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失落的天堂

标签:
摇椅纳西花坛玉龙丽江失落天堂情感 |
拍完新华土林,我们也就起程前往丽江了,途经大理时,本想进去看看三塔的,一看门票的价格,吓坏了!
1991年我来过,虽然忘了当时的价格,但现在的价格……
没有办法,过度的商业的开发!
直达丽江吧!
丽江,我已来过数次,每次都让我更为失落!但每次离开后,又着想着何时再来,是因为她是进入西藏的前哨?是因为她是进入香格里位的要道?……
不知道!
这次,我准定不住大研古城了,那里太商业化了,而住进了束河古城,这里至少入夜后相当平静,没有酒吧街的肤浅与纸碎金迷……
次日清晨,奕玮迷糊醒来,时近八点。明媚的阳光透过厚厚的黄橙色窗帘,柔柔地撒满整个房间,给房间染上一层浓浓的暖意。客栈里很安静,偶尔听到一两声鸟叫,像清晨未醒人的鼻鼾。客栈里无一丝声息,老板、客人全都沉浸在宁静的清晨。
我轻轻地推天窗,一阵轻柔的水流声声蹑手蹑脚地窜进了房间,奕玮睁开眼睛,房里充满浓烈的热情,阳光显得更加娇艳了!
推开房门,一阵清风夹杂着淡甜的花香迎面吹来,沁人心脾。
院子不大,露天面积大约二三十平米,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带着随意错落地铺在地面,但又随处留着精细。
女儿早已起来,到走廊边的咖啡机处做咖啡了。
院子的心脏位置是一座小花坛,花坛斜面相对,一座寮棚与院墙平行而立,原木支脚椰蓉顶,经过不知日夜的风雨洗刷,在清晨的阳光下浑身透露着古朴的气息。寮棚的横梁,下挂着一张木制摇椅,座上无人,空落的带着几分休闲。横梁右侧,一把鲜艳渐褪的浅红色油布伞慵懒地张开,伞柄斜插横梁,掩映摇椅,犹如村姑少女乌发上已用多年不肯舍弃的淡红头花。摇椅旁边,长形的木制花槽一摆而过,艳丽芬芳的不知名的花儿在朝阳下随风摇曳,几分阿娜、几分热烈。花槽旁,一棵盆栽的桂花树,静处玉立,清风过处,首眉轻点,透露着少女的清纯,清风夹带的正是她体内散发的阵阵幽香。
摇椅对面,过道走廊上,一排吊兰条条下垂,节处见叶,正是一道花草珠帘。
或许这正是我不断失落,又不断回到丽江的原因吧。
我抱起相机要去照女儿磨咖啡的样子,她却躲着不让照,奕玮走了过来,拿了相机,翻起昨天在大研照的相片。
但当她翻到酒吧街的照片时,女儿插话了:
这里真不好,太吵了……
是啊!
我们昨晚随意走入一家茶馆,试着在破旧的桌子边一边品茶一边向小店的主人(希望是一位纳西老人)打探他们平常的生活,然而目力所及却只有外地人和外国人开的酒吧和茶社,早已被同我一样企图寻找梦想的人塞满。
在平坦的石板路上摩肩接踵,我们已经记不起要寻找的是什么。热情的当地人随处可见,只是这种热情因为他们手中的各种纪念品而变得功利和虚假;好奇的观光者更是充斥着每条小巷和店铺,让我们怀疑究竟谁是这个古镇的主人。
密集的摊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刺鼻的味道……
真实不一定美丽。仍然居住着当地人的院落门前依然有流水经过,然而水中没有蓝天白云的倒影,有的是垃圾和废物。
已是傍晚时分,看到一位纳西老大叔,在门前的水井旁乘凉。小巷宁静,不远处一只狗卧在路中央。这里没有了粉饰和雕琢,却也没有我期待的古朴和肃穆,更多的是真实的生活气息。我曾经多少次想象着能在丽江度过几天清静闲散的日子。宁静、简单、别致的古镇客栈确实很有魅力,然而客栈以外却没有闲情逸致。在虚假的美丽和无处不在的商业气氛中如何挨过时日?落日的余辉和流水的波光依然美丽,却不在动人。
记起那水中的小莲花
却被酒吧的乱舞的灯光打断了我的思绪
好在,玉龙雪山依旧是那样的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