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文解字话"教育"

(2012-11-18 15:52:36)
标签:

教育

说文解字

分类: 教育视线

   “教”本意为教育、指导,会意字,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孝”义为“全天在家侍奉父母”,转义为“全脱产”。“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指“执行”、“力促”。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孝”与“攴”联合起来表示“全天听命于老师”。本义:全身心跟着老师(学习)。转义:老师全天授业。全职老师传授知识。转义的引申:培育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说明:“教”的造字本义表示“学生对待老师要像在家里尊奉父母一样”。旧社会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即视老师为父母。
    “育”,根据隶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云(变形),从肉。“云”字从二从厶。“二”指“再”、“复”。“厶”指“自我”。“二”与“厶”联合起来表示“自我复制”、“自我拷贝”、“自我繁殖”。“肉”指“肉身”、“身体”。“云”和“肉”联合起来表示“身体的自我复制”。本义:人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复制。人类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这两重属性。光有生物性而没有社会性,那也不称其为人。比如,孩子出生以后把他丢弃在原野上,结果被狼群收养,他就成了“狼孩”,吃食和狼一样,要把生肉丢在地上,他才肯去吃,而且是像狼那样光用嘴吃,绝不会用手把肉拿起来送到嘴里。后一种吃法是人类社会里人的习惯吃法。狼孩在生物学意义上是“人”,在社会学意义上是“狼”,是狼群养育了他,教会他狼群社会的习俗和规则。所以“狼孩”不是完整的人,只能算是半个人。所以,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孩,必须用人类社会的习俗和规则加以培养,这就是“育”的意思。
    “教育”, 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最本初的含义就是促进人的道德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发展,德为先,其实就是我们教育应该所要努力达到的,尤其是在当今人心浮躁,失去自我的社会背景下,教育更应该承担起培养人格健全、知识丰富的新一代的重任,人格健全为根本,这是教育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学校教育首先应该努力创设一定的道德教育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显性的和隐性的德育课程,引领学生发展,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思想、规则意识、担当责任感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更应该成为学校教育首当其冲的责任,当然作为学校教育智育是教育的根本,但离开了德育而单纯的谈智育那几乎是空中楼阁,只有在良好道德教育环境下,学生的智育才会成为现实,当然很多时候单纯的智育也不一定要失败,但如果仅仅以智育为中心,而忽视了德育,即使能培养出北大、清华的学子,那么至少这些孩子的发展是不健全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会比那些没有知识的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更大。
    所以,作为学校教育不能被功利化,不能眼里仅仅盯着孩子们的分数,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道德水平的发展,关注孩子们飞智力因素的发展,只有当孩子们有了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只有当孩子们能够学会尊重别人、感恩社会,也只有当孩子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什么时候不做什么事等这些规则的时候,我想我们的教育就会真正取得功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给父亲上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