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

(2009-10-26 09:53:57)
标签:

凯恩斯

经济学

小吃店

投资

杂谈

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

勇敢“品尝”投资美味!

凯恩斯认为,决定投资的重点是企业家的动物本能。

随时随地,全身感观器官为嗅到钱的味道而高度警戒,

一旦捕捉到机会,就有如狮子或老虎扑向猎物般狩猎“钱”。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今天依然勇往直前

一般讲到“投资”,大家的反应可能是想到股票或不动产。可是经济学上所说的投资,在意义上却有些不同。就经济学的观点来说,好像盖工厂、购买新的生产工具才是所谓的投资。例如为了做红豆饼生意而购买手推车,这就是经济学所指的投资。

像这样的投资,不是只为了满足眼前的欲望,而是期待未来收获的一种经济活动。举个例子,一家生产年糕的公司做了一份市场调查,这份调查结果显示,可以预测未来5年市场上年糕的销售量会是目前的倍数。为了5年后能够卖出更多的年糕,那么工厂势必得添购更多的机器设备。而这添购生产器具的举动就叫做“投资”,花费在这上头的钱就叫“投资成本”。

这种投资性质与消费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景气是好是坏,消费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是开心或难过都会保持一如往常的神态,以仁慈且真诚的笑容照顾弟妹,像个老大姊似的存在着,这就是消费。

然而,投资就可以比较刚强些。遇到乐观看待未来的企业,它就会一飞冲天;而当未来呈现不确定的状态时,它则会一副“没有过那回事”似的一路往下掉。说得好听就是有胆量,说得难听一点就是3分钟热度。正是因为这种3分钟热度的性质,人们也才认为投资是促成景气时好时坏、不断循环的最大主因。有鉴于此,投资也就成了被经济学者们24小时全程监督的主要角色。

遇见各种“投资”

投资有许多种工具,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设备投资、建设投资、库存投资、诱导投资、独立投资五类。

1 设备投资+建设投资+库存投资

设备投资,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投资而购买各种机械设备。简单地说,购买生产年糕的机器或铁锤,就是所谓的设备投资;建设投资则是指盖工厂、铺路;库存投资就是指库存,也就是以专业术语表示没有卖完的红豆饼。

我在库存后面附加了投资一词,其实是有用意的。做生意,没办法只做刚好足够的数量。为了应对紧急状况,所以总是需要多准备几个备用,为了那些在店里打烊之后才来买红豆饼的客人留下一些,也就是为了让顾客感受温暖!

2 诱导性投资+独立投资

诱导性投资是指随着国民收入增加的投资。举例来说,假设每天一台机器能够生产100个红豆饼。嘿!运气还不错,每一天刚好把100个红豆饼都卖完了,然而景气开始好转了起来,国民收入跟着增加了,接着想买高蛋白营养食品红豆饼的人就更多了。如果这样的趋势一直持续下去,往后一天卖出120个红豆饼也是有可能的。

这时,红豆饼店老板为了乘胜追击,希望一天能够再多卖20个红豆饼,于是就又添购了一台新的机器,这种情形就叫诱导性投资。

至于独立投资,即是无关乎收入而随时增加的投资。好比说你发明了利用“尿液”提炼石油,利用“粪便”生产黄金的新技术。如果任这种新奇的技术荒废了,会是所有人民的损失。若是真能实现这种技术,那么以后厕所就不再是人人掩鼻匆匆而过的不受欢迎场所,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全国人民的恩泽之地,是上帝的祝福!那么现在为了把厕所变成恩泽之地,必须兴建工厂、设置机器,这就是所谓的独立投资。

同样都是兴建工厂、购买设备,因投资原因的不同而分为诱导性投资与独立投资。

 

 

“投资”在总需求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了不起顶多20%再多一些。可是,以投资所占的小小比例来讲,它所蒙受的关心和疼爱简直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投资之所以能够受到如此爱戴,其实有很多原因。虽然它是导致景气变动的“主要嫌疑犯”这一点,亦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因素另有其他。

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不过,我们孝顺父母并不是只为这一单纯的理由;而是为了给我们的子女作为榜样,希望往后也能孝顺自己。常听人说起,大部分的子女绝对不会按照父母亲的期望长大。据说子女不是顺着父母亲的意思走,而是随父母亲的行事态度有样学样。父母爱看书,子女也会喜欢阅读;父母孝敬上一辈,年轻的后代也会懂得敬老。

