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死吗?丹尼尔」
「嗯,」丹尼尔回答。
「时候到了,我就死了。」
「那是什么时候? 」弗雷迪问。
「没有人知道会在哪一天」丹尼尔回答。
……
那天下午,
在黄昏的金色阳光中,丹尼尔放手了。
他毫无挣扎地走了。
掉落的时候,他似乎还安详地微笑着。
……
三年六班的教室里异乎寻常的安静。这个全校闻名的调皮鬼聚集的班级,少有的没有老师声嘶力竭的呵斥,孩子们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听三三爸爸用标准的湖北普通话讲述《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本书。
头天晚上,晚餐之后,一家三口就坐在还没收拾的餐桌前,三爸给我和三三先演示一遍故事,顺便跟我们娘俩讨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去三三班上讲这本关于生与死的智慧童书。讲着讲着,三爸有点担心,这帮好动顽皮的孩子对于这个故事情节不是很突出的童书,会认真的听吗?需要班主任刘老师来帮忙维持秩序吗?要跟孩子们怎么讨论这么大的哲学命题呢?
睡前,三爸又讲了一遍,他倚在床头,闭着眼睛听故事的三三忽然说:“我起来一下。”她爬下床,回来时抱了两个枕头,还让地方出来给爸爸。“这是为了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三三说。
周一早晨,和往常一样,三爸开车送三三上学,顺便去班上讲故事,小朋友们热烈欢迎故事爸爸来讲故事。没有PPT,没有背景音乐,没有人拍照,没有文字记录,最简单的一个人的故事会就这么开始了。
开场三爸先问大家:4月23日,今天是什么日子?孩子们回答:世界读书日。(三爸怀疑是早操晨会的内容)他接着问,有没有看到过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样子?最后到哪里去了?孩子们说:垃圾桶。树下。变肥料了。
然后呢?然后故事就开始了:
……
叶子弗雷迪长大了。
他长得又宽又壮,
五个叶尖结实挺拔。
……
在家里的时候,我们曾经讨论过,弗雷迪可能是一片梧桐叶子,在三三上学的路上,有很多高大的梧桐树,我建议三爸带一片叶子去班上,给他起个名字叫做弗雷迪。三三说,最好让每个同学都自己拿一片叶子来,我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不过时间已经来不及。
……
弗雷迪的身旁有成千上百的叶子,
都跟他一模一样─看起来是这样。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
没有两片叶子真的是一样的,
尽管大家都长在同一棵树上。
……
除了生与死的命题,这个故事还包含了很多子命题,比如存在的意义,比如个性和整体。三爸感叹道,来不及扩展再多东西了,至多只够跟孩子们说一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在微博上面感慨“生死话题,读仔细了,便不敢轻易评说。一知半解,半生不熟,比不知道要可怕。课堂时间不允许展开深入讨论,于是不挑出更多的话头。刻意不多谈死亡。抓住他们追问:你怎么知道自己活着?如有可能,先明白“生”吧。未知生,焉知死。”
「我好怕死,
」弗雷迪向丹尼尔说。
「我不知道下面有什么。」
「面对不知道的东西,你会害怕,这很自然。」
丹尼尔安慰着他。
「但是,春天变夏天的时候,你并不害怕。
夏天变秋天的时候,你也不害怕。
这些都是自然的变化,为甚么要怕死亡的季节呢? 」
……
「我们死了会到那儿去呢?
」
「没有人知道。这是个大秘密!」
「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回来吗? 」
「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但是生命会回来。」
「那么这一切有什么意思呢? 」弗雷迪继续问。
「如果我们反正是要掉落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 」
讲到这里,三爸停了下来,问孩子们,既然会死,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
男生:“为了享受生活”!
三爸请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听了故事的感受,有孩子说,浪漫。还有孩子说,坚持。有一个孩子问,我能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吗?三爸说可以。他说:坚韧不拔。三爸回家对我说,他感觉有点失望,认为孩子们没能理解这个故事。班主任老师也说,会不会有点深了。
在故事会的最后,三爸问了孩子们一个三三同学在家里建议提出的终极问题:什么是生命?
孩子回答:“从出生到死,就是生命。”
三爸追问,什么是生,什么是死?意料之中的,孩子们沉默了。三爸又提示,你怎么知道一样东西活着?孩子们有的说,我会动。(中午放学回家,三三不满的对我嘟囔,植物不会动,也是活的。很多东西不会动,都是活的。 )还有的孩子说:“我在生长!”有人问,“你看得到自己生长?”“我有照片啊。”
……讨论还在继续,下课的音乐铃声响了。
早晨走在上班路上,我忽然领悟,孩子们其实未必没有理解,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也许对他们来说,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两片叶子的友谊,她认为那是浪漫的。也许对他们来说,享受生命的过程,也是一种坚持。无论如何,在一个有代表性的日子里,读一本有代表性的书,无论对于听故事的孩子,还是对于给孩子们讲故事的父亲,都是美好一天的开始。
“这是一本需要安静地读然后慢慢地谈论的书。最后我问,你怎么知道自己“活着”?下课前忍不住说出了我的答案:看到你们的眼睛,知道你们也在看着我,我感觉到自己活着。”——深圳小刀
http://s15/middle/621ccd8dgbe63c59b1aee&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