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博士是怎样炼成的?
http://s12/middle/5ddac970g8c68fe9a025b&690
1950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历程中诞生了一个后来闻名天下的娃娃博士邓稼先。他当年26岁,就今天来说,也就是大学本科后半阶段的年龄,充其量只是硕士在读学生。看来,早年的邓稼先肯定不简单。
书香门第的出身。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士第之家。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17岁考入西南联大。纵观中国历代高校,唯一被人认同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怕只有抗战期间的西南联大。邓稼先凭藉着自己早年的家学教育及个人才华,在1939年便随姐姐邓仲先一起来到昆明,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当年他17岁!
21岁的北大助教。邓稼先在西南联大学习了四年,于1945年毕业。是年,抗日战争胜利,西南联大北迁解散,北大、清华、南开各自独立,邓稼先随之北上,留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担任助教,当年他21岁!
本科生直接读博士。在北京大学呆了三年后,1948年,邓稼先考取留美研究生,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学习核物理。其导师根据他以前的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做出了让他直接攻读博士的决定。在中国百年近代史上,国内教育水平低下,国内高校的学位一直得不到国外承认,需要有专门的预备教育,至今也有国内高校本科毕业生留学初期实际上是重修人家的本科课程换取学历的承认。而邓稼先当年竟能以本科之身份直接攻读博士,一方面说明了当年西南联大教育水平之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虽然邓稼先没有因为年龄小,而在学习上和西南联大的同学拉开距离,反而在学习水平却超越了一般人。
两年博士毕业。1948年邓稼先进入普渡大学,1950年便修满学分,获得博士学位,这种速度在中国留学史上不多见。可能会有人质疑其留学的水分,那就让人笑话了,如果有水分的话,邓稼先在以后不可能扛起中国核工业及两弹一星的重任,其成为两弹元勋的背后这两年博士经历至关重要。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言谈之中,年轻人的孩气和学人的深度浑然一体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