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景灵堂与宋氏家族的往事----走近上海的大街小巷(虹口篇18)

(2021-05-18 11:09:49)
标签:

游记

 在昆山花园路稍北面,与昆山花园路平行的还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路--昆山路,只是这条路的西段除了是丁玲旧居那一排维多利亚式低层公寓的背面和上海虹口区西街幼儿园的后门而外,现在也就开设着几家小店铺,昆山公园的周边休闲的居民和外卖骑手聚集较多,而昆山路上总体比较冷清。

走过昆山公园和乍浦路的十字路口继续往东,在昆山路东段的中间位置,却安静地竖立着一幢古老的教堂--上海基督教景灵堂。

景灵堂与宋氏家族的往事----走近上海的大街小巷(虹口篇18)
景灵堂与宋氏家族的往事----走近上海的大街小巷(虹口篇18)

景灵堂与宋氏家族的往事----走近上海的大街小巷(虹口篇18)

景灵堂与宋氏家族的往事----走近上海的大街小巷(虹口篇18)

景灵堂原名景林堂,位于昆山路135号,坐南朝北。林乐知(1836-1907YoungJohn Allen)是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传教士,1859年来华。1864年后,任上海广方言馆英文教习、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等。1868年,应英商字林洋行之聘,任中文《上海新闻》主笔,同年创办中文期刊《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改名为《万国公报》,该报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882年林乐知在虹口一带购进大片土地,并在昆山路开设中西书院(现昆山路146号),招收中国学生,以英文和中文同时教习。书院的底层设礼拜堂,是美国监理会在上海创建的第二座教堂,称中西书院传教站(即景林堂前身,现在上海财经继续学院的西侧),由林乐知讲道,还有洋人牧师潘慎文、葛赉恩。当时做礼拜的人主要是中西书院的师生,以后陆续有教师的家属等其他人参加。1906年该教堂的信徒日增,开始由中国人任牧师,唐沐三为第一位华人牧师,以后有袁恕庵、李仲覃、江长川、俞止斋、孙彦理、戴仰钦等担任。1907年林乐知逝世,监理会即将校内的教堂命名为“Young John Allen Memorial Church”林乐知纪念堂之意,而中文译为景林堂”。

景灵堂与宋氏家族的往事----走近上海的大街小巷(虹口篇18)

1922-1923年,美南监理会在原教堂斜对面,拆除传教士宿舍,在原林乐知私宅地基上,新建一座规模较大的新堂,落成之时曾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礼拜堂。建筑为砖木结构,北立面及西立面上的尖拱窗为哥特式,平面拉丁十字形,主入口立面为三个对称排列的山墙构图;中间大山墙有贯通两层的尖拱窗,其下部有三叶拱带饰,两旁为扶壁柱;北立面及西立面上的尖拱窗为哥特式;内部两层为礼拜堂,两边有侧廊,后部有架空楼座。大堂设于二楼,三楼为楼厅,总面积为1067平方米,可容纳1500余人,底楼为景林小学。1924年元旦,由中国牧师江长川主持献堂典礼后,景林堂就由江长川牧师主持了。

景灵堂与宋氏家族的往事----走近上海的大街小巷(虹口篇18)

宋庆龄姐妹三人与她们的父母都是景林堂的信徒。她们的父亲原名韩教准,12岁过继给舅舅,改名宋耀如,从海南文昌跟随舅舅来到美国,6年后1881年进入北卡罗来纳州圣三一神学院学习。为寻找失去联系的父亲他与林乐知有书信往来,18861月,宋耀如学成后回国来到上海在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当上了一名传教士,是林乐知的属下。后来宋耀如与倪桂珍恋爱,结婚后就离开林乐知自立门户,自己在虹口创办了美华书馆,印刷和推销《圣经》及宗教读物。1890年在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新记浜路(今新建路)一个叫朱家木桥的地方盖了一所自己设计的住宅。有人还记得房子外墙为黄色,周围一片农田。

宋耀如曾是中西书院的教员,宋美龄曾参加景林堂唱诗班。1894年,孙中山赴上海想透过林乐知的《万国公报》上书李鸿章,通过太古洋行大班郑观应的关系结识了宋耀如,还住在宋的家中,宋与孙交情至深,以兄弟相称。于是有了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相识与婚姻,于是又有了宋美龄要嫁给蒋介石。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在沪举行婚礼,邀请景林堂牧师江长川为他们证婚,被江婉言拒绝。1930年宋母倪桂珍请江长川在宋宅为蒋介石施行洗礼,因此蒋介石也是景林堂信徒,有时蒋介石和宋美龄还去景林堂做礼拜。宋家为缅怀其父亲与林乐知的一段师徒之情,新建景林堂时,曾捐资赞助。而教会为报答宋家的慷慨,特地在教堂设一专座,为宋子文的母亲倪桂珍而立。直到1922年宋子文购进公共租界西摩路的被称之寄鹤序的住宅(今陕西北路369号),宋氏全家才离开虹口迁进新居。

景灵堂与宋氏家族的往事----走近上海的大街小巷(虹口篇18)

1937813淞沪会战开始后,景林堂所在的虹口成为战区,信徒均逃往苏州河以南,堂址被日军占用。几经迁址,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原址。1958年上海各教会组成联合礼拜,景林堂为虹口区联合礼拜场所之一,张心田任联合礼拜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景林堂停止宗教活动,堂址被占用。

19799月景林堂恢复礼拜,先在武进路沪北会堂举行宗教活动,19809月迁到景林堂,并将堂名改为景灵堂,以示中国信徒景仰圣灵之意。19811999年,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景灵堂先后按立林声本、芮见义、吴归圣、胡凤珍、李雅各为牧师;堂务委员会先后按立陆剑鸣、柯恩声等9人为长老。

目前,景灵堂每星期日早晚举行3次礼拜,平时每周有查经班、祷告会、青年聚会、老年团契、读经识字班、唱诗班活动等。1992年多伦路59鸿德堂重新开放,作为景灵堂分堂,此外又在江湾设立聚会点。虹口区两堂一点,每周参加礼拜人数由1979年复堂初期的300人次,增加到1998年的8372人次。199812月,景灵堂在册信徒9179人,全年参加礼拜人数达384000人次。

景灵堂还把一些事工推向社会,如组织医务人员到社区里弄开展医疗咨询,积极资助虹口区教育基金、区红十字会福利事业等。历年来奉献除支付日常各项开支外,还能负担自身和鸿德堂、江湾聚会点的大修费用,并支援其他堂点建造费数十万元。

景灵堂的唱诗班成员有100多人,星期日每场礼拜都有唱诗班献唱。唱诗班歌唱水平较高,参加者经过严格训练,合格者才能上台。每周坚持练唱,许多诗歌要求熟练背诵。1995年唱诗班参加"上海之春"音乐会演出,获得好评。19977月在全市宗教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歌咏比赛中,景灵堂唱诗班的演唱获第一名。

19811997年共举行4次虹口区基督教代表会议。张心田、倪家骏分任第一、第二届两会主任,程竹坪、倪家骏分别担任第三届两会主任。19791991年,由张心田任主任牧师,1991年起由程竹坪任主任牧师。19964月起,陆剑鸣长老任虹口区第四届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

1994318日,景灵堂(原景林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1994年划入第二批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参考资料:昆山路上景灵堂和东吴大学的法学院旧址(高参88的博客)、景林堂和宋氏家族(弄堂longtang)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