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陆川南京王的盛宴导演杂谈 |
分类: 明星 |
编辑/王楠
http://s3/mw690/621f577ctcf0bf1400102&690死磕到底" TITLE="陆川
我不是个悲观的人,只要是我想做的事,哪怕只有一点希望,我也会死磕到底。
在百度上搜索“陆川”,会看到这样的标题:“陆川:我想拍对中国有帮助的电影”、“陆川:在电影里我们保持了节操”、“陆川:每部电影都是一场硬仗”⋯⋯
http://s16/mw690/621f577ctcf0beab647af&690死磕到底" TITLE="陆川
《鸟巢吸引》工作照-现场执导
有人说过,每个男人心中都住着一个8岁的男孩儿。采访陆川,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年过40的他,总是时不时地流露出冲动和感性的一面。从《寻枪》到《可可西里》,再到《南京!南京!》,再到即将上映的《王的盛宴》,陆川用热血沸腾的感性去剖析一个个理性的话题。他说他认定的事情一定会死磕到底,他说他一直纠结于对“死亡”课题的思考。出道十多年,只拍了四部片,因为每一部他都要花上两三年的时间去准备、投入、深陷其中,他用一种近乎偏执的姿态,表述着内心汹涌澎湃的思索,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词儿来说,他有点“愤青”。在我看来,他始终都天真如昔,用一个清澈的男人的大脑,探索着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疑惑。
不记得是在哪儿看到过一篇对陆川的访问,他谈到自己是如何爱上了电影:上初中的时候去电影院看张艺谋的《红高粱》,电影结尾的时候,幼小的陆川被震撼到坐在椅子上起不来。“好像从银幕里伸出了一只大手,把我按在椅子上。”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电影的力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种表达方式,他也一直追求着拍出一部“结尾时能把人按到椅子上”的电影,我觉得他做到了。
LADY对话陆川
http://s13/mw690/621f577ctcf0be87cbd1c&690死磕到底" TITLE="陆川
《南京!南京!》工作照
强者是赤裸裸地活着
LADY:你刚出道的那两年,曾经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关于“陆川的导演生涯能有几年”。你觉得你的电影热情会不会有减弱的时候?
陆川:这种声音其实到现在还有啊。别说刚出道的时候,《南京!南京!》之后拍过来的板砖也是一堆一堆的。但是有这样的争议声,或者说质疑声,我觉得是好事,因为这代表你的电影,他们是看进去了的,而且会发出反馈的声音。这总比拍出来大家没声音好。
我认为优秀的电影并不见得是大家众口一词地都说好的,肯定会有人不喜欢它。所以这些质疑,并没有让我觉得这个热情会减弱。你觉得这个片的细节哪里哪里不好,好,我听到这种反应,下一部电影会注意改进,不让它出现硬伤;你觉得这个片哪里哪里的塑造有点生硬,好,我接下来注意挖掘人物的内心;但是你觉得哪里哪里表达的思想啊什么的是不好的,那没有办法,这是从你的世界观出来的看法,我改变不了你的思想,而且我也有我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我很喜欢迎接挑战,每一次拍电影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我觉得什么叫做强者,强者就是不去非要辩白非要改变什么,他只要继续赤裸裸地活着,不倒下,这就是我希望成为的强者。
http://s1/mw690/621f577ctcf0be942ad40&690死磕到底" TITLE="陆川
http://s14/mw690/621f577ctcf0c1c2a59cd&690死磕到底" TITLE="陆川
《南京!南京!》工作照
死亡是永恒的主题
LADY:作为一个更重于表达自我创作的作者型导演,你曾经说过《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都在表达你的一种恐惧,在各种环境下人对死亡的反应的探讨,为什么一直在这个问题上较劲?《王的盛宴》还是在继续这种探讨吗?
