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学思想对传统性学的影响

(2013-05-03 15:42:43)
标签:

易经

性健康

性保健

性养生

健康

分类: 性科学

作者:秦国政

易学思想对传统性学的影响

  (一)易学贵阳贱阴思想与男性学之发展

  贵阳贱阴思想对传统性医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女性性医学研究的不重视。在古代性医学研究中,始终是重男轻女,如在性功能障碍方面,对男性的阳痿、遗精等,代有研究,而对女性性功能障碍则无人问津,即便在某些方面对女性性医学加以探讨,也是为研究男性性医学服务,如古代房中术之“七损八益”等多种技巧均体现出这种思想意识。由此,使得古代对女性性医学研究难以开展和发展。

  (二)易学贵阳贱阴思想与性医学养阳术

    古代性保健尤其是道家性养生学受贵阳贱阴思想的影响,困而把养阳法列为性养生的主要方法。传统性医学中的养阳法具体有“采阴补阳”和食药壮阳两种。采阴补阳法据传始于古代房中家容成,后来者又加以发挥。采阴补阳法理论认为,男性通过与女性交合,可采女阴以补男阳而增强男子活力,从而倡“数数御女”。具体方法是在性交合中要求男性“弱入强出”,“浅纳勿深”。但因这种方法只有官宦、商贾之人才能做到,因而很难普及。加之这种滥交行为与儒家的人伦道德,佛家的禁欲主义而形成的社会风气等格格不入,从而更加没有社会基础。到了儒家正统——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著名理论成为思想、文化、科技等所有范围唯一准则的时代,这种方法在表面上便正式消亡了。食药壮阳的理论认为,男性可以通过服用具有“壮阳”作用的药物来提高性功能。在房中术之风盛行的汉代,就出现了不少这样的药物·据《赵后外传》记载,当时皇宫有一种壮阳作用极强的药即“慎血胶”,专供皇帝服用,与此类似的方药在古代房中术专著中很多。到了魏晋以降至隋唐诸代,因房中术的研究倡“采阴补阳”之术而盛行一男与多女交合之风,为迎合这种需要,性药研究也从传统壮阳药发展到炼丹服石。据传,自玄学创始人何晏开始服食五石散后,服石之风便盛行于天下,唐人梅彪的《石药尔雅》就收有石药几百种。但因这类药物多性烈刚燥有毒,经常服用令损害身体,因此,服石之风盛行一个时期后便自然消逝了。

  (三)易学养精思想与性医学保精养生术

    自易的时代认识到“精”是人类能够得以繁衍的基本物质之一后,历代性医学家们对性保健养生均十分强调精的重要性而倡保精之说。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节欲以精,二是“闭精勿泄”以保精,三是绝欲以保精。节欲保精是指节制性欲以保精,这种方法始于秦汉,自唐以降,节欲保精之风更甚。综合古代节欲保精之说,其原则是欲之遒,贵在节、少、和、当节不当绝;其方法有晚婚勿早泄,婚后勿过泄、老年填施泄、独卧远房帏、自然勿过涩,入房慎禁忌等,如保精超出性结合的范畴,还当宁心神、和七情、戒手淫、适劳逢、疗疾病、药培养、洁外肾、慎药石和除不良嗜好等。由于这种方法简便适用,易于推广,因此,此方法在性保健中一直经久不衰,至今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保“闭精勿泄”是指在性活动中,不让精液外泄,古代认为,这种方法能使精气积聚,从而滋养形体,充实精神,使人生机蓬勃,不仅可以使人无疾,还可使人长生。其机理认为是在性活动中未射之精会沿任督二脉上返“补脑髓,即“还精补脑”。老子《道德经》有“好气养精,贵接而不施”之说,马王堆出土医书《十同》对闭精不泄的要求和作用作了详细的描述,《索女经》、《千金要方》等书还记载了挤压法、导引法等防上性活动中泄精的方法,《医心方》房内卷专列“还精’一节,辑录了唐以前还精补脑的论述。但由于这种方法要求以超常的理智和自制力来抑制人的本能的宣泄,因此绝大多数人不易掌握和做到,并可使汉以前性学家们提倡的那种男欢女悦、两情依依、和谐舒畅的性景象随之不复存在,因此难以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也很难有所发展。绝欲保精是指棼鲍性的欲埋以达到保精的目的。古代房中术专著对此很少有倡导者,这种方法主要在佛道之学者中倡导,普通民众一般不接受这种思想。因此,绝欲保精在传统性养生学中所占地位并不重要。


来自《中国性科学》杂志http://www.zgxkx.org/xsh/qsn/201103/17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