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合伙人》:和《致青春》比输在真诚

(2013-05-23 15:48:40)

《中国合伙人》:和《致青春》比输在真诚

陈可辛大概也没料到自己的作品会和赵薇的处女作放在一起被点评,时代元素和青春梦想是《中国合伙人》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间的共同点。以作品的成熟度,初执导桶的赵薇无法与陈可辛相提并论,但恐怕不少女性观众都会表示她们更喜欢《致青春》,这和作品的主题当然不可分割,《致青春》的主题是爱情,《合伙人》的主题是成功。因此《致青春》显得更纯粹,《合伙人》却显得有点迷失,就像片中主人公一样,他们赢得了成功,但谁又知道他们失去了什么?

青春回忆隔靴搔痒

《中国合伙人》在名字和故事上的整体卖点显然不如《致青春》来得清晰,《致青春》是典型的青春回忆录,《合伙人》的故事重点被三个主人公分得太平均,而且关于青春的回忆已经难掩老油子的机灵劲儿,没有那种干净纯粹的意思了。我承认有很多精彩的台词,可以被流传,但不知是蓝本是新东方的这个故事无法吸引我,还是影片整体并无过于激烈的冲突,我一直无法感受到创业者在时代里的艰辛、激动和坚持。

陈可辛拍出的90年代内地大学生的创业故事,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不得劲儿。这不知道是否和这个“中国梦”并不是导演陈可辛的中国梦有无关系,整个故事的感觉像是在回忆别人的青春,过多表明聪明劲的台词塞满每个画面,太多为了引起观众共鸣而书写的时代符号,而在言及三人因为利益闹翻又因为利益和好在纽约时代广场,最关键的一些价值观冲突被回避了,换以廉价的为了满足观众的虚荣心而呈现的说服美国人的伪励志故事最需要的真诚,在《中国合伙人》中恰恰缺少

香港导演难传内地观众心声

与之相比,《致青春》至少确实是赵薇的“青春”,赵薇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中间,作品的不成熟可以被原谅,但是作品是否传达出了作者的真实感受,观众是了然于心的。《致青春》带着不成熟的真诚,即使有些过于少女感慨性的台词已经被成熟的观众所嫌弃,但一曲《红日》的勇敢表白,有几个经过当时时代的观众能不心潮澎湃呢?

也许《中国合伙人》和《致青春》呈现的某种差别也许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去年年底到今年春季以来内地年轻导演在票房上获得的屡屡成功,正是来自于他们和内地观众之间的联系更为“感同身受”,而香港导演以往所能吸引内地观众的警匪、动作等题材正逐渐失去吸引力,对于内地观众所关心的题材,他们应该一时无法了解得十分透彻。

当年《甜蜜蜜》李翘和黎小军的贯穿三地横跨十数年的爱情故事曾有切肤之痛,《投名状》里三兄弟为了不同的目标反目亦有真诚的无奈和伤感,《中国合伙人》却只有成功是最重要的,道义的失守在经济的时代已经不足一提,只要成功就可以将一切买下来,所有的争论也不过就是围绕如何挣更多的钱,如何让别人承认你。我不知道中国观众是否接受《中国合伙人》里的这些对于成功定义的暗示,我只能说我不太欣赏。诚然当下中国的确是个缺少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但导演理解不应该止步于此

表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