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课,除了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做什么?

(2009-09-19 11:26:25)
标签:

教育随笔

语文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讨论题:语文课,除了理解课文内容,还需做什么?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全国小语大赛中,浙江的蒋军晶《月光曲》荣获一等奖。这节课的课堂实录在网上登载后,好评如潮。
 
  当然,也有老师发表了不同的见解。王晓春老师则更有另一番思考,他说:“我见过的课堂实录可谓多矣,大家几乎都是一个路子——理解内容,为内容感动,从内容拓展,所涉及的语文知识也是为掌握内容服务的。总之课文不是“例子”,而是“主子”。我真的希望这种情况能有所变化。”
 
  尽管“说法可以不止一种,但具体到那时那地那课的做法只有一种”,但是,我们循着王老师探寻的目光,可以思考这样的问题:语文课,除了理解课文内容,还需做什么?
 
  我们把蒋军晶老师的课堂实录和王晓春老师的见解转载如下,大家在欣赏的同时,希望多做一些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课堂实录(刚获第六届全国小语大赛一等奖)

月光曲

浙江杭州余杭区临平一小   蒋军晶

 

课前准备:

板书课题,课件打开:月光下的大海,贝多芬的照片。放音乐《致爱丽斯》

 

课前聊天: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聊几句好吗?刚才这一首优美的曲子,你们听到过吗?

生:听到过。

师:那这首曲子的曲名知道吗?

生:《月光曲》

师:《月光曲》,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首曲子不是《月光曲》,但是我觉得她很聪明啊,她是想当然的认为是《月光曲》,因为今天我们学的就是《月光曲》嘛。有人听过吗?

生:《献给爱丽斯》

师:对,我觉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据我所知,是《致爱丽斯》,也就是献给爱丽斯的意思,那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

生:贝多芬(师板书“贝多芬”)

师:想当然啊,因为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你们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请简单地讲一讲。

生:我知道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师:因为贝多芬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方说我们古代有一位诗人,叫诗圣,是谁啊?

生:李白

师:那是诗仙,诗圣是?

生:杜甫

师:还有哪些了解?

生:就是贝多芬学音乐并不自愿学的,而是他父亲逼着他学的。

师:是这样的,其实贝多芬从小就很喜欢音乐,只是他的父亲让他练得太……

生:刻苦了

师:太刻苦以至于有点残酷了。

生:我知道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中有几首曲子流传至今,例如《命运》,《田园》等,经久不衰。

师:这位同学说话很严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但是他用音乐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心啊!

生:我知道他终年57岁。

师:哦,你了解到这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上网查的,和看书看的。

师:两条途径,利用上网查资料,挺便捷的。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8岁登台演出。

师:说明他很有音乐天赋,8岁呀,不简单。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到了晚年失聪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上网查的

师:恩,其实课后资料袋也写着呢,说明他生活坎坷。同学们,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去了听力几乎等于失去了一切,但是……有人知道我想说什么吗?但是……

生:但是贝多芬用他自己的顽强的毅力,不断的努力,赢得了更多的观众,逾越自己音乐上的最高峰。

师:说得多好啊,贝多芬之所以能成为音乐家不仅仅因为他有天赋,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他意志十分地坚强,我们初步了解了贝多花,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上课:

师:上课。

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对吧?

生:对!

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请大家准备好。(生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听写,有吗?好,那位女同学,在黑板上写字可以稍微把字写大一点。

[听写词语]

师: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啊,讲的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一笔一画工整有力。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几个词语的笔画,先听后写。

(一组词语:盲姑娘,蜡烛,琴键。)。

师:这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生写)

师:行,同学们抬起头来,和这位同学一起看,写的对吗?

生:对。

师:写的时候注意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蜡”字最初的意思是动植物的油。这个“键”她写对了,但我观察了一下,笔顺不是很规范,左中右结构。最后写“建之”,明白吗?

生:明白。

师:最后一个词“清幽”。(学生写)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生: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

师:非常善于联想。

生:我认为清幽的月光是皎皎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给人感觉宁静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

生:我觉得是特别轻柔,特别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师:恩,蒋老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三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该取哪一种解释呢?

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清幽的月光让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刚才所听写词语),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说一说。

(生小声说。)

师:没事儿,放出声音也没关系。

师:同学们,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贝多芬谱写《月光曲》时被人们说成是一个传说,因为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因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的感染,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所以创下了这首不朽的月曲——月光曲。

师:说得真不错,他说的时候强调了月光曲形成的原因和当时的情境,请愿意再说说,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一讲。

生:就是当贝多芬在莱茵河散步时,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情感感动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老师:是吗?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有一天傍晚,贝多芬走进了一间茅屋,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

师生:《月光曲》。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生默读,师巡视,师插话:恩,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拿起了笔,把一些句子画了下来,我相信有他的理由,他或许觉得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谁先来读,好,请你读吧。

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这个同学读得这段话就是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贝多芬是听到了兄妹俩的哪句话时,就开始心动了呢?先不要说,再读读。

生:我认为应该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有多好啊”

师:同学们,请你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啊,读一读,来,读出声音来。

(生读。)

师:恩。谁再来读一读?打动贝多芬的心。

生:朗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有多好啊。”

师:好的,他后边强调了那该多好啊,读出了盲姑娘内心的向往,我相信贝多芬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谁再来读?

(学生读)

师:同学们,他又强调了“贝多芬自己”,贝多芬从姑娘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名字能不激动吗?

师:我们一字一句要读到贝多芬的心哪,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姑娘说,读!(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什么?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这个盲姑娘很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曲子。

师:是,贝多芬听出了他内心满心的渴望。他还听出了什么。

生:他还听出了这位小姑娘她很喜欢音乐。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里感受到姑娘对音乐的追求

师:追求,而不仅仅是喜欢,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要是能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啊,……”

师:我也感受到了,这是她内心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我是从“那该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感受当的,这表现出她内心的渴望,这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我从课下知道贝多芬立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能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一点就可以打动贝多芬,从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和渴望贝多芬为他们弹奏曲子。

师:我感觉到了,你真正是以贝多芬的身份,音乐家的身份来体会,富有同情心的贝多芬从这句话中还听出了什么呢?

生:从这句话他还听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师:你用另外一个词形容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生:从这句话里还体会到盲姑娘之所以不能听贝多芬亲自弹的音乐是有苦衷的,他在特别压抑自己的情感。

师:他的苦衷是什么?

生:他的苦衷是家境贫寒,所以他没有能力亲自听贝多芬弹。

师:他用了一个词,什么词?

生:贫寒

师:贫寒哪,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贫寒?

生:我从他们点的是微弱的烛光,烛光很微弱,住的是茅屋,而且钢琴是一架旧钢琴,说明他们的家境非常贫穷。

师:种种细节让你感觉到了。

生:我体会到的是一个男的说“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两个太字让我感到了他家境贫穷。

师:两个太字让你感受到他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

生:还有我还从男的正在做皮鞋看到他家境贫寒。

师:是的,贝多芬听出了这个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着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他的心被触动了,我们一起带着这份理解这一份理解再读一读盲姑娘的这段话,“这首曲子多难谈啊……”起!

(学生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