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与性心理健康
(2012-06-06 11:46: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性科学 |
作者:朱琪
性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构成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一种主体状态。”对于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和标志,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绝大多数学者在谈及健康和心理健康时,往往忽略或没有明确提及性健康和性心理健康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笔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包括如下内容:良好的智力活动;拥有朋友,能够与人有效合作;道德的自律性,遵守社会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完整的人格和开放的性格;健全而适度的情绪反应;积极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意志;正确的自我观和悦纳的态度;生理、心理年龄基本同步;性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性健康表现为:“通过丰富和提高人格、人际交往和爱情的方式,达到性行为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笔者认为,性心理的实质是主体生理物质条件与社会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性心理一旦达到了个体的“成熟阶段”,它就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性心理是指围绕性特征、性欲望和性行为而展开的所有心理活动,是由性意识、性感情、性知识、性经验、性观念等结构而成的。主体的性心理是建立在个体脑组织、内分泌和性器官的成熟以及性法律、性伦理道德、性文化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性社会环境基础之上的。个体性心理的发育、演变,要经历性角色、性取向、性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性心理是人格的重要构成部分,性心理健康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因此,每个人都存在性心理健康与否的问题,性心理健康表现为:主体具有良好的性伦理道德观、性阈限水平适度、面对各种不良刺激和诱惑有较好的自制力、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与异性建立起积极有效的关系、自身性行为和节律符合健康要求。
性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同时,人类的性又是社会的性,人类所有的性行为、性心理无不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
每一个人都是性行为的产物。同时,性意识(广义的)又伴随每个人从出生的婴儿发展到耄耋老人,直至死亡的整个人生过程。在正常的情况下,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都会产生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性要求。尽管正常的成年人都存在合理的性要求、性冲动,但社会的发展要求人必须将自己的性要求、性冲动纳入社会规范之内。人类对性器官和性行为所产生的私密性是人类进步和两性关系文明发展的结果。正是由于性对于社会和每个人所存在的普遍性、重要性和长期性影响,以及本能的冲动性和秘密性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可能导致不同的性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1.性犯罪所反映的性心理健康问题
性犯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严重犯罪行为。近年来,尤其是发生在青少年、流动人口和老年人中间的性犯罪发生率一直令人关注。目前,性犯罪发案率位于盗窃、抢劫之后,居第三位。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中居首位。在性犯罪中明显地可以看到,犯罪主体缺乏良好的性伦理道德观,自制力和性阈限水平都存在着问题。
2.性行为变态所反映的性心理健康问题
凡是最终不以正常性交实现自己性欲满足的,以其它方式替代了生殖器性活动,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或满足性欲的方式与常人不同,而且违反当时的社会习俗,这种性满足的行为就是性行为变态。其包括两方面含义:(1)性爱对象的变异:正常的性爱都是指向异性的,凡是性爱对象指向同性或非人类的动物、物件,无论这种性爱达到何种程度,都属于性变态的范围。(2)性欲满足方式的变异:正常的性欲发泄是在发育成熟的异性之间进行的,是以阴茎插入阴道的两性器官为主体的性交行为方式。凡是不用正常的性器官进行性欲活动以实现性满足的,亦属于性变态之列。
性变态具有如下特征:(1)这种行为不是发生在两性之间的自愿行为,不是以生殖为目的,不是通过生殖器进行的,是违反社会习俗的。(2)是取代正常性行为活动的习惯性行为。(3)是一种性癖好行为,个人对这种行为有着特殊的爱好,非如此不能满足性欲需求,乐此不彼、刻意追求。性行为变态则直接体现了性心理的不健康。
性行为变态即性心理障碍有:同性恋、窥阴癖、窥淫癖、露阴癖、易装癖、易性癖、施虐和受虐癖、摩擦癖、恋物癖、恋尸癖以及其它性变态。
有些性行为变态直接导致违法犯罪。无论是在司法实践中还是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都可以感到性行为变态者呈增多的趋势。
当前,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症、青春期问题、婚恋情感问题大约各占1/3的比例。
