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丈崖中观音阁

(2022-08-15 10:34:32)
标签:

旅游

观音阁原名观音洞,坐落于主簿镇金塘村挂印山千丈夫崖大阴排陡峭石崖中,传说乾隆年间曾有僧人居于此洞,不知何年月僧人出走,此地被人遗忘。

清末年间,本地信佛之人朱吉松闲暇时遥望千丈崖,常见此山腰有白云缭绕,紫气腾空,仙鹤、百鸟绕崖飞鸣。忽一日又见二位鹤发白衣老人驾祥云飘落此山中,这一奇特景象引得众人好奇,朱吉松便邀邻友前往探个究竟。当众人来到千丈崖脚下,扒开枯枝败叶,发现一道又长又宽的天然石洞,长约十五米,宽约七米,洞中央竟安放着三樽佛像,中间一樽是观音佛像,两边分别是山神、土地,还有一口泉水小井,里面还散落着数枚古铜钱币,大家认定此洞原是一座古庙,后人称此石洞为观音洞。

朱吉松回到家中,脑海中观音洞印象总是挥之不去,一日午间小憇,他似梦非梦,见一白衣须发皆白老者对他说:“你与佛有缘,可出家为僧,方得正果。”说完话后老者飘然而去,朱吉松梦醒,毅然出家到石洞中作了和尚,法号“挂云”。

时光飞逝,转眼“挂云”和尚在石洞中修行了二十多年,香客不断,人们前来求财得财,求子得子,香火十分旺盛。大旱之年,本地农民到洞中抬出佛像求雨十次九灵。到了民国十七年(1928年),个别别有用心之人栽污“挂云”和尚,与山脚下一村妇有染,“挂云”和尚为证明自身清白,一气之下拿起剪刀将自己下半身剪掉,当即血流不止,晕倒在血泊中不省人事。人存正气,天必佑之。冥冥之中飞来一只山鹰,啄下身上绒毛给他敷住伤口,止住了血,他才幸免一死。后来被香客发现,叫来当地群众轮流守护,送药送饭,四十多天伤口愈合,他辞别众人远走霍山西溪白云寺为僧,从此观音洞断了香火,隐没在丛山密林之中。

后来,1935年至1949年间,红军游击战争以及国共两党拉锯战争时期,常有红军失散人员和伤病员藏于洞中避险或养伤,人们称此洞为红军洞或革命群众安全避难所。

建国后,当地教徒储德水、储春全、储德亮先后来观音洞中修行,在当地群众自发捐款出工支持下,建土木结构庙房三间,2005年山洪瀑发被毁。

2013年,金塘村李湾组村民储根水妹诚香不幸患癌,四方求医无果,根水为妹治病心切,他白天翻山越岭,步入深山老林寻找葛公藤,野百合等中草药,夜晚为妹妹煎汤熬药。一日,他采药来到千丈崖观音洞前,只见洞内香烟缭绕,顿生求佛之心。听别人说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能救苦救难,我何不为妹妹求求观音菩萨。于是不由自主双膝跪下,立下誓愿说:“观音菩萨若救我妹诚香不死,我愿为你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许愿归家当晚,根水便将洞门口挖来的百合熬汤给诚香妹服下,几天后奇迹出现了,妹妹病体一天天好转,半月后竟能起床进食了,把妹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一家人皆大欢喜。

为了兑现许愿诺言,储根水不辞劳苦,历经三年时间挖山开路,修通了从凤形水库至观音洞两公里的水泥公路,接着亲自凿岩破石修建了山脚至洞口四十余米的石头踏步,并在洞口前修筑了钢筋混凝土庙宇三间,题名为“观音阁”,并请来观音佛像一樽安放洞中,又在百步阶下方新建五间两层楼房供僧人、香客食宿用房,还在观音洞山脚下新开鱼塘十三口,新开辟茶园、猕猴桃园三十余亩,其间套种桃李、杏果树数百棵,春天可以来此赏花,夏季可到此休闲避暑,秋季可供人们采摘。进庙入口处是凤形水库,水面40多亩,水平如镜,碧波荡漾,放养各种鱼类,四周曲径栏杆,还架设了人行便桥,游人可从水库中穿过。

自观音洞修成后,前来拜佛,寻幽览胜,赏花采果,休闲垂钓游人不断,有诗赞曰:

悬崖山上观音洞,天地之中一小楼。

拜佛祈求万事顺,经风始得遍身悠。

摘桃品味赛仙果,垂钓获鱼惜玉钩。

佳境引来游客醉,难逢十里风光图。

千丈崖中观音阁

本文节选自《印象主簿》,该书由安徽省岳西县乡土作家黄业存、王统一、王学才合著,2021年10月团结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