陆川:这种人性深层次的恐惧,恐怕会一直延续在我的电影里了,只是不一定反映的都是字面上那个“死亡”的恐惧。“死亡”也可以意味着消失、失去、离开。
在《王的盛宴》里,也贯彻着相似的母题。这个电影是从刘邦的视角展开的,他在灭秦的过程中,要面对的恐惧是肉体上的害怕死亡,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吧,而且还有项羽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一直在让他畏惧。刘邦和项羽打仗,几乎每一次都输,每次输了他就跑,史书上记载,他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彭城之战,他和部队还在喝酒呢,项羽的骑兵队就打了过来,几乎把刘邦的队伍全歼了,尸体都快把河水给堵死了,把他父亲和他妻子吕雉也都俘虏了。然后在逃跑的路上,刘邦为了自己跑快点,甚至还想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从车上踢下去。所以这个人他其实是没有严格恪守礼仪道德观念的,是一个比较实用主义的人,他的行为准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可能就是“保命要紧”。但是还有一条线,就是刘邦对权力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不断地膨胀的。当他得到了天下之后,已经年老了,那么他面对的不仅是肉体即将消亡的恐惧,还有就是对于他自己、对于他的后代能不能保住这些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恐惧。
如果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去分析的话,在《王的盛宴》中,这个关于“对死亡的恐惧”的永恒主题,就是这样来体现的。
LADY:一直纠结这么压抑的话题,你是个悲观的人?
陆川:绝不是,只要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只有一点希望我也会死磕到底。比如说拍的电影,《南京!南京!》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还是拍出来了,上映了,那就会觉得,只要坚持,还是能够往我所希望的、好的方向去发展。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未来还是会越来越好的。
“陆慢慢”
http://s14/mw690/621f577ctcf0bf030e6dd&690死磕到底" TITLE="陆川
《王的盛宴》战场版海报
LADY:你知不知道你有个外号叫“陆慢慢”,因为你“慢工出细活”太有名了。如果每一部作品都是这样的运作方式的话,这对投资方、对演员、对整个工作团队来说都是一种很大的压力。
陆川:没错,有时候别说整个团队,就连我自己也会经常觉得快崩溃了。但是这样严格的要求,出来的东西是好的,大家觉得这些努力没白费,那就会觉得还是值得的。
不过,其实我自己在拍《王的盛宴》的时候,还是自己反思过、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相当于是在拍这个戏时,我自己又从头学了一次拍电影。如果是下一部戏的话,准备工作可能会同样下功夫去筹备,把它弄好了,但是实际拍摄的时候,我肯定还是会注意提高效率,保质保量有效率地把它拍出来。
在《王的盛宴》的整个筹备过程,我回想一下,大概整个前期筹备花费了大概有13个月吧。事实上因为我自己是个爱较真的人,而且这是一个历史题材的电影,我和我的团队觉得一切细节至少都要靠谱才可以。
但是在这13个月的筹备期里,我自己在很多历史文献当中,就总能感觉到一些困惑。因为虽然说我们是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历史,但是实际上很多关于对历史的叙述是断篇的,它存在许多空白,就连公认很权威的《史记》里面,也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时候历史上真实的记载,也和我们现在对它公认的一些结论有差异。
