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一样的风景——读黄永赞散文集《行走的风景》

(2023-11-26 15:33:30)
标签:

散文

不一样的风景

——读黄永赞散文集《行走的风景》

/吴成业

 

人世间,沿途的风景如画,但你我往往是个过路人。偶遇中路边一瞥,又马不停蹄地向前,就像永不交集的平行铁轨,各占各的道,各行各的事。所以,再美的风景,要学会欣赏,停下脚步看一看,拿出笔来记一记,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正如永赞兄在他的著作《行走的风景》中这样写道:“行走人生,处处是风景。”要像永赞一样,学会将行走的风景记下来,成为时光深处刻骨铭心的记忆!

卞之琳在《断章》里说的好:“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风景,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理解。桥上人在流水悠悠中慢慢传递着思绪,殊不知,楼上人在清风徐徐中淡淡摇曳着梦境。其实,桥上的风景,和楼上的风景,都是广角镜头里的一片风景,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彼此相望中成就一域风景、一篇断章。仔细一想,你我都是这不一样的风景里的某个人,甚至某座桥、某座楼,往来成故事,静默成风景。

风景,总是会勾起人的心弦。永赞就是一个喜欢将行走的风景记录下来并勾人心弦的人,他到了丽水街、源头村、屿北古村等地,写了《行走的风景》;到了茗岙,写了《烟云一卷》;到了小若岩,写了《初探小若岩》;等等。用笔将所见所闻记下来,就能把人生行程这本书写厚写实。其实,这些风景,对永赞兄而言,是不一样的风景,这是他第二故乡的风景。作为一位新永嘉人,他已经从骨子里融入了永嘉这个第二故乡。正是因为他对第二故乡的深厚感情,所以那么多的妙笔在深情倾注中生花。其实,名家名篇也好,凡人散文也好,讲究一个“情”字,在真情实感浸润下的文字,才能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倾诉出来。正如永赞兄所写的一样:“枯藤老树,流水潺潺,风景这边独好。”哪怕是枯藤老树,在永赞的眼里,依然是一种风景,这不仅仅是一种意境,更是一份热爱。只有深深地热爱这片土地,才会有这么多的唯美文字出现在《行走的风景》里。

作为永嘉人,我也多多少少去过丽水街、小若岩等地,也曾像永赞兄一样拿起笔将所见所感写下来,只是蹩脚的思绪产生不了优美的文字,写了几篇散文自娱自乐后就彻底地无声无息了。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即便是一个过路人,也要把沿途的风景记在心里、写在纸上,让记忆不再疏远、让生命不再平淡。我们要学会欣赏身边的风景,感受旅途带来的喜悦,让生命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和回忆。就像永赞兄一样,把第二故乡写成了第一故乡,这需要情怀、需要心境。

就像丽水街,不同的人去游玩,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在游玩丽水街后,也曾写下一段文字:“街道上的鹅卵石,似乎告诉人们它的沧桑和厚重。黑黑的皮鞋,和青黛的鹅卵石,构成了一幅滑稽的画面,就像丽水街边矗立着的巍峨的现代楼房。显然,丽水街的现景,与几百年前的景色迥然不同。远逝的风景,已经模糊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的就如苍坡莲池中泛黄的池水,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顺带一丝感慨,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文中透露出我对现代文明与古典文化共存的一丝不安,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肤浅地表达出来。而永赞兄没有我这些顾虑,他写道:“这么想着,于是干脆挑个地方坐下来,歇脚、喝茶、听歌。同行的金城亮师弟拿起洞箫助兴,一曲低沉雄厚的雅音飘散在空中,伴着手中拿起铁咖啡的味道袅袅升腾,弥漫了一室,连空气也带着雅意。今夜,我要与你同歌。”丽水街在他的眼里,成了一个文人相和的佳境。一样的景致,不同的人的眼里,也有不一样的风景。因此,看风景,是一个极具个人印记的行为,即所谓见仁见智,这些不同感受文字的价值在于,把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忠实地记下来,无论岁月的更迭、时光的流逝,都能找到时光深处的记忆。而这份记忆,淡淡的、清清的,历经光阴的洗礼而愈发弥足珍贵。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彼此之间的真情实感。之所以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根本就在于无论名人也好凡人也罢,总有些人乐于将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不经意地引起某些人的共鸣。不管是“桥上之人”还是“楼上之人”,我们都是人生大风景中一个小小的角色!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即使你我再怎么卑微渺小,拿起笔来记录下自己心境,把自己的自由与洒脱倾注在文中。

