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文明启示录54、
标签:
杂谈 |
54、
师兄的话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思考,这些都是我从未思考过的问题。那么道德和政治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还有道家所谓的无为而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呢?
师兄继续用故事对我加以引导:
----春秋时的鲁国有三家大夫:孟氏、叔氏和季氏。这三家的上卿地位是世袭的,他们的子弟生下来就有官做。尤其是季氏一家,权利很大。到了季康子的时候,才二十多岁就当上了鲁国的正卿。当时孔子已经周游列国后回到了鲁国,被尊为“国老”。季康子这个年轻的当权者向孔子请教如何从政、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就是说当权的管理者要“正”,如果当权者带头走上了“正”道,老百姓又怎么敢不走正道?
当时的鲁国盗贼很多,季康子问盗贼太多怎么办?孔子的回答很简单: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就是说,如果当权者不贪求钱财,对于民众来说,就算是有奖赏了,民众更加不会去盗窃了。换句话说,如果当权者贪得无厌,一些人就会有样学样,未必是因为迫于生计就沦为盗贼了。反之,如果当权者不那么贪,而是注重自身德行的修炼,则百姓也会有廉耻心,自重自爱。
季康子接着继续请教:如果我把那些盗贼的杀掉,去亲近那些品行高洁的人怎么样呢?孔子回答: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治理国家何必要用杀人这样的方法呢?你有心为善,百姓自然也就跟着为善了。你作为当权者的言行表现就像风一样,而普通百姓的言行表现就向草一样。风吹在草上,草一定跟着倒下。
孔子的初衷是希望当权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德行和仁政来感化民众。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他还说:舜只是以端庄恭敬的态度坐在王位上,就把国家治理好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舜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先修养自己的德行,作为当权者,成为了“善”的典范,老百姓自然就会朝着善的方向走。这其实就是儒家的无为而治的概念了。孔子十分推崇舜的“无为”,孔子赞叹道:“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是安安静静坐着而已。”
无为而治其实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道是什么?这个道就是《宇宙法则》。
事实上所有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都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社会形态。譬如我们的这个星球,已经没有了阶级之分,人人平等。不需要一个类似舜这样的领袖来引导大家,所有的人遵循《宇宙法则》,并不断地修炼和提高自己。在修炼和提高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愉悦!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