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教书匠成为对教师的贬称,亦或是谑称,总认为教师要做教育家,有大家风范,对教师的要求不仅高,而且有时候还高不可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蜡烛”“春蚕”等形容教师职业,所以也一直成为我们教师津津乐道的称谓。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称谓,教师好像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好像成了完美无瑕的人,这其实不仅给教师无形中增加了心理压力,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其实教师教师教师,作为教师这个职业,首先要从“人”这个角度来衡量,既然作为社会人,教师也有其自身的需要,有被尊重的需要,有家庭和谐幸福的需要,还有其自身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需要等等。
但从“匠”的字面意思来理解,百度百科有两种解释“①有专门手艺的工人:木匠|铁匠|能工巧匠。②在某个方面成就很高、修养很深的人:艺术巨匠。”如果从这个字面来理解“教书匠”,“教书匠”其实就是在教书方面成就很高、修养很深的人”,其实对于教师而言,能达到教书匠的程度已算得上教育的较高的境界了。之所以这样来说,是因为作为教师,有着其教书育人的专业需求和特长,如果能充分彰显出其教育成就,那么教育就会取得成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作为“匠”,需要教师在教材探究和研讨,教育技能、技巧,教育手段和教育艺术等方面精心打磨,将教材研究透彻方能称得上“匠”,将课堂教学精心准备,仔细揣摩,不断打造出精品课堂,这也才能对得起“匠”,对于学生辅导和推优辅差来说,只有耐心、细心和恒心,不断的引导孩子们纠错,不断的提升着孩子们的道德素养和非智力因素,也才能称得上“匠”……总之,能做到“匠”的程度,才能教好书,能达到“匠”的境界,才能育好人。而教育家只是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境界,不能因某人培养出多少优秀的学子就能称得上教育家,不能因某位教师在教育方面取得什么科研成就就能称之为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如陶行知等,确实是教育界的精英,这样的精英很少很少,不仅有教育的方法和艺术,还在教育上有着其独到的见解和突出的贡献。
因此,我们不能一提教师,就幻想着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教育家。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实际,我们需要更多的致力于教育工作的“教书匠”,需要更多的有着很高成就和很深修养的教书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