时光会老,岁月会逃。但记忆深处的风景,就像是一副珍贵的西洋画,永远地刻在记忆里,逃也逃不掉、老也老不了。我们可以没有豪宅横财,我们可以淡化美酒佳肴,但是我们不能没有灵魂,不能没有思想。无论生活再怎么忙,我们仍然需一种好心情。就像永赞兄说的一样:“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心情不老,生命年轻。这种心有灵犀的心情,需要你我用笔及时地记录下来,一点点、一篇篇,成为人生中永不忘记的断章。

一样的景色,不一样的风景!

其实,远离故乡的人,梦里经常会重现故乡的风景。就像一个未曾远离故乡的我,有时也会想起近在咫尺的故乡的一山一水。永赞兄在序中写道:“这些年,游走于异乡亲与他乡之间,走遍千山万水,而故乡仍是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我的思绪却永远未曾游离于那片生养我的土地。”其实,很多人的故乡是有神似之处。“村庄面前有一条清清的溪流,这条溪流从山涧流来,流过村口,又流向远方。”这是永赞兄岳西老家的风景,小桥流水人家,多么唯美的意境。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永赞兄对一个偏安一隅的山村念念不忘,原来这里有他的童年所系、一生所记,异乡即便高楼大厦,怎抵家乡一草一木。这种乡愁,不只是存在永赞兄的内心深处,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内心都有一种恋家爱乡的情怀。就像我一样,我的故乡也有一条清清的溪流,这条溪流从山坳流来,流过村口,又流向远方。所以,我也像永赞兄一样,忘不掉家乡的一切,忘不掉儿时去偷邻居家葡萄的尴尬,忘不掉儿时偷偷喝酒的丑事,忘不掉春日里在油菜花地玩耍的兴奋,忘不掉夏日里泡在水里的凉快,忘不掉秋天在山上摘野果的愉悦,忘不掉冬日里堆雪人的惊喜。只是,这种美好,已经成为记忆,清清的溪流,已然不再清澈见底,泡沫般黑水的浸润,抹黑了故乡的风景,抹黑了故乡在我心里的印象;即便如此,我对故乡还是有一点点留恋,这份留恋,支撑着我一次次回家过年,支撑着我不时梦回故乡。我不知道永赞兄故乡的水是不是也变黑了、变脏了,但我打心眼还是希望他的故乡村口的银杏树还是会飘下一片又一片的叶子,他的故乡的溪流依旧清水淙淙,还是像他儿时的故乡一样,没有物是人非,没有世俗污染。其实,即便是他的故乡变脏了,变丑了,我相信永赞兄还是会留恋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就像我一样,人不在故乡,却关心着故乡的一切。我也相信,中国人这种独特的家乡情怀,是家国情怀的基础,就像艾青说的一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我到了故乡有时也有点泪水。就像永赞兄说的一样,故乡“也是我一世情感所系的文字原乡”。

我想,大家之所以对故乡念念不忘,倒不是每个人的故乡风景独一无二,更多的是,故乡有一个温暖的家在那里,而这个家,成为每一个人一生之所系。父母,尤其是母亲,成为一个家庭温暖的核心所在。永赞兄是这么评价他的母亲:“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又很不普通。”在他的眼里,他妈勤快、会做事,成为一个家庭重要的支柱。正如他妻子说的一样,“妈在,家就在。”是呀,妈在,家就在,这种思绪,是中国人历经千里大迁徙最终回家过年的动力所在。他乡再好,抵不上故乡的山和水。回到故乡,灵魂才能得到安顿,思想才能得到净化。这种心境,是亘古流传的记忆,是时过境迁的心绪。我也想起了我妈,也像永赞兄一样评价我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在我的眼里又不普通。每个人的妈是不一样的,但在很多人的眼里,妈原来是一样的!妈在,兄弟姐妹才会穿越千山万水的阻隔,在那个中国人极为重视的春节里回家,哪怕是短短的十来天相聚,于人而言,也就知足。

