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上的盈利比物质更重要

(2014-03-31 14:33:49)
标签:

陈坤

谈笑静

mook

心灵

分类: 畅销文学

    “我的好,我的坏,我的异类,我的虚荣,我的自私,你们都可以拿去看。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我的怨恨,我的骄傲,我的不真实,我想要的伟大,都可以拿出来跟你们分享。” ——陈坤

  

    娱乐圈最具文艺气质与悲悯情怀的明星陈坤,跨界操刀担任杂志出品人,2014年首推全新MOOK《我们》,惊蛰之日,惊艳问世。

 

    “我们”是一个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词,我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共同的存在,因为我们参与,我们分享。

  

     在这里,你会愿意相信和倾诉,因为“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

  

    这里有各种人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起跌兴衰。这些人在平静地讲着自己的故事,却意外地戳中你的泪点。

  

    在这里,你可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你可以从别人的成功或幸福中,获得某些启示,顿悟,感动。

  

    这里有你,有我,有真实的生活,变化的人生,这里的故事比电影和偶像剧精彩,因为它从不撒谎,它纯朴天然,发自五内,它让你看透人间百态,却仍然保有热爱。

 

    这,就是“我们”分享的力量。

 

【陈坤专访】

问:当下的传统媒体和出版行业都有走下坡路的趋势,就像你微博所说“出版业艰难”,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高调进军图书市场,明知艰难而为之呢?

陈坤:对于我来说,有时候我决定做一件事情,只要有一个理由,就足够了。从小我是个很喜欢码字,也很尊重文字工作者的人,我觉得文字就像是面镜子,它能够折射出每个人的内心;它也像一把利剑,可以穿透所有的障碍,直击我们的内心。我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它所传达出来的思考与态度。从盈利的角度来说,出版业现在的确处于一个艰难的阶段,但从精神层面来说,出版绝对可以带来精神上的盈利。那一点就足够吸引我去尝试了。

 

问:为什么想要出品这样一本叫《我们》的杂志书?你对“我们”的理解是什么?

陈坤:人们往往习惯用标签和圈子去定义、区分每一个人,但在我看来,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无论社会地位以及财富如何,每个人都面临着共同的社会大环境,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这些是我们都要走的路。我希望把这样共性的东西,以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和大家分享。

 

 

问:相比之前的《行走》系列书,《我们》MOOK于你而言,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陈坤:《行走》系列书从主题上来说,会更偏重于“行走”这个定义,无论是现实或者精神上的行走,我们传递的是积极正面的一种生活态度。而《我们》相对就更多元化,具体来说,每一个“我”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这个系列书里可能会出现更异彩纷呈的人生态度。

 

 

问:创刊号的主题为“逆行”,你的人生中有没有“逆行”的故事?

陈坤:我是个佛教徒,所以在我的生命中,没有所谓的顺和逆的概念。逆行是鼓励那些尊崇自己内心方向的个体。一次在当下看是逆向的行走,也许是一次顺应内心的人生尝试。

 

问:作为出品人,你会参与杂志的选题策划吗?

陈坤:会。我们的创作团队会就每次的选题策划和我进行讨论,大家共同决定大概的定位和方向。就拿《我们》创刊号,有人说对“逆行”这个主题很感兴趣,那我就会和他们谈论,兴趣点在哪里,你觉得就这个主题有什么延展和发挥的空间,觉得可行,就放手给他们去具体执行。

 

 

问:《我们》杂志的主编是多多,你们是如何相识的,生活中是彼此信任的好朋友吗?

陈坤:多多是很喜欢的一位诗人,我以前读过她的诗,印象很深。文字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她是一个非常有想法同时做事有激情的人,我很信任她。

 

 

问:创刊号《逆行》中大篇幅访谈许巍,同样热爱音乐的你与许巍有没有一些交集?

陈坤:我们相识多年,他还给我写过歌。除了欣赏和热爱他的音乐外,我们两人有两点特别契合:一是我们都有共同的信仰,在一起可以谈很久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我们都对行走特别感兴趣。

 

精神上的盈利比物质更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两小无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