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83届奥斯卡刚刚落下帷幕,和去年的《拆弹部队》爆冷赢《阿凡达》看似有点区别,大热影片《国王的演讲》顺利摘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几项大奖,完全盖过了《社交网络》和《盗梦空间》的风头,奥斯卡似乎永远要和观众的喜爱背道而驰,以彰显学院严谨、高级的品味。
上世纪90年代,我们也许还会被这种严谨的姿态而蒙蔽,为遗珠遗憾,盲目崇拜名垂影史的获奖影片,而且90年代影片的整体水准说实在的比现在高多了,但如今是2011年,奥斯卡的品味越来越难以掩藏它的老朽、传统,不与时俱进,不敢大胆肯定中间力量的成熟,而一味去选择保守、安全的答案,奥斯卡获奖影片的含金量正在这种不积极进取的选择中不断降低。
想想处于创作巅峰时期的马丁·西科塞斯,奥斯卡曾经让他几度失望而归,最后让他因为一部《无间道》而圆梦,这难道不是一个笑话吗?西科塞斯七八十年代的作品有多少部都在美国影史上难以回避。现在大卫·芬奇和诺兰正在重复马丁的道路,他们扮演着好莱坞行业里的中流砥柱,影片既卖座又叫好,不仅有深刻主题,同时也探索新的电影手法,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电影行业,就像《阿凡达》的3D话题让多少观众重回电影院,《社交网络》的极客故事吸引了多少网民的眼球,一个二战期间英国贵族克服口吃障碍在公众面前演讲的励志故事,真的就比体察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的新表达方式,来得有意义吗?
不得不说,对待奥斯卡就得像伍迪·艾伦那样,看透他们的游戏规则,完全不鸟他们,几乎从来不去,难得去一次就让人觉得完全是惊喜,就得全场起立激动鼓掌,老头也假装很高兴,说点那些人爱听的话,接着自己爱拍什么还拍什么。
最重视奥斯卡的应该就是那些运作推手,例如一贯长袖善舞的韦恩斯坦影业,请英女王观看《国王的演讲》这种高级的门面工作博取眼球和话题都是他们做出来的,最后结果也果然成功。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交网络》和《盗梦空间》确实不像《国王的演讲》那么需要奥斯卡的肯定,他们本身的生命力已经足够强劲。就像1995年的《肖申克的救赎》,它会因为没有获得奥斯卡而被忘记吗?
但是奥斯卡再这么继续传统、老朽下去,倒是很令人担心它的影响力。2000年以来,世界电影业的水准下降也体现在奥斯卡名单上上,《芝加哥》、《撞车》、《拆弹部队》等等之后几年看来很不知所云的最佳影片屡屡出现,但愿学院里能有点明白人知道改革的迫不及待和塑造年轻化形象的必要性。83届的奥斯卡,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像上了岁数的老人那么顽固、落后。
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