在岳西老家,永赞兄的父亲“像一头老迈的牛,辛勤耕作一生”。中年时在文字的田野里耕耘,退休后在岳西的田野里耕耘。他的爸爸,是有着典型的中国人特质,原本可以安享晚年,却干着繁重的体力活。正如永赞兄在书里所说的一样:“父母对儿女,如同路长;儿女对父母,如同扁担长。”我不禁想起了儿时听到的话,“只有上孝下,没有下孝上”。人到中年,愈发感觉到这两种说法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儿女不计报酬的养育之恩。作为平凡人的我们,在芸芸众生中忙碌着,时光磨灭了孝顺,岁月冲淡了亲情。想对父母孝顺,奈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永远是一个遗憾,永远有着遗憾。父亲就像故乡山上的杜鹃花一样,总有凋谢的时候。在枝叶微残的时候,送上我们的关怀,那是最需要的。但是,我们要生存,就像永赞兄一样,远离家乡而生活,常回家看看成了一种奢望。在人世间,每个凡人都很忙碌,忙到不知自己在忙什么,忙到自己不知道值不值得这样去做,只知道,春夏秋冬又是一年,远方的父亲盼着自己早点回家!

我终于明白,故乡再怎么丑、怎么平凡,就像儿不嫌母丑一样,永远对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故乡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们可以容忍它的变化,因为,在故乡,有我们一生之所系,有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永赞兄在回忆他的故乡时,念念不忘的是村口几棵古老的银杏,那是故乡的风水树呀。叶子悄无声息地飘落下来,在永赞的眼里成为时光,成为岁月。我也在寻找我的故乡的风水树,记得儿时有很多的杨柳树,曾经把枝条摘下来做成一个圆环戴在头上。只是这些杨柳树泯灭在岁月里而无踪无迹,成为我淡淡的回忆。故乡可以老,人事可以变,但是我们对故乡的这种感情,其实是像陈年的酒,愈久愈香。就像永赞兄村里老人对他说的:“孩子,沿着村口的黄土路一直走出去,就能走向远方,就能讨到你想要的生活。”仔细一想,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年轻时我们渴望走向远方,中年时不时思念家乡,晚年时希望回归故乡。人生就是在出走回归中不经意地画了一个圆,只是有些人的圆大,有些人的圆小。

不一样的故乡,一样的思绪!

不管一个人行走在何处,生活在何方,对故乡的感情是这个世界的客观存在。也许,我们眼前所见皆是幻象,功名利禄皆是浮云,但这种对故乡的心绪却是发自内心而存在,真真实实,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亘古存在。就像永赞兄说的一样,当你走累了、走倦了,你会想起故乡的一切。故乡的山和水,故乡的人和事,是这个世界与我们永远关联的地方,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一世。诚然,每个人遇到的风景与故乡不一样,即便他乡远胜故乡,但每个人对故乡的思绪还是故乡的溪水一样绵绵不绝。

我终于明白,每个人对行走的风景的执着,其实就是出走去寻找与故乡不一样的风景。就像看惯了北国沙漠想看江南水乡、看透了蓝色大海想看西域风情一样,行走不过是从一个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地方。也许,有些人走得是羊肠小径,有些人走得是阳光大道,不管路况如何,我们都在一路前行。沿途中每人会遇到不一样的风景,不管是巍峨的高山,还是矮小的山丘,都有它的可爱之处,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就像永赞兄一样,拿出笔记录下来,最终成书《行走的风景》。

不管是他乡还是故乡,总是有一些美丽的风景,不经意地流逝于时光深处。而你我,要学会把时光深处的思绪挖掘出来,深深地刻在岁月里,就像石块上的一道道痕纹,让人看得到沧桑,看得到年轮。

 

     作者简介:吴成业,温州市551人才培养对象、温州市骨干教师、温州市优秀农村教师、永嘉县专业技术优秀人才、永嘉县教坛中坚。在《教学与管理》《江西教育》《教师博览》等省级及以上教育期刊发表论文、随笔100余篇;主持、执笔11项省市级课题结题或获奖,其中一项获省教课规划课题二等奖;参编《教师的自省》等多部专著;著有《教育,诗意地哲思》《小学数学“一课教研”:教师写什么、怎么写》等书籍。

不一样的风景——读黄永赞散文集《行走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