投资也是这样的道理。设立新工厂、采购新机器,这么一来,盖工厂的建设公司以及机器工厂的职员收入就会增加。

可是投资本身的角色不只如此,它为我们的将来预留了有如子女孝顺般的喜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因为公司的情况不顺利造成本身不愿意做投资,这样的话公司也就没有花钱的需要,短期看来或许反而是好事。但是当经济逐渐好转,消费者开始需求新商品的时候,公司疏于投资的结果,无法顺应时事生产出新商品来,然后只能抱着一堆过季商品与对方的新鲜商品挥汗竞争。结果,因为无力应和高品位的消费市场需求而黯然退场。

投资,它不是因为构成立即性的总需求才重要,而是因为一个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投资,假以时日会是国内经济潜力的根基,所以才如此尊贵。

往后能赚多少—预期收益

究竟该添购新机器,还是再盖个新的工厂?预期收益☆ 是决定这些行为的主要因素。看准能有利润就前进,全速进攻!若利润不足就得放弃。花了100元新添了生产年糕的机器,为了1年内回收1 000元的利润,理所当然要苦一阵子。可是,如果预估只能回收50元的利润,那当然就得喊停。要是自己认定没得赚,但还是拼命做,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那么仔细盘算了一下,花100元投资买新机器生产年糕,1年内似乎就能回收110元,该不该放手去做?在这里提示一下,这种机器构造特殊,顶多用个1年就得汰旧换新了。这下可能回收的部分只剩下10元,所以更令人难以下决定。经济学家们早就猜想到辣年糕摊贩会碰到这种困惑,所以创造了一种叫做“现值法”的公式。

利用这种公式能够预算出1年后的110元是现在的多少钱。:

举个例吧!假设目前的银行利息是10%,那么1年之后110元的“现值”就是110元÷[(1+0.1)×1年]=100元。若目前的银行利息是20%,那么,1年后110元的“现值”是110元÷[(1+0.2)×1年]=91.6元。

如果懂得运用现值法,就能轻松决定是否要买1年后能赚进100元的机器。如果目前的银行利息是10%,那么做不做投资都无所谓。因为1年后的110元等值于现在的100。如果目前的银行利息是20%,不可贸然投资。乍看会让人误以为好像能赚进110元的利润,可是,未来的110元它的价值不到今天的92元,还亏损了10元。照常理判断,这么想是一点也没错。将100元乖乖地存在银行,那么1年后就有120元,根本用不着欠110元来买机器。

现值法不但左右企业投资的决定,而且,只要是与钱有关的场合它就会在那里。尤其以逻辑观念预测股价时非常有用,所以如果有打算在股市扬名立万的话,最好现在就认识它。

利息决定一切

决定投资的条件当中,利息是其中之一。要是能够正确预测想要赚多少钱,根本不用想太多,只要决定就好。但是,问题就在于无法正确得知究竟能赚多少钱,大家才烦恼是该先吃苦、还是喊停?

利息高,那么,借别人的钱来做投资的企业就会担惊受怕。如果赚不到预期中的利润,很可能无法还债。

因此若利息过高,站在企业的立场只好减少投资了;另一方面,利息若偏低,相对地,企业的负担就会减少。这么一来,对于原本因利息高而缺乏兴趣的事业,这下胃口不错,增加投资的可能性就高了。

看到这里,如果就这样跳到下一个章节,不免令人怅然若失。不知道各位读者是否已经猜到了,情节到这里,气氛上应该是“凯恩斯”出来说几句话了。

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们个都认为,利息对于决定投资造成重大的影响。不过,关于这一点凯恩斯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果不其然,这一次他仍旧高喊:“我有意见!”当大家都Say“Yes”,却偏说“No”的人!听到大家都说“不”,却偏说“是”的人!我们的凯恩斯就是这么与众不同。

凯恩斯认为,决定投资的重点是企业家的动物本能。随时随地,全身感觉器官为嗅到钱的味道而高度警戒,一旦捕捉到机会,就犹如狮子或老虎扑向猎物般狩猎“钱”。

凯恩斯主张的这种论点,乍听之下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不过从现实层面来看有几分道理。事实上,任谁都不能否认促使国内经济能够提升到今天这种局面的重要条件之一,正是企业家的执著以及动物的本能。此外,维持了近10年的零利率,今天企业投资步上正常轨道的日本,也同样为凯恩斯的主张增强了力道。

