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会如何改变一个人?

标签:
育儿 |
周六上午,我在家切胡萝卜,我买了七根胡萝卜,将每根切成四小根。我们家几乎从来不吃胡萝卜,我买这一大堆为了什么呢?为了带孩子去骑马的时候喂马。切得很费劲又生怕切到自己手指头的时候,我想十年前的我要是穿越到现在看到自己这么无私,恐怕不能相信吧。
过年的时候带着娃去迪士尼,年初八还是年初九,下着中雨,以为自己已经很伟大,但满园都是买了60一件的迪士尼雨衣带着孩子排队的父母。排队坐喷气式背包,雨越下越大,飞在半空中的时候,屁股上都是水,半空的冷雨也是劈劈啪啪全打到脸上,飞着的时候不禁产生了一种恍惚,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嘛?我为什么要在雨里坐这个?
去香港的时候,以前唯一干的事情就是逛街,如今的行程全是迪士尼、海洋公园这种。以前去香港不下十次,从来不会想去迪士尼,如今对迪士尼已经产生了一种十分大的亲切感。
很多年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在结婚很多年以后有了孩子,再见到他的时候他就说了一句:“结婚并不会太大地改变你的生活,但是孩子会啊,你的生活就得完全围着他转了。”当时并没有太理解这句话,直到自己有了孩子。
孩子对每一个父母的改变恐怕都是,你从来不会为另一个人做如此多自己并不愿意干的事情,还能干得屁颠屁颠的,只有孩子能让你这样。年轻时的爱情虽然也会让你干许多傻事,比如傻傻等一天电话,傻傻叠1000个千纸鹤,傻傻织围巾等等,但是对另一个成年人的付出都是为了回报,如果没有回报,这种付出不会持续。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有人爱。但对孩子的付出很大程度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一种天性。
有的人天性强,能做到百分百的付出,有的人弱一点,能做到百分之七八十,也有人仅维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下。抚养孩子的天性太弱的人,不适合要孩子,但可惜,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生孩子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不需要考试,也不用任何资格。
养孩子要比生孩子难得多,虽然许多自媒体已经将生孩子的痛苦推到了史无前例的级别,为的是让男人也对女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甚至感恩戴德。但其实我觉得,对于男人一辈子都不可能亲身经历的痛苦来说,你再对他们怎么叨叨他们都无法理解。而生孩子到底是痛两个小时还是痛48个小时,全看命。生孩子是一件你个人能力无法去改变太多的事情,你最多能选择在私立医院生还是公立医院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但疼痛的程度有多少,全看命,谁来也不好使。当然家人的重视和陪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丈夫在这种时候都不能全身心的陪伴,那以后的育儿路也注定是漫长的丧偶型育儿。
中国女性的丧偶型育儿比例总是要比男性丧偶型育儿的数量大得多,这是因为会在天性中觉醒过来然后自觉承担育儿责任的女人总是大多数。男人的天性觉醒很大部份要靠家庭的后期教育,也很可惜,很大部分的北方家庭和一部分的南方家庭,也依然认为带孩子只是女人的事情。有很大一部分男性以工作、手机为借口,虽然人在家里,但如同一个隐形人一样,和妻子、和孩子没有真实互动。但他们大多数认识不到自己有什么问题,认为自己不赌不嫖不出去应酬,已经是一个标准好丈夫了。
没有孩子的夫妻两人的家务事每周可能也超不过十件,不过是洗衣拖地收拾屋子,甚至找个小时工就能解决一大部分。但生完孩子以后的家务可能是暴增到1000件,女性通常靠自己的母亲或婆婆来分担这1000件家务事,然后自己再要完成每三小时一次的哺乳、不定期的换尿布、时刻照看孩子的工作。人们常说母亲伟大,但我觉得母亲靠的不是伟大,是天性。是对孩子不求回报的付出中,母亲能体会到巨大的满足感,是这种满足感支撑着大部分母亲继续付出下去。父亲如果能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也不时体会到满足感,他也会更多地参与到育儿中去。毕竟,影响自己的孩子,是最有成就感的。
没有孩子以前我非常不喜欢孩子,从来不会和小娃娃主动交流,现在则看到人家可爱的胖娃娃都想抱一抱。现在尤其看不得孩子生病的那种新闻,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捐一点微薄的钱。也听不得什么对孩子不公平的新闻,无论是虐待儿童还是成人泄愤在孩子身上,听到一点就会觉得不行不行得移民了。
这些在我没当妈前都无法想象,可能我是天性埋得比较深的那种人,我也绝不是那种百分百付出的妈妈,顶多百分之七八十那种,绝对不是那种给自己家的小孩做有机食物完美便当的妈妈,粗放粗养已经耗费我很大一部分真气了,再精细则无法长期持续下去。选择当哪一种妈妈其实都是个人自由,就像母乳派妈妈总是觉得自己站在食物链顶端,但奶粉派妈妈难道就不活了吗?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爱孩子愿意陪伴他就好。
养孩子的第一要素,就是时间,就是把你的时间给他,然后再去说别的。如果是事业型的母亲,若想既干好工作,又带好孩子,其实是不可能的,只能做出选择。你在加班开会的时候,孩子在家嗷嗷待哺,那种煎熬还如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呢?大部分的妈妈会放低自己对工作的期待。我也见过生完孩子依然不喜欢孩子的妈妈,对养育自己的孩子也做不到太多的投入,将自己的需求置于孩子之上,不给孩子充足的爱的妈妈,还是会让人感到抱歉,毕竟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力。
当妈的路漫漫兮其修远兮,上下而求索倒也是另一番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