说一个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对“鸿门宴”这场戏的处理,《史记》里面对这段的描写里,有很多关于描写樊哙表现多么神勇的地方,说他拿着一块盾牌冲进去闹场,还和项羽大声嚷嚷,感觉很威武。但是我们了解到,这一段内容的写作,实际上是司马迁采访了樊哙的后人写进去的。那么我觉得其中肯定有一些是后来樊哙夸耀自己、吹牛的成分。毕竟这是项羽的地盘,周围全都是他的人,所以不可能樊哙想冲进去就能冲进去。而且自从嬴政早年差点被荆轲刺杀以后,就有规定说大家进入宫殿、参加宴会的时候不准佩戴任何武器了,况且他们去项羽那里是赴宴,参加宴会的人手里有武器,是特别不合规矩的。那好,我们就想说,那樊哙手里这面盾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他们肯定一到营外就要把武器交出来啊。你说他是从项羽的兵手里抢来的,那他们几个人到了别人的地盘,而且是来谢罪的,肯定不能这么硬来。按照这样的逻辑,那宴会上项庄要表演舞剑,所以他手里会有武器,那项伯拔剑和他对舞,那项伯的剑又从哪里来?总不会也冲出去从士兵手里拔一个吧?所以这些都是我们经过事实演练以后发现的矛盾,所以我推断,在鸿门宴上肯定是有一个人在暗中帮助过刘邦他们这群人的,当然,这个跟历史书上写得不一样,但是放在电影里,你会觉得我这种推断是合情合理的。
http://s2/mw690/621f577ctcf0beca514c1&690死磕到底" TITLE="陆川
刘烨花一个月学“吃饭”
LADY:你曾说过《王的盛宴》是想要“重建这一部分历史”,在影片中会有哪些细节的体现?可不可以说一两个。
陆川:其实说实话,我和我的团队在筹备期间,感觉其实挺痛苦的。因为资料实在是太难找了。比方说我们在拍《南京!南京!》的时候,因为这段历史据现在比较近,在中国或者在日本,都有很多资料很多图片可以查。但是《王的盛宴》发生在秦末汉初的时候,距离现在太远了,所以好多东西已经在历史上各种战乱、各种朝代更替中被修改掉了或者散佚丢失了。
我曾经说过,我们整个团队好比是堂·吉诃德,一起拍着马往风车前面冲。现在影片中呈现出来的很多细节的东西,就是我们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竭尽全力还原出来的。
因为这个电影叫《王的盛宴》,所以肯定要还原一些历史上这个时期宴饮的各种细节、礼仪,他们吃什么、怎么吃这些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个时代还没有开始用筷子,大家都是用手抓着吃。在电影里,餐桌上的主食是用黍也就是黄米,加上肉汤煮成的粥一样的食物,叫做糜。桌上每个人面前各自有一份食物,实行的是“分餐制”。吃饭的时候,要先在嘴里放食物,然后蘸一些酱抹在嘴里,接着吃下去。每道食物分九次吃完,吃完九次之后就有人上来撤桌,上下一道菜。这些饭桌上的礼仪,就是我们从很多典籍中查出来的,还参考了很多汉代的砖画、各种文物,“鸿门宴”上这顿饭的细节,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些历史上的东西来还原的——刘烨就专门为了这个“吃饭”的事训练了大概一个月,我感觉我们请来的古代礼仪的老师都快被我给逼疯了。
http://s7/mw690/621f577ctcf0beb873226&690死磕到底" TITLE="陆川
历史原貌最有戏剧性
陆川:历史本身恰恰是最有戏剧性的、最鲜活的故事蓝本。但是确实有一个难点在于,历史上的东西,它的结局是注定的,就像孙悟空翻跟头永远都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一样,所以就有很多人拍历史片的时候偷懒,把现在大家约定俗成的东西一归堆、一拍,就觉得可以了。所以很多历史剧里面,人物是脸谱化的,好人永远都特别好,用网络上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圣母”,然后奸臣都特别的坏,跟人渣似的。要么就是完全戏说,稍微一看就是现代人披着古装在说话。
所以我在做《王的盛宴》的时候,坚持的是我自己觉得比较靠谱的一种方向,那就是,细节必须是要尽量做到还原历史,包括整个的服化道,包括其中大部分的叙事,也都是按照《史记》上对同一件事的记述,但是在这其中,要加入我们自己的思考和推理,来用电影去对这些历史上的东西做出自己的解读,虽然电影是一种虚构的艺术,但是我们要让它去符合逻辑,去站在历史留下的废墟上,做出我们的推理,讲清楚我们自己在创作中,对这些人、这些事是怎么理解的,也让观众至少在看电影的时候,对你的整个逻辑框架是觉得信服的。
http://s6/mw690/621f577ctcf0bed72f875&690死磕到底" TITLE="陆川
我对秦岚的要求最严苛
LADY:吕后这个角色选用秦岚来出演,并且成为贯穿全剧的重要线索人物,会不会担心观众在观影时会跳出影片本身?
