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图片文化杂谈教育 |
寒潮过后,连日暖阳气温回升,回荆州已经半个月了。也想去市郊的几个观鸟点走走,了解一下入冬后鸟类的活动状况,第一站选择环荆襄河一周去观鸟。荆襄河是“环荆州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荆襄河湿地公园,湿地公园里栽种的乔木,灌木,呈自然生长的挺水植物,水生植物群落是鸟儿们栖息活动的场所。
荆襄河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江主流紧靠荆州城的南缘,由西向东流过之后,再东北向流经至今郢城遗址一带,再由郢城流向南方的江津(古称江陵津乡为江津)方向,拐了一个大弯,最后进入与南侧江流会合的主河槽,故这一段弯弯的河道,被称之为“江津湾”。
随着长江河槽的南移以及河岸线的变迁,江津湾古河道逐渐蜕变成一条泄洪通道,由于它连通着荆州城、沙市与草市之间的水系,而且可以经长湖等水域直通汉水,故当地民众称之为荆襄河。
现在的荆襄河水源由环古城湿地的太湖港流经而来。现在的荆襄河是环荆州古城湿地公园的三大河流之一。
冬天,就在这条古老的河流岸边,植物丛中,有不少鸟儿在林间,芦苇丛里,水边觅食活动。你看那羽毛华丽翠鸟,站在高高的石头上,在河岸边不住的鸣叫着冲入河水中捕捉小鱼小虾充饥。翠鸟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在高处能够看清楚水下鱼类的活动,并且百发百中的逮到食物,将捕到的食物狼吞虎咽的囫囵吞到肚里,然后就远走高飞而去。
红头长尾山雀长有一双,逗喜欢黑白分明,象大熊猫一样的大眼睛。红头长尾山雀现在是我地的留鸟, 红头长尾山雀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灌木林间,也常见于果园、茶园,公园等人类居住地附近的小林内。常十余只或数十只成群活动。 红头长尾山雀生性活泼,常从一棵树突然飞至另一树,不停地在枝叶间跳跃或来回飞翔觅食。边取食边不停地鸣叫,叫声低弱,似“吱一吱一吱”。主要以鞘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为食,是对人类有益鸟类。
下面是在荆襄河湿地公园拍摄到在芦苇杆上,灌木丛中活动的红头长尾山雀。
冬天也是冬候鸟蜡嘴雀活动旺盛时期,荆襄河湿地公园灌木乔木树上成群的蜡嘴雀在啄食着植物的种子,果实。
蜡嘴雀是中国传统鸟种,也是国家保护动物。蜡嘴雀里还有黑头蜡嘴雀、黑尾蜡嘴雀和锡嘴雀三种之分。还有斑翅、白翅、黑翅等三种蜡嘴雀。
这是一对迁徙途中,路过我地的黑尾蜡嘴雀,黑头为雄鸟,灰头是雌鸟。蜡嘴雀在我国的东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迁徙时经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到湖南南部、福建、广东等地过冬。
黑尾蜡嘴雀(学名:Eophona migratoria)又名蜡嘴、小桑嘴、皂儿(雄性)、灰儿(雌性)。该物种雄雌异形异色。中型鸟类,体长17-21厘米。嘴粗大、黄色。雄鸟头辉黑色,背、肩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浅灰色,两翅和尾黑色。
白鶺鸰鸟和乌鸫鸟是我地的常见鸟儿,它们在我地无处不在,常见的鸟儿自然也有它的可爱之处,白鶺鸰鸟时常在人前人后表现自己,不停在你的镜头前幻来幻去,仿佛是在秀自己的存在感。
乌鸫鸟虽然长像平平,一身乌黑的羽毛,但是它却天生一副好嗓子,鸣叫声宛转动听,不同凡响。而且乌鸫鸟模仿能力极强,被称为;鸟中的巧歌手,同时乌鸫鸟还有“百舌鸟”之称的美誉。
外地归来,首次外出观鸟,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没有拍摄到“新,奇”的鸟种,但是对我这个观鸟爱好者来说,还是很高兴的,遂命笔随记观鸟过程,流水账似的凑成一篇博文,自娱自乐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