青春期心理的出现是以脑组织、内分泌和性器官的发展成熟为基础的,尤其性成熟被认为是青春期来临的主要生理界标。女孩子月经的来临、男孩子遗精现象的出现,性意识的出现,这是他们从来未曾经历过的。许多孩子会为此而感到困惑、紧张、焦虑和不安。与此同时,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迅速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对事物的评价,可是由于他们阅历、经验、知识水平、能力各方面的欠缺,他们对事物的评价判断和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总是出现偏差,自我期望值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往往会增加一些人的心理压力。虽然青春期问题,大量的只是过渡性、发展性的问题,许多问题能够很快得到解决。但他们这些问题的解决恰恰又与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成密切正相关关系。
现代医学表明,男性的各种生理健康问题几乎都影响到其“生殖健康”。在成年男性中有3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女性的“性冷淡”在心理咨询门诊中亦可以经常见到。由此而导致的婚恋问题所反映出的性心理健康问题自不待言。
心理症又称为神经症。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神经症冲突中,由于自我力量的减弱不能完全抑制无意识的冲动,自我便使用精神防御机制这个特别技巧对急于要表现的性冲动加以化装,两种冲突中的力量取得妥协,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神经症就是妥协的产物,这里神经症代替了直接的性变态,以达到性本能冲动的幼稚的满足。神经症症状的出现等于免除了幼稚性欲的直接表现,用神经症症状代替了变态的性行为。所以弗洛伊德说:“神经症是性变态的否定。”有些学者不同意或部分地不赞成精神分析的上述理论,但这并不妨碍在咨询实践中感受到心理症咨客所存在的性心理健康问题。
4.婚外性行为和性病所反映的性心理健康问题
婚外性行为反映出主体的相关价值观念,虽然婚外性行为并不等于性心理不健康,但是由此而导致的价值观念冲突、内心矛盾、家庭和社会问题却可以诱发和加重心理健康问题和性心理健康问题。1999年保守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有50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他的性传播疾病发展更为迅速。其中绝大多数人是由于不洁性生活所至,同样表明其中许多人存在着性伦理道德观念、性阈限、自制力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各种性传播疾病给主体、给周围的亲友,以至于对社会所构成的心理压力,都会诱发和加重一些人性心理和心理健康的问题。
开展性教育提高全社会性心理健康水平
由于人生来就具有性的差别和性的要求,并且保持终身。因此,如何认识和对待性的问题,不仅与一个人的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其一生的生活质量休戚相关。性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性知识传授。也不是杂乱的信息渗透,而是指用有关人类性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使人们在性问题上有高尚的感情,保持正常的两性交往;有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懂得恋爱、婚姻的真正意义,实现夫妻性生活的和谐;养育健康正常的下一代;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人的发展阶段来看,可以将性教育分为:婴幼儿性教育、儿童性教育、少年性教育、青春期性教育、中老年性教育。
从问题方面可以区分为:婚前性教育、婚后性教育、计划生育教育、离婚性教育、再婚性教育、残疾人性教育、单身生活者性教育、问题青年性教育、性违法犯罪者性教育、性行为变态者性教育(行为和心理的矫正和治疗)、性功能障碍者的性教育(咨询和治疗)、某些疾病患者的性教育等等。
从性教育的内容上,应当包括:性角色教育、性伦理道德教育、性生理教育、性行为教育、性美学教育、性心理教育、性文化学教育等等,其核心是良好的人格教育。
开展性教育,提高人们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是全社会的工作,应当包括:家庭性教育、学校性教育、媒体性教育、各种专业机构(心理咨询和性治疗门诊)性教育、各种群众团体(共青团组织和妇联组织)性教育、社区组织等支持系统性教育等等。其中,家庭和学校性教育尤为重要。
当前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泛滥,传播媒体和网络上的那些淫秽之作,所散布的虚假的、迷信的、伪劣的性信息就像细菌一样在迅速的传播,使人误以为,当前性的信息已经够多的,怎么还要进行性教育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此都大惑不解,更何况其他人呢?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开展必不可少的青春期教育,不通过正常的渠道给孩子们提供科学而准确的信息,不为他们提前打“预防针”,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他们不明白自己行为的根据和后果,而让他们在虚假的、迷信的、伪劣的性信息中去选择和学习,让他们在色情商品中去了解两性关系,又怎么能防止他们出现行为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呢?这样的道理对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是同样。
只有综合立体积极地开展正确的性教育,才有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性认知、破除性迷信、提高性阈限能力、形成正确的性伦理道德观,保持性心理和心理的健康。
文章来自《中国性科学》杂志http://www.zgxkx.org/sexjk/crxx/201106/75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