我们已经提过“消费函数”,接下来,和各位谈谈“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是利用一种特定的函数算式,来解释投资大小是根据什么样的条件被决定的。

投资函数=被(预期收益、利息、动物本能、其他)

所影响的意义

将以上的算式加以解析是这样子的:投资代表着被预期收益、利息、动物本能以及其他条件的影响之下被决定的意义。专家之所以把这么单纯而明摆着的原理大费周章地套上函数,说穿了就是为了能多找出几个影响投资的要素,以便做更准确的预期而使出的浑身解数。

我们来看看这个算式较专业的写法:

I=f(e,r,动物本能,其他)

I:投资函数,e:预期收益,r:利息

好比说,独立投资100万,如果随收入而变动的诱导投资是0.01,那么,它的投资函数就像以下的说明。

I=100+0.01Y(Y是单位数)

诚如前一页中已经提过,我们并不需要了解这算式里所有的东西。不过如果花一些宝贵的时间,学习这些东西好好地先放在脑海一隅,这会成为自己将来很不错的投资。“我要让世上所有的人都成为有钱人”、“我一定要为国争取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于心里怀有这种远大志向的人,前面提到的这种算式会很有帮助。只要是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平时就多注意这些专业性的知识,脑海里有这种认知,将来对自己的帮助会很大。

我之所以会这样执意说明这些算式的原因是,许多有关经济学专门的书籍里有许多诸如此类的算式。与其硬着头皮盲目乱撞,还不如为不时之需做个准备,对于很多方面都比较有利。

企业需要钱来发展规模。这时根据募集资金的方式,可分为“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接着,来看看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出自自己口袋的钱—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顾名思义就是在企业内部募集的资金。企业做生意,若有足够的利润就会把这些钱拿去付员工薪资,还可以去还债。除去这些还有剩余的话,不是深锁在公司的保险箱,就是拿到银行的保险库好好地保管着。为了将来可能的机会,事先储备起来。像这样,企业把自己赚来的钱作为投资资金,这就叫“内部融资”。

出自别人口袋的钱—外部融资

假如所有的企业都能靠自己的钱做投资,那当然再好不过了,但事实上可能性不高。新盖一座工厂动辄上千亿到数以万亿计的钱,平时就有这么多钱的企业并不多。这时企业就会向银行借贷,或发行公司股票☆☆☆、公司债券,募集投资需要的资金。就像这样,并不是企业自己的钱,而是对外募集而来的金融资金,就叫“外部融资”。

1 投资人不明的证书—股票

假设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开发出用尿液提炼石油、用粪便冶炼黄金这种尖端技术,必须设立可以发挥这种技术提炼石油和制造黄金的工厂。这项工程需要庞大的资金,有什么方法能够筹措这笔需要的资金?

这个时候,跑到银行办贷款是愚蠢的行为。除非银行经理脑袋有问题,不然不可能有哪一家银行会相信用尿液提炼石油、用粪便冶炼黄金这种荒谬至极的构想而愿意借钱。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能向家人或朋友伸手。然而,这一群人肯定是在赞成、反对各半的情形之下纷纷拿出钱来。

这时候有个必须注意的地方—即便是家人或朋友筹措来的钱,也不可贸然拿去盖工厂,因为向人借钱理当算利息,万一工厂倒闭了,债还是得还(我不信你会相信这个事业有成功的可能性)。

像这样的情形,去借贷远不如找人来投资的好。妈妈出100元,爸爸出100元,姊姊出100元,朋友出100元,还有自己口袋里的100元,用这些钱盖工厂,然后给每一个人写一张以兹证明投资的证书。如果公司赚了钱,拥有这张证书的投资人就可以依照本身投资的比例分配到权利,也就是总投资资金500元当中有100元是妈妈的投资,所以她可以分得总收益20%的权利。

如果回收的利润有1 000元,那么妈妈有权得到其中的20%,也就是有权利得到200元;换句话说,有100亿的利润,则妈妈可以得到20亿元。

可是如果情形刚好相反,公司没有赚到预期的利润,不但很可能关门大吉,不用说,妈妈也就没有还本的保障。这是因为妈妈不是纯粹借钱给人,而是她也是拥有20%分红权利的5个共同主人其中之一的关系。

