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藤忠雄:以自学的方式学建筑

(2011-04-01 09:10:31)
标签:

杂谈

公元1941 年生于大阪,以自学的方式学建筑,1969 年设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我的履历表开门见山就是这句话。很多人似乎对“ 以自学的方式学建筑”这一点非常感兴趣,杂志的访问也多次问到这个问题。

真的是自学吗?”

所谓自学建筑,到底是怎样学的呢?”

对于上述问题,我都这样回答:

因为没上大学,又没有直接可以拜师的对象,所以写‘ 自学’。”

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其实我现在也还在学。”

大多数的人似乎都把这样的回答当成幽默,但这的确是事实。

 

高中毕业后,我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以打工的方式开始工作。从做家具、室内设计到设计建筑,当工作视野逐渐扩大时,也不是没考虑过进大学建筑系念书这个理所当然的道路。但家中的生活并不宽裕,加上我从小就不爱上学,学历程度不够,不得不放弃念大学。既然如此,就只能边工作,边靠一己之力去学会自己想知道的一切—自学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选择。

谈到自学,也有人认为这种学习既自由又轻松自在,这可误解大了。自学过程中除了必须认真学习,当心中有疑问时,身边既没有水平相近、可互相讨论的同学,也没有能够指点迷津的学长和老师。不论怎么努力,都无从得知自己究竟成长了多少,或自己的水平在哪里。

最痛苦的莫过于不得不一个人从头摸索该如何学、学什么。一开始,我先潜入无法就读的大学,偷偷旁听建筑系的课程。在那一两个小时的课程中,是找不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的。于是我到处收集、购买了大学建筑系用的教科书,并计划在一年内读完。在打工时,我也趁午休时间边啃着面包边读书;晚上也舍不得睡觉,继续翻着书看,就这样硬是达成了目标。坦白说,这些书的内容我有一半看不懂,也搞不懂有些内容是否真的有必要放在书里,但还是从中隐约掌握到大学建筑教育属于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我认为这并非一无所获。

只要碰到让我感兴趣的事物,我都会想挑战看看,例如去听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函授课程,还有上设计学的夜校。至于打工,因为自己天生缺乏耐性、易怒,所以不管什么工作都做不久,也没有学到什么技艺。而我的工作单位不限于设计事务所,我接二连三从事了许多与建筑相关的琐碎繁杂工作。

遇见勒· 柯布西耶的作品集,就是在每天自学摸索的20 岁时。

在大阪道顿堀的“ 天牛”旧书店里,我发现了一本书,作者名字是屡次出现在现代建筑书籍中的勒· 柯布西耶。我不经意地拿起来随便翻阅,瞬间直觉告诉我:“ 就是它了!”

照片、草图、设计图、法文的内容与书的版型相互呼应,有美感地排列着……

但即使是二手书,对当时的我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无法当场买下来。我怕这本书引起别人的注意被买走,于是我偷偷把它藏在在旧书摊购买的勒· 柯布西耶的作品集。一个不明显的角落后才离开。此后,每次经过那家旧书店附近,都会因担心它是不是被卖掉了而前去察看,然后再把那本书塞到书堆底下。结果,将近一个月后我才把它买下来。

终于到手的书,光是翻翻看看已经无法满足我,我开始临摹图面与设计图。一次又一次地描绘着柯布西耶的建筑线条,几乎是到了记下所有图面的程度。

虽然看不懂解说作品的法文和英文,但我对柯布西耶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找来了他所写的《以建筑为目标》等书的日文版,一本接着一本地读下去。然后,我知道了柯布西耶这位现代建筑界的巨匠,实际上也是自学出身的建筑家,通过文字叙述,我了解到他与老旧的体制相抗争,从而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他的存在,让我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崇拜。

摘自《建筑家安藤忠雄》中信出版社

安藤忠雄:以自学的方式学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