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德的游戏》系列第二阶段读书笔记

(2013-10-12 17:47:59)
标签:

育儿

分类: 书生活

《安德的游戏》系列第二阶段读书笔记

因为看书太快,所以其实第一阶段的作业就已经开始跑题,在看过安德系列中的前六本(《精神之子》在读)与《安德的流亡》之后,很难再对其中的一本庖丁解牛,脑海中转过的不是某一个星球,而是整个安德星系。索性就接着跑马扬鞭算了。

科幻对我来说意味着青少年的记忆,从凡尔纳开始,那么多曾经的经典我都走马观花的浏览过,时而兴奋时而激动时而为未来人担忧。长大以后我却再不看科幻,对那些以科技为基础的幻想提不起兴趣,转而速食鬼故事和盗墓小说。究其原因,大概是现实本已沉重,不想再让科技和对人性的思考杀死更多的脑细胞吧,干脆看些不着边际的无需大脑思考。

借着黑咖啡共读的契机重拾科幻题材,这次的阅读很克制:少了少年的磅礴激情与未来的无限可能,多了人生的阅历和对人性的理解。这期的阅读笔记重点是《安德的代言》,生者对于死者的理性认识,死者代言人的角色其实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真实存在。在死者的葬礼上,长者对死者生平逐一陈述,然后族人邻里大家一起回忆死者在世期间的各种大小事宜,事无巨细,大家围坐火炉,或唏嘘或感慨,或垂泪或大笑,仿佛死者就在身边,通宵达旦,然后散去。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他们来说,死亡是平常的,只是可视形体的消失。灵魂和其载体组成的人可以在生死两界自由往来,因此死亡,并不是一件悲伤的事。通过对死者生前轨迹的追述,他的价值被重塑,形象比生前更加丰满,以往的功过全部于谈笑中一笔带过。

我们一家三口曾经无意中闯入过这样的葬礼,那是2010年黔东南的苗寨,我们随意游荡,忽然发现场地中间摆放着长桌,人们三五成群地聊天、抽烟,一位老奶奶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瓜子递给三三,仔细观察之后,原来这里正准备进行一位本地人的葬礼。三三把随身携带的小文具送给在场的孩子,长者友好地邀请我们留下来一起吃饭。但我们自身对于死亡认识的局限还是让我们觉得这种场合里自己的局促不安,所以婉拒了邀请匆匆离开。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面对逝者能否做到如此释然呢?对于生死的领悟,是否最终还是要寄托到宗教之中呢?

代言最后,为了平复安德心中的重负,卡德“仁慈”地让他找寻到最后一个虫族女王并为她寻找重生之地。重生之后的虫族由于与人类和猪仔的沟通,已经与之前傲慢的种族有所区别。面对再生的虫族,人类的态度却改变甚少。看来卡德对于人性的期望值不高哈。也好,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一言以蔽之,科幻,许给人类一个暗黑的未来。

 

http://s14/mw690/621ccd8dgx6DmRYTxIVc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