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对“90后”股民的建议

标签:
股票财经 |
分类: 经济图书 |
十一月底以来的中国股市,涨势如虹,一改2007年从最高峰6124点(沪市)跌跌不止的颓势。不少人几天内就大赚其钱,盆满钵满。股民无不欢欣鼓舞。于是,股市专家也如雨后春笋冒出来,纷纷解读股市突然井喷的背后玄机,并预测来年走势,甚至推荐板块和个股。
有人说,这轮上涨,是去年以来多项重大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推动的。比如,国有企业要实行混合所有制试点,一些国企的股票要减持、出售,想通过股价上涨卖个好价钱;地方债的新政,也让地方政府倍感偿债压力,股市上涨,或许可以为地方政府减轻此种压力;社保基金的空账,有十几、二十万亿,拉台一下股市,是很方便的弥补空账的手段;股市的规范化措施,如注册制等的推行,为股民吃了定心丸;历经多年调控,房地产不景气,有人把房子卖了,进入股市掘金。
这些理由,都是凭直觉,难以证实或者证伪。股市上涨,肯定是有原因的。特别是一夜之间,一飞冲天地大涨。肯定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但内里究竟如何,也许永远是个谜。。
解释股市为什么上涨,和股市真正上涨的原因,是两码事。只要理由和结果之间逻辑上相通,就是一种合理的解释。甚至,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直觉,就会被接受。
但实际上,股市涨跌,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合理、理性的理由。股市说涨也就涨,说跌也就跌了。比如1929-1933年的美国股市崩溃,1987年的美国股灾,现在,也还没搞清是怎么回事呢。在我看来,股市跌了很长时间,该涨了,比以上理由,还靠谱。
比解释股市更“实际”的,是预测股市。自打有股市,就有以分析,预测股市为职业的股评家。但预测股市,并不是科学。任何科学的理论,无法解释股市和股价的波动,试图建立这种模型,是徒劳的。
所有预测股市的理论,都是谬论,所有预测股市的方法,都是骗术。所有教人如何买股票的人,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不论是电视里的股评家,写书的金融学教授,还是号称股神的巴菲特,都是一路。不要受这些玄虚的玩意蛊惑。
股市只遵从一种定律:概率;股市赚钱只凭借一种东西:运气。
你要问我明年中国股市怎么样,买什么股票好。
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话要始终在耳。对中国股市投资者,尤其如此。这是我唯一想对投资者说的。
股市有规律吗?
马克•吐温(Mark Twain)在他的短篇小说“傻头傻脑的威尔逊”中,有一句关于股市的名言: “十月,这是炒股最危险的月份;其他危险的月份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马克•吐温用幽默的方式告诫大家,股市“每天都是危险的。”
尽管危险,但赚钱的机会也是有的。而且真的有人发了财。股市的赚钱效应(很多人赔了钱就闭嘴,赚了钱就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还是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投资者,希望自己是幸运儿。
投资者都想知道,股市赚钱的秘笈。因此。指导投资者在股票市场里掘金的书,层出不穷。作者三教九流,有金融学教授,也有小学没毕业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用数学模型、博弈论、心理学,还有中国人的易经八卦等等的
对股市是否可预测,有两派理论,一是有效市场理论(efficient marke theory),认为股市完全不可预测、毫无规律可循;另一派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认为人是非理性的,“聪明的人“可以利用其他人的的愚蠢赚钱,或者说,股市是有规律的。
给投资者的两点忠告
股市没有秘诀。但可以告诉读者两点忠告,这也是老生常谈。老生常谈,就是因为有道理,才年复一年地谈。记住这两点,投资者至少可以避免陷入“悲惨”万劫不复的境地。
第一点:分散投资。也就是购买资产组合,而不是一只股票。俗话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分散投资可以减少风险和损失。例子,可以回顾“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一章中扔硬币的例子。还记得吗?如果用1000元打赌,只玩一次,风险很大,大部分人都不敢玩。但是如果不是玩一次,而是10次,风险就大为下降了。
投资股票市场也一样,用投资组合,相当于把筹码分成小份再赌。亏损的风险就被降低了。
分散投资的极端,就不是购买具体的股票,而是把所有股票当作一个整体,购买股指基金,这样就会降低投资风险。
第二点:长期投资。长期是多长,没有定数,也许一两年,也许更长。核心意思是,不要频繁操作。
举例说,道琼斯指数明天是涨还是跌,很难判断,明年能不能涨10%也不好说,但是20年后道琼斯股指上涨20%就是大概率事件了。如果频繁操作,就不会分享股指上涨的收获,反而徒增交易成本。如果减少操作,长期投资,则赢利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如果说投资有什么秘诀,也就是这两点而已。
巴菲特
巴菲特,被今天全球的股市投资者奉为“股神”。确实,他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Cooperation)有不俗的业绩,1965-2001年账面每股复利年收益率22.6%,同期标普500指数含股息的收益率是11%,公司股价最高接近150000美元。巴菲特本人,主要依靠持有该公司股票,登上《福布斯》(Forbes》杂志2010年度全球富豪榜的第三名,在美国他的财富仅次于比尔.盖茨。这就是巴菲特被神化的原因:不靠科技发明,不靠“勤劳致富”,就靠炒股票。这正是股市投资者的梦想。
但是,巴菲特的故事,不能证明股市真的有什么规律。这世界根本不存在能预测股市变动的神仙。中国有句俗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参与股市人太多,总有个别人会成功,这个人就叫巴菲特。巴菲特的“成功”不过是个概率事件,他的成功主要靠运气。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巴菲特并不是消极的投资者,他持有少量公司的大量股权,甚至可以影响公司的内部投资决策。用中国股市投资者熟悉的话说,他是“坐庄”的。
1984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纪念《证券分析》发行50周年庆典上的致辞,他说:不用说,格雷厄姆-多德型(Graham-and-Doddsville)投资者都不会关心贝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这些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对这些名词可能都不熟悉。投资者只需要关注两个变量:价格和价值。可见,巴菲特,与那些技术分析派们不是一回事。
他也承认,当投资者足够多时,只要随机挑选股票就能让部分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也就是说,巴菲特也至少部分承认了有效市场假说,当然,他肯定并不完全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