利用向许多人募集而来的资金成立公司时,分给投资者的这张纸就叫“股票”。以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所成立的公司,则称为“股份有限公司”。举凡大部分像“三星电子”或“现代汽车”这种性质的公司,握有这些公司股票的人就是“股东”,也就是这些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板。

每一家企业一定都有些差异,一般来说,每投资5 000元,公司就会发给股东一张零股。假设这家公司全部的投资金额是10万元,而其中包括由你投资的5 000元,那么你就有权拥有这家公司5%的分红;股东有依投入资金等值的权力影响公司的营运投票权。假设有人投资了51 000元,那么这个人就握有公司51%的投票权,可以自由掌控公司的营运。一般来说,一家公司的创办人至少应该拥有公司51%的投票权。

“股票投资”就是指像这种买卖股票的行为。一家很会赚钱的公司,在年度分红的时候,理所当然股东就能分配到不少的利润,于是大家会争相去买这种公司的股票,这时候也就会造成5 000元股票涨到10万元,10万元股票涨到100万;相反地,如果是一家别说利润,还得靠投资本金过日子的公司,大家就会想要及早脱手,这时候,5 000元股票会变成1 000元、甚至100元,一路往下跌。

所谓投资股票,即便当下没有利润,一张股票不过5 000~6 000元,但是看准将来可能会赚大钱的公司下手才是重点。如果你选中的公司有一天成功地赚到大钱,那么为了买到这家公司的股票,大家就会争先恐后地抢购,而股价就会瞬间变成50万~60万元,甚至暴涨到以上的利润。这时候当初只有5 000~6 000元价值的股票,以暴涨的价格高价卖出赚取丰厚的利润,这就是投资股票的核心。

2 向别人借钱的证明—债券

一般来说,当人们向他人借钱的时候,都会写一张类似如下内容的借条—“我向你借了50元”。

债券等同于借条。差别在于,借条是私人在金钱上相互往来的依据,那么,债券则是像企业或银行这种特别名目的对象所发行的。债券是证明向人借贷的文件种类,即便生意再差,也必须依照约定按时归还利息,到了还清借贷的限定期限就得归还本金。万一没有足够的钱归还,那么就算变卖工厂、卖掉铁锤也得还债。

众多债券种类当中,较为人熟知的是国家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国家债券是指政府需要资金的时候所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是金融机关所发行的债券;公司债券则是指企业需要资金时所发行的债券。

帮企业打通任督二脉

通常名为“财阀”的企业,其法律上正确的用语叫做“大规模企业集团”。被喻为经济界警察的“公平交易委员会”☆☆☆☆,每年针对大企业,意即大规模企业集团指定发布各项规定。而这些被指定为大规模企业集团的企业必须遵守各项规范;不能随意向银行借钱,更不能自由投资中意的事业,甚至不能为关系企业担任借贷保证人。

公平交易委员会这样的规范,算得上作风严谨,但是他们也得照章行事。举例来说,假设国内有100万家小吃店,这些小吃店的老板们为了求生存,会拼了命不断开发新的小吃。为了确实且迅速外送到顾客府上,每天勤劳地把机车擦了又擦,保养再保养。

万一竞争太激烈,导致大半数的小吃店关门倒闭,只有大型店面侥幸存活下来,这样的局面可能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说不定会呈现与努力经营完全相反的态势。为了补偿自己曾经吃过的苦,集体漫天喊价将价格涨到没道理,从此绝不再从事外送服务。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态发生,必须适时地制定规范,惩处做坏事的人,让他们及早觉悟,这就是公平交易委员会的主张。

如果公平交易委员会没有制定规范,这么一来,银行很可能就会把钱借给可能卷款潜逃的财阀。简单地说,某一大企业就算是不实企业,但是只要有关系企业做担任保人,银行就会认为恶性倒闭的可能性较低,于是就会安心地把钱借给这些企业。但是若换做中小企业,即便他们之间愿意为对方担保,银行仍然会认为风险太高,故拒绝拨款。

于是钱一直奔向大企业,大企业也就仗着钱多,财大气粗;相对地,中小企业则是因为没有钱,在资金困难中载浮载沉。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事先制定有关的原则,正是公平交易委员会该做的事。

遇到经济衰退之时,公平交易委员会就必须让一步。为了造就国家富有境界,万万不可阻止企业向银行借钱从事新的投资。因此,公平交易委员会有时会适时制定出额外的规定,解套旧制度的不足。

