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大酒店和近代名人的渊源----走近上海的大街小巷(虹口篇10)


新亚大酒店的正门位于邮政博物馆的北面,中间隔着一条天潼路。酒店东西较宽,南北较窄,平面依道路在东南转角处作弧形处理,顶部设了塔楼,和邮政博物馆的塔楼南北呼应。大楼的立面以窗间墙作简洁的竖向构图(与瑞康公寓相似),外墙下为浅色剁斧面,上为红褐色面砖墙面,女儿墙、窗裙等为当时非常流行的现代派Art.Deco装饰艺术风格。

原来,新亚大酒店由港澳同胞集资建造,英商五和洋行(Republic Land Investment Co.)老板、建筑师卢纶(G.Vaughan Rowland)设计,桂兰记营造厂承建,建于1933年,1934年1月与上海大厦同年开业,是当时上海最早由中国人自己集资、自己兴建和管理的大型综合饭店,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誉。

新亚大酒店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高八层,底层用于餐厅,二至六层为客房部,设计有304套标准套房;七层为礼堂,可以提供大型宴会服务。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饭店被侵华日军强占。伪政府的“大道市政府”设在大楼里,客房成了日本宪兵队和特务机构的办公室。1945年抗战胜利后,暂时由国民政府接管,大楼全部由联合国救济总署及美国军事顾问团租用。1949年后,这里恢复了酒店的功能。

儿子所说的的大酒店和周恩来的渊源,指的是一则“寻找伍豪的广告”。1936年4月的一天,上海《申报》忽然刊出一则醒目的寻找伍豪的启事,要求被寻者见报后务必于5月5日去北四川路新亚酒店某号房间,与落款者一晤,有要事相商。这则“寻人启事”出自国民党中央执委,主管“中统”情报工作、也是1932年“伍豪事件”策划者的张冲之手;而“伍豪”则是周恩来在五四时期用过的笔名。张冲受命放出这只试探气球,所图的是国共合作的大计。
解放前,被胡适称为“沪上唯一高尚旅馆”的新亚酒店就很善于用名人作广告。例如,原本酒店牌楼上的招牌“新亚”二字,就是酒店老板冯纯达,专门请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早年的同盟会成员于右任题写的。1935年9月11日,近代

1936年8月中旬,大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林语堂在新亚酒店小住,临别前林语堂特为酒店题词:“旅行客次,向为作客所苦,在今日已成为休养将息之佳事。路站打尖,向亦为旅客之畏途,在西洋今日又成为普通比在家更优美之住所。上海之有新亚,俨然可为国人将来旅舍之标准。住此三天,始知上海旅馆亦已有可若西洋旅馆媲美者,不胜欣喜,书数语为志。”新亚酒店也是将林语堂的题词以广告的形式连续刊登在当年上海的《逸经》等杂志报刊上。鲁迅先生在上海期间,有时会沿四川北路南行,至天潼路路口时就与亲友前往“新亚”啜茗,也多次应邀或邀请友人在此宴饮。
2004年,酒店改造后以“锦江都城经典新亚外滩酒店”为名对外营业。2018年2月,酒店再次更名“上海外滩郁锦香新亚酒店”,呈现郁锦香全新品牌 “随时趣感受”的定位,由上海锦江卢浮亚洲酒店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参考资料
《周恩来在上海神出鬼没的往事》(作者徐有威)
《沪上唯一高尚旅馆——新亚大酒店》(上海虹口sh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