细活。手艺人是要沉得住气,耐得住繁华,经得住时光的打磨。

在 山形县,另一位手艺人——红叶庵荞麦面馆的大叔,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版本的手艺人。这位大叔有着制作荞麦面的好身手,同时思维活络,经营一家荞麦面馆,教 授来此学艺的学员制作最地道的日本荞麦面。一根根看似简单的面条,却要经过几十道细致的工序,分步骤地和面、摊面、切面,摊的方向、次数,刀切的角度,每 道流程都充满了各种精确细节。只有每一道工序都比较到位了,最后的面口感才好。感叹大叔的认真和不厌其烦,一面墙上贴满了他的学生照片,看来他的学生遍布 全球了。

除了荞面馆,大叔还经营着一家小酒厂。这个足够古老的酒厂售卖自己生产的清酒、梅子酒、柿子酒等等,品尝了不到一百元一瓶的梅子酒,女孩子们纷纷倾囊购买。大叔得知我们来自北京后,告诉我们,北京“松子料理”的酒都是由他供应的呢。

 

http://s3/mw690/621f577ctde62c413d8b2&690

频繁的板块运动,造就了日本列岛。各种小岛散落在日本海域每一个角落,很多成为著名的度假胜地,而松岛,并不是那么出名,因为日本的小岛实在太多了。

最初知道松岛,是缘于日本的俳句之神松尾芭蕉桑那句著名的俳句作品《松岛》:松岛呀,啊啊松岛呀,松岛呀。这一句褒贬不一的词句,让很多人诧异不解,或是一笑而过。而只有来到这个偏僻小岛,在岛上散散步,对芭蕉桑这一句诗仿佛也就有所感悟。

这个很小的岛,小到仿佛被世界遗忘了,就如一朵莲花,独自在一处幽幽绽放,偶尔路过的人,闻到一股芳华,却又难以解读。

岛上人不多,沿街有一些小店铺零散开着,几个身着制服的女学生大约刚下课,在街头吃串烧,然后再到海边喂鸽子,不时发出“咯咯”的好听的笑声。微微海风拂面,如这女学生的笑声般,清新自然。岛上的瑞严寺,是日本东北地区第一名刹,于1609年由仙台藩主伊达政宗花费整整4年时间建造而成,寺内雕刻非常精美。我们穿过山门,走在前往正殿的小道上,周围层层叠叠包围着高大的杉林,令人忘却喧嚣。

http://s6/mw690/621f577ctde62d82df8e5&690

晚上下榻的酒店是位于海边的一之坊,朴实的酒店外观,进得内里却是别有洞天的奢华景象,大大的落地窗把开阔的海景收于眼前,夕阳已落下,冷蓝色的天光与室内暖黄灯光形成漂亮的对比,取一杯咖啡窗边小坐,默默在轻快琴音中欣赏这无边天色。

次日踏上离岛的游艇,天光倒影是清丽的艳阳,海鸥时而聚集船边觅食,时而掠过微微波澜的海面。沿途经过各种散落海中的小岛,它们被赋予各种名,神钟、牛、兔等等。据说周围大大小小260个岛,岛上只生有松树,这也是岛名的由来。松树的形态与松香赋予小岛一种清幽和庄重的氛围。为何只生有松树呢?!怀着这个疑问,也不想去寻求解答。就如芭蕉桑所语,正是不知如何说起它的美好,于是都化成一句感叹吧。

 

节选自《LADY格调》2013年第5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LADY格调》2013年第5

http://s7/mw690/621f577ctde62dd93f346&690

购买本期或全年杂志请刷二维码

http://s2/mw690/621f577ct7ca37c68d7c1&690

微信二维码

http://s7/mw690/621f577ctde62dc093ea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