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
要穴 原穴
穴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译者注:此穴国内通常认为是“陷谷”穴而非“冲阳”穴。但本书作者认为此处为“冲阳”。)
* 趺阳脉
过去,冲阳穴附近的动脉,称为趺阳脉。特别是在《伤寒论》里面,经常把趺阳脉和太溪
脉进行比较,趺阳脉胜为胃气胜,为顺,反之为逆。
不过,足背脉,有时候也会有位置偏差,也可能出现在太冲穴的上部,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脉动部位,会严重影响临床治疗。
这个穴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反面就是涌泉穴。可以认为本穴和涌泉互为表里。因此可以认为,此穴是先天后天脉气相通的地方。古人通过和太溪脉的比较,来判断胃气的情况,因此,它是原穴。
关于原穴,我已经说过了,《内经》中《九针十二原篇》和《本轮篇》中的原穴,与《难经》中记载的十二原穴是不同的。虽然也有些共同之处,但是连部位都不一样。
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谜团。这里,我们还是把本穴作为阳明胃经的原穴。
刺法
针刺要与皮肤的凹凸吻合,垂直进针。本穴比较深,要丛骨与骨之间进针,不要碰到骨头,这非常重要。因此,如果刺得准,刺得好,可以直透涌泉。注意一定要垂直于皮肤面,这样才可以扎得深。
主治
* 经络经筋病
本穴是胃腑的原穴,常用来治疗足阳明胃经上的经络经筋病。特别是膝盖的疾患。足阳明
胃经有关经络经筋的膝盖疾患。
有时候还可以治疗急性三叉神经痛。本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奇效,而且收效很快。三叉神经有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但是它不是神经丛,而是一条单一的神经,在人体知觉神经中,最粗的就是这个三叉神经了。
如果三叉神经被牙医损伤,那么就可能引起非常剧烈的疼痛。无论是三叉神经的哪个分支,都处于足少阳胆经的流注部位,同时也处于足阳明胃经的流注部位。
因此,三叉神经痛发作的时候,如果冲阳穴的虚实左右差非常明显,那么针冲阳一定会有好的疗效。
应用
* 头重头痛
脾胃病患者多有头痛头重的现象发生。忧郁症患者,心脾两虚型的人,经常会告诉我“头
痛”,“头角至额头痛”等等。一般都是某种程度不同的脾胃病,一般用冲阳都会有疗效。
* 降气作用
冲阳这个穴名,就是“阳气上冲”的意思。对于足阳明胃经中的气上冲的问题,当然可以
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内热上逆的患者,冲阳也是有效果的。
* 眼睛充血
脾胃有热,出眼屎,眼睛充血的患者,你要观察穴位的左右差,直刺有热的一侧即可。
特别是小孩,眼屎多的,基本上都是脾胃有热引起的。要指导他们饮食有节,睡前不要吃
东西等等,再配合针冲阳穴,一般都会有好的疗效。
如此,则脾胃中上冲之热就可以降下来,治疗眼睛充血的问题就解决了。
还有一些脾胃虚弱,眼睛视物不清,看东西模糊的患者,仔细观察,这些患者一般眼脸都是肿的。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脾胃虚弱,用本穴也同样是有效果的。
刺法
直刺,一般深5分。即使浅刺也很有效果,我们很少用直透涌泉的中国式刺法。
泻热的时候,只要刺到3到5分,就会产生很重的吸附针感。这个时候,可以用捻针或雀啄的手法散热。严重的热邪散去之后,可以稍微留针,这个时候又会产生吸附现象。用上面的手法反复散热,就可以把内热都散去。
当然,行补法还是泻法,我已经说过了,之前必须要要认真辨别穴位的虚实情况。
如果用灸的话,大概是3到7壮。
冲阳用针,基本是1到3号,5号就有点太粗了。
——解 溪——
要穴 经火穴
穴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顽固性脾胃热
与内庭、历兑、冲阳所针对的轻微内热比较,本穴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脾胃内热。这点希望大家记住。祛除顽固性脾胃热,但本穴也还没有到“泻下”的程度。这点也要注意。
——丰 隆——
要穴 络穴
穴位
外踝之上8寸,于条口穴外侧凹陷处取穴,与条口穴仅隔一条筋脉,处足阳明经与足少阳经连线的中间点。
主治 祛湿邪
此穴用法一般以泻法为主,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湿痰、湿邪,或者湿困脾土,湿邪伤脾胃等病症。本穴是驱除湿、痰湿邪等实邪的重要穴位。
丰隆为十五络穴之一,络足太阴脾经,可有效用于脾弱生湿的“脾虚湿生证”、“湿困脾土证”。其作用可匹敌汤药“二陈汤”。此外,根据“阴久病则自阳出”的理论,丰隆也可用于治疗顽固的慢性脾病。看丰隆这个穴名,本穴也的确是有些微微隆起的,好像穴中有索状湿痰在里面。如果观察本穴确有反应的,那么取本穴会有效果,如果没有反应,一般也不会有疗效。如果的确是“湿热证”、“脾胃湿热证”,但是丰隆穴却没有反应的,这个时候,一般在上巨虚,特别是右侧的上巨虚都会有反应的。
由于顽固型湿痰引发的哮喘是比较难以治愈的。因为是实喘,使用其他穴位,即使进行强泻也可能难以祛除湿痰。此类病人往往舌呈白腻粘苔,身体虚弱有气无力。但是,如果能够使用丰隆,或者丰隆、列缺合用的话,舌苔就可以马上消除。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下法,比如诱吐法。让病人喝点淡盐水,然后伸指入咽诱吐。如果这种方法还不管用,那只能取穴丰隆了。
祛除湿痰、湿邪是针灸非常擅长的一个领域。中医学一般认为湿痰、湿邪是比较难祛除的,但是,丰隆还有章门如果用好了,再顽固的湿痰、湿邪也能攻克。
当然,如果同时能用合谷穴改善身体内部经气循环的话,对于祛除邪气能够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日本的梦分流派认为胸胁是肝相火的部位。此部位的确以肝胆的反应为最常见。章门穴是脾募穴。脾募穴章门位处足厥阴、足少阳经流注的中心部位这一现象,在临床上有重要启示。北辰会一般用横刺法,补泻并行,不过由于章门穴是邪气容易聚集的穴位,所以一般以泻法为主。该穴可以用来对付气滞、湿痰、邪热、瘀血等所有外邪,也是治疗癌症的名穴。章门,章的意思在古汉语,在日文里面就是“显著”、“清晰”的意思,章门就是“把脏东西排干净的门户”的意思,是观察邪气,彻底根除邪气的理想穴位。)
插语 听课重点
大家听课的时候一定不要把什么都想得太难了,轻松听讲最要紧。
即便听后忘记了也没有关系。就算仅仅听到了我的声音,你觉得有点价值,那我就很满足了。不过还是提醒你们,如果真忘记了,别忘了翻开书本去看看。
但是,对那些我再三强调,特别叮嘱的地方,希望你们能够引起注意,对于这部分一定要加倍认真听讲,好不好?
刺法
丰隆穴深近2寸。刺深1寸半到2寸。用5号至8号,10号针。
在胫骨和腓骨之间,垂直皮肤表面刺入。
进针一寸左右,就会感觉到里面有湿痰,患者一般都会反应针感很强。
本穴只要针刺入穴,深度到位就可以了,如果捻针,反而会因邪气吸附而不能扎深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