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家的十四灯会

(2013-02-23 23:18:27)
标签:

灯会

十四

元宵

团圆

文化

分类: 扇底留香

正月十五闹元宵,而今恰逢十四夜。

在南方老家,有十四灯会,即在正月十四的晚上,“迎”龙灯。这个“迎”字的寓意自然是好的,把龙的旺气福气迎进来,同时驱走邪气晦气。不过在我们那儿,这个字的发音更像是一种类似于“举”的动作,而老家的灯会,也实在是“动”得颇有些火爆。

龙灯的灯头形制高大、工艺考究,上下有一二十盏宫灯和琉璃灯,点上蜡烛煞是好看;最前端有木雕的龙头,配上铁丝拗成的龙须,神态逼真,威风凛凛。整个灯头需要十来个壮汉方能抬动。灯头提前几天就在礼堂升灯端坐,有专人值守,灯头的烛火昼夜不能熄。面前再放上供案,有条件的人家就会拿了祭品去“拜龙头”。这个灯头,记忆中很小的时候起就没有变过,平时完好地封存起来,到灯会前再请出来。

“龙身”则是由各家各户自带的长凳状的“灯架桥”构成的,一个人扛一条“桥”,“桥面”上坐两个灯笼,前后有栓和孔,可以一节一节地接起来;栓的下段很长,可以当灯脚支在地上,也可以手把着举起或舞动。到正月十四的白天,灯头会移出到广场空地上,好让各家的“桥”可以接上去,于是就会有人早早地去“接灯头”、抢福运。

晚饭后“起灯”,灯头前有一大群的锣鼓唢呐开道,还有绣球引路,最威风的则要数一人多高的火铳,有四五架之多,专司“上马”“下马”的号令,即龙灯上肩起行或停步落地,砰砰的巨响能传出十几里,保证所有人都能听到。

通常起灯时不过三五十“桥”的灯,而走着走着就会越来越长,最长可达三四百“桥”,少时也有一百多“桥”。长长的龙灯先是一路出村上山,去一些塔寺庙宇或山庄等地,之后再重新入村。每到一处则放铳落马,吹吹打打一番后再放一铳起行;至村中则门前备有烟花爆竹者必有一停,将龙头正对了大门落下,也要吹吹打打,主人家出来点燃烟花,分发礼品食物。如此走走停停,从晚上七八点,可以闹腾到凌晨三四点,所以“迎灯”的人们往往自带干粮饮水,或者有人换班。正月十四是个不眠夜,整个村子笼罩在浓浓的烟雾之中,耳畔尽是喧天震响的爆竹声与锣鼓声,满眼火红的灯笼罩儿与烟花碎屑,置身其中每每会有些幸福的晕眩。

老家的灯会之所以火爆,并不仅仅是因为其长度、时间与仪式,还有两项在十里八乡广为称道的盛事——“蛇灯”与“扯灯”。

这个“蛇”字其实是方言的形象说法,是指像蛇一样盘起来的意思。龙灯每每在广场空地上进行一圈一圈的盘行,先是灯头带动,渐渐地龙身围成了圈,倒把龙头圈在了里头,这时龙头就会拼命地折回,想要冲出包围,而龙尾则拼命地往里收紧挤压,想要困住龙头。如此激烈争斗,直到龙头成功冲出,或者被困无奈求饶。但是龙头怎么可以低头呢?所以每每争斗异常激烈,推搡谩骂自是常有的。

至于“扯灯”,则更要惊险许多,是指龙灯行进到较为顺畅的路段时,龙尾的几十桥约好了一起动手,倒拽龙头!同样的,龙头自是不能被尾巴牵着走,所以前面的就会立马反应,加力往前拉。如此你来我往,一次扯灯往往要进进退退很多次,直到精疲力尽为止。也经常发生龙灯中间被扯断的情况,这时就重新接上了继续往前走。通常如果龙尾的年轻人比较多,场面就会比较火爆,比如在一些相对曲折的地方扯起来,或者在上马落马的时候扯灯,断掉几十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蛇灯”与“扯灯”每每让人看得血脉贲张,有时观众也会上去帮一把,让场面更加火爆,但也有不少的危险性,几乎年年都有人因此而受伤。如今灯会加强了安全管理,又有民警全程陪护,激烈程度降下去了,热闹的场面依旧。

老家的灯会为什么要放在十四呢?我觉得大概是因为十五团圆夜,家家都要团聚,所以把集体的盛事提前办了,大家小家两不误吧。而我个人还有一层理解,因为十五的月虽愿,然而月盈则亏,任何美丽带上了“最”字,总会有一些“不再”的感伤;而十四的月,刚刚走过了一轮的成长,还可以期待十五的透亮、十六的浑圆,正是走在春风里、盼望花更红的好时节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3?
后一篇:也说四月一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