减免税金,减少企业负担

如同个人赚了钱就得缴税一样,企业赚了钱也必须缴税。个人缴纳的税金称为“所得税”,企业缴纳的税金则称为“法人税”。简单地说,小英在公司努力工作领到薪资之后所缴的税金是“所得税”,“三星电子”用卖了半导体所赚来的钱缴的税金是“法人税”。

税金过高会导致企业丧失投资意愿,辛苦赚了钱却统统都得拿去献给国库的话,没有人还会想辛勤工作。当然,不可能会为了薪资里少了1%~2%就气得洗手不干,但是,心理上的负担可不能忽视。

可是,这1%~2%的税金对于企业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是一个甚至会影响到企业意愿的大数目。即便税金减免1%~2%,对于很会赚钱的企业来讲,至少能够少缴几百亿的税金。

如果有闲钱100亿,可以买至少10 000 000支1 000元的铁锤;可以买300包40吨的水泥,另外还可以继续盖停工的新工厂。减免“法人税”,可以让缴税之后常常是两袖清风的事业单位,口袋里还能剩下足以温饱的利润。然而,若没有减免“法人税”,那么对于投资死灰复燃事业的现象将会少之又少。

每当经济衰退,有关“法人税”下降的消息便会此起彼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因素。税率1%~2%之间有数百亿往来频繁,原本没有“营养价值”的事业,摇身一变成了闪闪发光的企业,这都是因为企业发挥积极投资意愿的成果。

小吃店的哲学

多方涉猎各种投资渠道

如同企业为了赚钱而去投资,我们也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投资。我们可以投资赚钱的渠道,大约可以分为股票投资、不动产投资、金融投资等。所谓股票投资,是指把钱投资在企业的股票上;不动产投资是指把钱投资在土地和房子;而金融投资是指把钱拿去做“定期预备金”或“定期储蓄”。

到底该怎么选择才能成为有钱人?没有答案。只能依照个人情况,选择绝对适合的投资手段。为了做出不会后悔的选择,有必要站在考量“稳定性”、“收益性”、“流动性”的角度,彻底调查这些投资渠道的背景。稳定性是考量投资出去的钱是否能安全回收?收益性是衡量能赚多少钱?最后,流动性是预估需要资金时是否能轻易兑换现金?

金融商品最大的特色—收益性低。因为利息不到5%,一整年供奉在银行也没有多少收益。若是斟酌股票能一天获利30%的收益,前者的水准根本无法和后者做比较。金融商品虽然收益性低,不过若以稳定性和流动性来看是很不错的渠道。

有些投机主义者基于收益性低的理由,对于金融商品根本不屑一顾,这实在是很严重的误解。突然哪一天急需周转资金的时候,金融商品立刻就能兑换现金;相反地,股票卖出之后,必须等3天钱才会入账。不动产由于金额庞大,动辄个把月、甚至1整年迟迟卖不出去,更会让人心生焦虑。金融商品与其是投资手段,不如说是为以防万一而具备的安全锦囊。

如我们所知,股票的高收益性没有其他投资工具可与之匹敌。运气不错的时候,可能1个月就赚进几倍的收益,但是它却缺乏稳定的保障。因为万一投资的那一家公司倒闭,很可能连本金都要不回来。还本性更是不明确,如果是一家没有人气的公司,将股票挂卖整整1个月或许都还卖不出去。

不论是稳定性或收益性、还有还本性各方面,不动产都不算是那么优秀的商品。偶尔可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暴利,但是收益性并没有股票来得高,稳定性更没有金融商品来得好。不过,当物价涨得昏天暗地的时候,可以说是最可行的投资手段。因为有别于金融商品或股票,它会随物价水涨船高。

要在金融商品、股票、不动产当中做出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量个别的特征加以判断。见到银行的利息高,那就以金融商品为对象多投资一些,若看准了不久之后物价将一跃而上,那就多投资不动产。此外,若发现股市有不错的发展,那最好就多买几张股票。

但如果因为这三种商品都深得你心,不妨就把财产分别往金融商品、不动产、股票上做投资,这样的手法用专业的术语就叫“资产三分法”。这是为了防范做单方面投资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投资方法。但是,并没有哪一种商品该投资多少比例的法则,只要依照自己的状况和当时的经济情况,调整好投资比例就行了。

摘自《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