陆川:我觉得观众们认识秦岚,首先是从琼瑶剧开始的,她的外表上是比较温柔的,但是个性方面,我觉得她也有坚毅的这一面,所以首先选择她来演吕后,我认为是能够胜任的。至于担心观众们觉得跳戏,我觉得应该不会。因为首先,她的重头戏都集中在中老年时期,我们通过化装的手段,让她的外表有了很大的改变,甚至后来我们邀请一些人来看片的时候,有人会觉得——“哎呀,这还是秦岚吗,样子怎么这么不一样?”
还有就是,在这个电影拍摄的过程中,秦岚自己为了角色付出了很多辛劳。她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最初的时候根本不太理解和认同吕后这样一个角色,然后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在片场和她说戏,我对她的要求其实差不多是最严格的。
有一阵她在片场被我说后急得直哭,而且化的又是老年妆,要用乳胶什么的涂在脸上形成皱纹,当时象山外景地的天气又特别的热,可以说她经历了一个心理和生理都双重被“摧残”的过程。但是最后她还是成功抓到了那种状态,相信大家看了成片就会明白,“吕后”这个角色颠覆了很多我们固有的认知,秦岚的演绎也很成功,这将成为电影的一个亮点。
http://s7/mw690/621f577ctcf0bef663d86&690死磕到底" TITLE="陆川
电影是生活的全部
LADY:对你来说,电影是工作还是已经渗透进生活?
陆川:电影在我生活中的分量是很大的,我曾经说过,电影是我生活的全部。它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就算是没在拍电影,我在脑子里经常想的也是电影的事,现在分不开,可能以后也分不太开。
不拍片子的时候,可能也就是看看片、打打游戏、刷刷微博。我是个特别爱玩游戏的人,算是个“骨灰级”玩家,现在还是喜欢。有时候工作上遇到了暂时的瓶颈,觉得有必要把脑子清空一下的时候,可能还是会去打一会儿游戏来放松一下。拍《王的盛宴》的时候,我自己闲下来的时候会打会儿网游,然后刘烨他们也被我带起来打,不拍戏的时候也会打打单机游戏什么的。
LADY:如果给你一年的假期,没有任何工作的事情会去打扰你的话,那么你最想去做什么?
陆川:既然有一年,那大概会选择和家人或者朋友去旅行。但是我可能休息到半年就惦记着什么时候回来拍电影了。
http://s16/mw690/621f577ct7b1acb0a0a9f&690死磕到底" TITLE="陆川
LADY & 陆川 快问快答
LADY:你会最欣赏哪一类的女性?
陆川:外表温柔、个性很善良,但是内心又足够强大的女人。
LADY:你认为一个有魅力的女性,最应该具备的特质是什么?
陆川:从男人的角度来看,有魅力的女性,首先在外在上就是吸引人的,会让人觉得很悦目,然后接触下来,会觉得她这个人是有修养、有内在、还要有一些个性的,这样就是赏心,吸引人不断地去阅读。我想这样就称得上是“有魅力”的。
LADY:你觉得自己是个浪漫的人吗?
陆川:这个我自己说了不算数,得我身边的人来讲才客观——可是我好像从来没听我身边的人说我浪漫。
玩浪漫也要看这个是不是出自于真诚,对方有没有这样的情感需要。有时候,在你半夜饿肚子的时候,有人给你煮碗面,总比有人给你送朵花要动人。
LADY:在你眼中,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
陆川:拍电影,然后年老的时候再翻出来看,觉得“嗨,怎么那时候是那样啊”。
节选自《LADY格调》2012年第11期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LADY格调》2012年第11期
http://s15/mw690/621f577ctcf0c24e144ae&690死磕到底" TITLE="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