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艺圃叟
艺圃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83
  • 关注人气: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岑 参 与 岑 河

(2018-07-12 09:57:51)
标签:

转载

查找岑参与岑河的渊源来到您的新浪博客,受益匪浅。谢谢!
原文地址:岑 参 与 岑 作者:春来了

初读《江上春叹》

岑参(公元715—770年),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语意新奇,对边塞的风光、激烈的战争场面写得十分壮美,对艰苦的环境、将士的顽强斗志刻划得真实感人。《全唐诗》评“岑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每一篇出,人竞传写”。

    为了弄清“岑参”与“岑河”的关系,实证岑参世家居住岑河口,我们从他391首诗中选择了这首《江上春叹》,作一相关链接。

    腊月江上暖,南桥新柳枝。

    春风能到处,忆得故园诗。

    终日不得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叹弱男儿。

    这首诗,是岑参对“故园”岑河的怀念,也是对身世遭遇的感叹。  在晶读中,我们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献,许多记载说明了岑参世家居住岑河口。可以肯定地说,岑参是从岑河走出去的唐代边塞诗人。其背景当是“一门三相”和岑参自身才华。

    《辞源》记载:“岑参,江陵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孙。天宝三年进士”。但也有文献记载他是河南南阳人,那是他的祖籍。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其祖父岑善方由南阳迁移至江陵县城河口。《湖北通志》、《荆州府志》、《江陵县志》记载了“江陵”二字称谓的演变由来。“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城河口为新丰县县治,因集镇处于县城河口,故名城河口,南北朝时期,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元帝萧绎都江陵,改新丰县为安兴县,城河口为安兴县县治,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省安兴县人江陵。此后,城河口为江陵县重辖镇”。城河口为县治历时226年{公元417年一643年)。而岑善方徙居城河口84年后,才更名“江陵”,“一门三相”之说,应是“城河口”的辉煌。

    现行沿用的“岑”河口,由“城”而“岑”是有其演变经历的。地名的演变,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发生,理由多多,或时代变革,或因名人出现,或因地貌、山川、气候,乃至姓氏而更名,由一定的权力机构行文于世,予以认定。这个时期“一门三相”,给这个地域增添了不少光环,由“城”而“岑”也算是一种可喜可贺的事。可能还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原因:据《姓氏考略》记载,岑姓出自姬姓,始祖是姬渠。发源于陕西境内,岑氏是以国名为姓。周武王建立周朝时,分封了大批功臣和贵族。他的堂弟被封在岑(今陕西韩城),姬渠被封爵位为子爵,人们称其为岑子,而后岑子建立岑国,岑国公族子孙,世代都以岑为姓,故产生了岑姓。在此,由“城”而“岑”更能显示其岑氏的显赫地位。

    人们可能有质疑:缘起何时,以何种理由、形式由“缄”而“岑”无文字依据。但这并不影响其认定。岑参出生于公元715年,“江陵县”已在历史上沿用了72年。我们有理由得出这样一个“链接”:江陵县一岑河口(城河口)一新丰一安兴在这里同属一个概念。是因为“县治”演变成县屑地“重辖镇”,才致使人们的认知、认定产生了歧义。

    人们可能有所质疑:江陵县所属地域、集镇至今均无岑姓人家。据《姓氏略考》记载:“望出南阳,又,两越娌人名姓岑”。汉族岑姓主要繁衍于河南南阳市一带,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西南有一个县叫岑溪,贵州有一个地方叫岑巩。本地岑参世家历经变故,岑参因仕途需要,也曾携家旅居长安,在他55岁这年,本欲东归江陵,无奈因战乱阻隔,客死四川成都。因此,不可能在岑河形成岑氏群体。

    岑氏在历史上是名门望族,显贵、威风,我们可否臆断,岑善方是冲着岑河这块宝地而来的。何以如此自信?因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有重大发现,令岑河人自豪、荣耀、振奋。岑河华廊庙(东湖村一组)、八姑台(庙兴村砖瓦厂)、凤凰台(白渎村二组)这三处系原始社会早中晚期文化、商代文化、大溪文化多种时期的文化类型共存的一个

遗址。这一重大发现足以说明岑河口上溯有五千年历史,她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一页,人文积厚,必然吸引天下的文人、名士。

    《江上春叹》是一幅写生画,也是一首感人的歌。诗中出现的“故园i、“南桥”、“柳枝”、‘‘江上暖”这些风物,更能实证岑参世家居住岑河口。关于“故园”一词,在岑参391首诗中,有《逢入京

使》“故园东望路漫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以及《江上春叹》“忆得故园诗”,前两处“故园”系长安“故园”,后一处则直指岑河口的“故园”。

    “腊月江上暖”。岑河口地处长江北岸。首句描述正是江汉平原的气候特征。腊月,数九寒冬,长江的水温是暖和的,江面上尚有热气蒸腾,想到家乡心里也是温暖的,故而“江上暖”。

    “南桥新柳枝”。岑河口确实有“南桥”和“北桥”并存于一条纵横南北的河流,都是石拱桥,有石砌的护栏,连接“河东街”与河西“大街”、“河街”,在江陵境内其他集镇和地域,以方位冠以桥

名者,岑河仅有。“南桥”在岑河镇从来都是最繁华、最兴旺的地段,商贾、车船、摊点、买卖集散之地。每逢端午节还有龙舟竞赛,热闹非凡。两岸垂柳成行,时有“小舟撑出柳荫来”的美丽画面,捣衣声不绝于耳,岑参之所以时时萦怀于心,更说明脑海里美丽的烙印印得太深了。

    “春风能到处,忆得故园诗”。岑河镇地处江汉平原,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亦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这是炎黄子孙一种特有的情愫。怀念长安“故园”是对妻子的牵挂,怀念岑河口的“故园”是乡情的难舍。

    “终日不得意,出门何所之。从人觅颜色,自叹弱男儿”。《江上春叹》这首诗,可能是公元756年以后的作品,这时他年逾四十,“功名只向马上取”无望了。53岁罢去嘉州刺史,仕途失意,壮志难酬,

身处低谷。连最起码的愿望,回归桑梓江陵都被战乱阻隔。“天命”有五,客逝成都,成了故园人的梦中之人。

    故里繁华春色好,南桥流水映芳菲。历史在进步,岑河镇的一切今非昔比,我们欣然告慰。归来吧!伟大的边塞诗人。岑参纪念馆即将落成,(岑参诗集》也正在筹措之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