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莘莘学子梦想的地方,却也是同学们规划人生的开始。我们,或是刚刚步入大学校门不久,正用充满迷惘的眼神张望这眼前的世界;抑或学业有成,满怀自信地准备迎接未来更加精彩的生活。然而毋庸置疑,身处大学校园的我们,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同于中学时代,现在的我们已经开始支配自己的时间,规划自己的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大家可曾想过,数年宝贵的大学时光应当怎样度过,在大学中我们应当学到什么,走向职业生涯的起跑线之前,我们又应该有怎样的准备?
6月1日晚,第一财经频道《头脑风暴》主持人袁岳来到了交大校园,于晚上19:00在菁菁堂主持了这次“我的大学‘谁’做主”大学生职业人生规划”特别活动,与交大的学子一起就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和人生进行规划开展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当晚,阵容强大的嘉宾出席了本次节目。英特尔中国研发人力资源总监章晓洁、强生(中国)大中华区市场总监卜军、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之扬、陶氏化学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吴燕四位企业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同时交大校友代表孙捷、张晓东,学生代表徐楚、张晓璐,评论员宋岩、钱静峰也作为嘉宾来到了活动现场。
由于主持人和嘉宾超高的知名度,交大学生纷纷慕名前来参加活动。晚上六时五十分许,菁菁堂观众席已然满座。七点稍过,活动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拉开了序幕。
活动一开始,主持人袁岳先以三个现场互动形式的问题开场:一、在座的同学目前所选专业与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是否一致;二、同学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是否已有想法;三、同学们对自己未来职场上的工作能力是否有自信。三个问题,足以突现每次活动的主题: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随着活动的进行,嘉宾与现场学生们的讨论逐渐激烈起来。
如何面临未来方向上的多种选择?
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了困扰许多大学生的问题。几年后,本科毕业的我们,应当何去何从?读研究生,留学,实习,求职,创业,面临种种选择,我们应当如何取舍?学生嘉宾,安泰学院大三学生徐楚表示,这也是曾经困扰她很久的问题。一度迷茫的她曾考虑过申请国内研究生、到企业实习而后求职、出国留学等多种发展方向。的确,把握住人生的方向是成功的重要前提。我们应当如何在这个分岔路口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呢?
嘉宾卜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同学们现阶段所面临此类困惑,主要原因是来自父母、朋友的影响。由于人生经历的有限,也许我们比起自己独立做决定,更加倾向于向有经验的父母或学长寻求建议,而这些建议的不一致导致了我们现在的困惑。同学们应当了解,人生的方向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人的建议固然可贵,可只能起到参考的作用,而最终决定自己发展的只有自己。因此,渐渐长大的我们,应当学会以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自己。
作为职场的成功者,嘉宾吴燕指出,由于与社会接触时间不久,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往往存在朝三暮四的心理,由于眼前并没有坚定的前进方向,因此难以找到坚定地目标。而相反,有些大学生往往会由于视野的不够开阔,将自己的目标选择束缚在某个范围内。吴燕给我们的建议是,要在大学的几年内开阔自己的眼界,对自己的未来要敢于做大胆的尝试,并在尝试中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大学期间,如何平衡学习、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的关系?
有不少现场大学生反映,与高中相比,进入大学的我们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各种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有的专注于学术,不分昼夜奋战在书桌前,有些同学却投身于学校的社团、学生会,热衷于学生事务,有些同学则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公司实习比较感兴趣,教室、自习室内就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要想度过充实又有收获的大学四年,我们应该怎样分配自己的时间呢?
校友嘉宾孙捷提出了“摸索中求生存,生存中求发展”的观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时,每个大学生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了迷茫。要想不在这种种选择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我们要学会摸索。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注定会收获了了。对于学习以外的生活,我们要敢于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将自己学习以外的宝贵经历投入在自己最感兴趣、最易得到收获的方面。
学生代表、校长奖获得者徐楚同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徐楚认为,作为一个大学生,眼前的学业是根本。大学的生活固然应当丰富多彩,但我们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在保证自己良好的学习成绩的前提下参加各种校内外的活动。总而言之,学习成绩的好坏,也是自己综合能力的体现。
关于这个问题,嘉宾章晓洁认为,方向重于能力,能力重于知识。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的大学生活,把正确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而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就要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做事的方式有足够的了解。除了把握方向,综合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张捷指出,除了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合作型的领导能力等综合能力也是衡量我们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如此说来,大学期间时间的分配因人而异,但作为一个大学生,如何合理的分配时间恰恰也在体现着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把握的能力,而未来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也正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在未来职业上,如何处理自己理想职业与当前现状的关系?
有人想当金融界投资分析师,有人想当国际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有人想要成为学术界高深的研究者。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你的理想与当前的现实之间有存在怎样的差异呢?你又准备如何处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这些差异呢?这也许是许多毕业的,或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中的困惑。
嘉宾张晓东解答了同学们的这一困惑。他认为,对于毕业学生,自己当前职业与大学期间所选专业之间往往会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也是引起同学们困惑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个工科出身的学生,毕业之际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然而由于求职过程中的种种失利,不得不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金融行业工作。这个学生是否应当安于现状,放弃自己的理想呢?张晓东给出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心中的理想十分重要,应当让它始终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然而我们却应当短期内安于当前,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才有机会实现未来的突破。
短短的两个小时谈话在一个个内容丰富的话题当中过去了。活动结束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钱静枫向主持人及各位嘉宾赠送了纪念品,活动也在一片激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也许同学们收获颇丰,也许同学们心中尚存种种抑或。毕竟,经验是宝贵的,但人生总是需要一个毫无经验的人自己探索,自己体验的。失败,挫折本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中,体验到人生的百味,也是在失败之后,才能让事业上的成功变得更加令人欣喜。也许,这成成败败的经历,就是事业,人生的意义。
http://s8/middle/621f0ae4g88203e780d87&690
密院记者团 文字:王牧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