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蚕杂交育种实例

(2019-07-01 08:47:21)
分类: 蚕遗传育种板块
1.春用品种菁松、皓月的选育
1.1菁松  母体是多丝量品种781,具有体质强健、好养、产茧量高等优点;父本是春用品种757,具有体质强、眠起齐一、饲养容易、食桑活泼、净度优的特点。选育过程中的主要指标是提高产茧量与丝质。茧丝量选择以春季为主,秋季以选择强健性为重点,兼顾选丝质。因为秋季温度高、叶质差,桑叶虫害多,环境条件不良。
选育早期(F1-F3):F1混合蚁量育,采用分批饷食的不停食饲育法,随熟随上蔟的分批上蔟法,F2-F3代采用分区混合蚁量育,四分法混收,各区蚕卵分别来自不同的卵圈,以增加选择的广泛性。F2代开始选择茧形匀整、茧色洁白、茧层厚实、缩皱均匀的优良茧进行活蛹缫丝,选出丝长长、切断次数少的个体,根据调查成绩分级交配制种继代。蚕期严格选除不良蚕,茧、蛹期严格选除不正形茧、小茧、双宫茧、浮松茧、多层茧、内层污染茧、畸形茧等不良茧;同时设置闷湿环境营茧,以利对解舒性状的选择。
选育中期(F4-F7):单蛾育,F4代饲养4蛾,选留2蛾,初步分系。一蛾进行活蛹缫丝选择优良个体继代为B系,至F8代停止活蛹缫丝;另一蛾选择高茧层率个体继代为A系,以备双杂交之用。F5代以蛾区选择为主,结合个体选择,实行同蛾区交配,加速稳定。F6代与皓月配制成一代杂种,进行配合力鉴定。中期各代的卵期、幼虫期、茧、蛹期等各发育阶段,均严格选除不良蛾区及个体。
选育后期(F8-F13):单蛾育,扩大饲育蛾区数,F8代起,由于出现较多的迟小蚕,加强对迟小蚕的选除。对A、B两系,分别建立家系,各代选择以家系选择重于蛾区选择,蛾区选择重于个体选择。交替采用同蛾区交配与异蛾区交配。同蛾区交配,便于淘汰隐性不良性状,提高纯度;异蛾区交配,可以增强体质,以适应不良饲育环境。到F11代A、B两系基本稳定,大量配制互交原种,供繁育一代杂种之用。F12代开始大量繁育制种,1982年通过审定并定名为菁松。
2.皓月  母本是多丝量品种782,它具有体质强健、好养、产茧量高的优点,但纤度粗,有不结茧蚕和三眠蚕等不良性状。父本是春用品种758,具有茧丝质优,产丝量多和对病毒性软化病抵抗力强的特性,但5龄期长,壮蚕期遇到高温、多湿死笼茧率增加,原蚕繁育系数较低。皓月的选育方法基本同菁松,但选育到F7代时,B系的不产卵蛾多,于是将整个系统淘汰,用A系杂交258(732*758固定种),再回交A系,活蛹缫丝选留个体,恢复B系,到1980年,持A系(F14)与B系交配制出互交原种,再与菁松的A、B系互交的原种配制成一代杂种参加全国鉴定,1982年通过审定,定名为皓月。
3.几项主要性状的选择特点
菁松、皓月两品种选育过程中,在性状选择上有以下特点:
3.1亲本优良性状的保持与提高 菁松、皓月的亲本是选择优点多、缺点少、配合力好的二对成对品种(781*782,757*758),这为育成菁松、皓月提供了良好遗传基础。为了便于相互比较,有利于性状选择,在早期世代还同时饲养亲本作对照。
3.2强健性选择 除选择虫蛹率高的蛾区外,从早期世代开始,就在各个发育阶段加强“三齐”选择。严格淘汰孵化不齐,眠起不齐,小蚕、不结茧蚕、不产卵蛾、不良卵多的蛾区。
3.3茧丝纤度的选择 菁松、皓月的亲本781、782纤度较粗,为此在早期世代用活蛹缫丝法选择丝长长的个体继代,这对改进纤度偏粗缺点效果明显,使茧丝长、解舒等茧丝性状既保持了亲本的优良基因,又克服了亲本纤度偏粗的缺点。
3.4解舒的选择 解舒易受环境条件特别是上蔟条件影响,菁松、皓月在解舒选择过程中,注意簇中环境条件,设置闷湿营茧环境,尽量减少或消除环境误差与人为误差,充分暴露遗传性的差异,选择遗传性优良的个体与蛾区继代。在杂交育种中期世代,解舒选择宜在蛾区选优基础上选择个体效果较好。
3.5茧层率与茧丝长选择 全茧量、茧层量、茧丝长、茧丝量等数量性状与发育经过成正相关,属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影响较大,这些性状春季选择效果比夏秋季选择效果好;茧层率选择应在控制全茧量和增加茧层量基础上来提高,防止茧形逐代选大或选小偏向;茧丝长的选择,要在提高茧层率基础上进行,否则一代杂种的担桑产值与出丝率均受影响。
3.6严格选除不良性状  在菁松、皓月选择过程中,A,B两系统在早代无明显差异,选育至F7代时,菁松的A系出现迟小蚕,皓月的B系不产卵蛾高达1/3,菁松的A系加强对迟小蚕的淘汰,皓月的B系整个系统淘汰,用杂交和回交方法重新建立B系。
家蚕杂交育种实例

家蚕杂交育种实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茧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