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桑蚕背血管及血液的循环

(2019-07-17 17:23:41)
分类: 蚕体解剖生理板块
1.背血管的形态和构造:
1.1幼虫的背血管:
幼虫的背血管位于蚕体背面的中央近体壁处,是一条笔直的,前细后粗的管状器官,前端开口于头部,末端以盲管终于第9腹节前缘。
1.1.1大血管:背血管的前端为大血管,从头部开口处,到第一胸节。这段较为短小,圆形,是血液循环的通道。
1.1.2心脏:背血管的后部为心脏,占背血管的绝大部分,从第2胸节起,至第9腹节前缘,以盲管终了。心脏粗长,呈扁平形,是背血管搏动部分,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1.1.3心门:心门在心脏背面的两侧,从第2胸节至第9腹节各个体节之间,都有1对心门,共11对。心门外观呈圆孔状,实际上是由膜瓣组成,称为心门瓣。心门瓣可以关闭,调节血液进入背血管或流入体腔。
1.1.4翼肌:翼肌在心脏的两侧,第2至9腹节处,各个体节都有1对翼肌,共8对。翼肌由许多细丝状肌肉组成,呈三角形,底边附着在管壁上,顶端起自气门上方的体壁。翼肌除有固定背血管位置作用外,还有辅助心门开闭功能。
背血管组织构造:
背血管管壁,主要有外膜,肌肉层,内膜构成。背血管外面是一层极薄的结缔组织,为外膜,具有保护作用。肌肉层是由许多横肌作轮状排列而成,当肌肉收缩时,管壁增厚,管腔因而缩小;肌肉松弛时,管壁趋薄,管腔也就随之扩大,其间厚度约差1/3。
肌肉层的内面,有一层较厚结缔组织,为内膜,具有抵抗血液压力和摩擦作用。
在背血管内外管壁上,均附有围心细胞。
1.2成虫的背血管:
成虫的背血管,从头部开始,到第7腹节,以盲管终了。
在胸部的为大血管,呈细管状,作两回曲折后,向腹面弯曲而进入腹部。
在腹面的为心脏,这部分稍粗。
成虫的背血管,心门只有十对,幼虫期的最后一对心门消失。
在背血管的两侧,也附着8对翼肌,由于蛾体腹部膨大,因而翼肌也向两侧伸长,但后端两对翼肌甚小。
2.幼虫的血液
2.1血液的性质:
幼虫血液,又称体液。血液占体重21-25%左右。一般是无色透明,或稍带淡黄色,略有粘稠性,但发生体腔型脓病的病蚕,其血液浑浊,并呈乳白色。
血液比重,大致在1.02-1.04之间。
血液比重增减与幼虫食桑情况有关。一般随幼虫食桑量增加而增大,因食桑之后血液吸收养分,比重渐渐上升。
血液保持有一定渗透压,但在一定范围内有变化:
小蚕期高于大蚕期;大蚕期的5龄比4龄稍高;熟蚕上蔟后减低;化蛹后并逐渐升高。
小蚕期蚕体生长快,消耗水分多;
5龄蚕丝腺迅速生长和丝物质大量合成,需要一定的水分;
熟蚕上蔟后吐丝结茧,体内需要的水分少;
化蛹后组织解离和新生,以及成虫期的剧烈活动,消耗水分又增加。
由于蚕体水分的多少,影响血液浓度,进而左右血液渗透压。
血液呈微酸性,其pH值在6.2-6.8范围内,随着幼虫的发育而有变化。
在一个龄期中,血液的pH值,起蚕较小,食桑后逐渐增高,到盛食期前后最高,以后又逐渐减小。血液的pH值与各个时期的呼吸强度有关,由于呼吸时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和乳酸等迅速排除,使血液酸性降低。
2.2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球(白细胞)两个部分组成。血球悬浮在液态的血浆中,大致在1立方毫米的血液中,含有血球1000-10000个。
小蚕期少,随着发育而逐渐增多,到了成虫期,又大为减少。
在同一龄期中,眠蚕最多,饷食至盛食期逐渐减少。血球又分原白血球,颗粒细胞,小球细胞,拟绛色细胞,浆细胞等几种。
2.2.1原白血球:
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有时从周缘伸出突起。细胞体8×8-14×16微米,细胞核较大,呈圆形,有时有双核出现,细胞质较少,内有颗粒。在5龄蚕血液中,原白血球占血球总数2-3%左右。
原白血球是血球中最幼者,为各种血球母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其他血球。
2.2.2颗粒细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蚕病
后一篇:选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