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正定
(2020-03-27 09:24:42)
古
正定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出名在大量非凡的古代建筑。不光闻名全国,外国人也早就知道了。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专程来此游历,称作“贵城”。1901年法国人巴饶拍了最早的“正定旧影”,德国人莫理逊的照片保存在哈佛大学图书馆里,日本人伊忠东太偷偷摸摸赶来,狂称调研中国古建筑应当由日本来完成。这才激起梁思成先生成立“中国营造社”,1933年不顾兵荒马乱,自措行旅来到正定,历时10天,考查了精粹18处,写出《正定考查纪略》。
正定始于秦汉,曾名真定、常山,刘邦取“真正安定”之意。宋代史学家宋祁说:“河朔天下之根本,真定河朔之根本”。地处燕南赵北,向为郡、府治所,唐时城周已达20里,金元时人口超过10万,与保定、北京並称“三关雄镇”。登上现存南城楼,北望太行逶迤,历经两千年风雨,古城轮廓依旧,城关城垛历历在目。南临滹沱曾是一条大河,文天祥有诗云:“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城廓方正,唯南城墙因为防洪原因,西南收斜,东南凹进,俗称“官帽”城,符合古人“前带河,后背山”,“天满西北,地缺东南”的理念。
古城面积9平方公里,绿荫洋溢,好似一池春水。沈括《梦溪笔谈》说“清波弥漫数里,颇似江南”。地下水丰富,城外三条河,城内九眼泉,入夏积水为潭,古城便亮了许多眼睛。欧阳修任知府,写了《清梦绕北潭》:“春风无先后,烂漫争红白。一花聊一醉,尽醉犹须白。”
一城四关,东西相照,南北错位,便形成了双十字街,给古城画了两个“十”号。浮图林立,寺宇棋布,当地人习惯叫“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按现在的标准,计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保单位6处,市保23处,全国县级之冠。早者建于隋唐,之后五代、宋、金、元、明、清至到民国,九世同堂,呈现一条清晰的脉络。
佛教汉代传入中国,早期寺院以塔为中心。正定四塔均为唐代建筑,各具特色。开元寺须弥塔早,建于贞观十年,先于西安雁塔16年,密檐实心,造型简洁,端庄稳重。临济寺澄灵塔秀,密檐空心,砖仿木构,小巧玲珑,单双层斗拱细节变化不同,梁思成说:“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广惠寺塔美,主塔四角外连四小塔,主次相依,高低错落,主塔雕塑狮像莲花,远看像一束花,雍容华贵,梁思成称为“海内孤例”。天宁寺凌霄塔高,八角楼阁式,一至三层砖仿木,四层以上全木质,塔心一柱贯穿全身,周围四根抱柱,稳如泰山,大气磅礴。县文保所老所长围着它们转了几十年,无限迷恋,比做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王昭君、西施、貂蝉、杨玉环。
佛教建筑,有个以塔为中心到以殿阁为主题的演进,正定隆兴寺是典型。被梁思成誉为“京外名刹之首”,是我国最大的宋代建筑群,面积8.2万平方米。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82年),面宽和进深均为7间,中央向四方伸出山花向前的歇山抱厦,呈十字形。人字形重檐歇山顶,上覆青瓦,琉璃剪边。斗拱宏大,分布疏朗。大柱内倾,半嵌于墙,呈环抱之势。梁思成称:“这种布局,除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可以算是艺臻极品,在中国建筑物也是别开生面。”内墙北侧五彩悬山,正中倒坐观音塑像,微微侧身前倾,左手绕膝,足踏莲花,优雅恬静,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女神”。大悲阁千手千眼铜佛,世界之最。阁前左首慈氏阁,有高7米的独木大佛。右首转轮藏阁,一座直径7米的双层木亭,上檐圆形下檐八角,中有10米长贯穿上下木轴,又叫藏针。藏针下端是一个大铁球,置于巨大陶制陶碗上,形成一个巨大轴承。稍微用力,木阁便轻快转动起来,梁思成说它是一个“能转动的藏书架,木构建筑的一个精巧杰作。”
正定是东方佛城,其余官方、民用建筑也不乏经典,国保、省保中占了半壁江山。府文庙现存前殿和东西便门,梁思成认为是元代原构,“单下昂和别致的梁头,都足令人注意。”县文庙大成殿比曲阜孔庙早500年,瓦顶单檐歇山式,坡度平缓,翼翼出檐,雄伟斗拱,“一望即令人惊喜,别处还未曾见过。”“外表与敦煌壁画中建筑相比较,我很疑心它是唐末五代遗物。古城中轴线上的阳和楼,建于金末元初,台基高如城墙,双门洞,740年前城市交通就有了上下道规范。七间阁楼,碧瓦飞檐,梁思成说:“全部结构像一座缩小的天安门,庄严过于罗马君士坦丁堡的凯旋门。”正定多树,浓浓槐荫显街道整齐。通衢大街,商贾店铺,鳞次栉比,抱厦明柱,高阶格窗。小街宽巷,富贵人家深宅大院,一般百姓,平顶土房,好晒粮食。明代兵部尚书梁梦龙宗祠,坐东向西,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民国总理王士珍大院,坐南朝北,青瓦歇山顶,正脊博脊,石券大门,院中一座贞节牌坊,四柱三间,气宇轩昂,为其母所建。
与古建筑相互辉映的是正定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一者扎根大地,一者照耀天空,共同组成了正定文化,涵养了正定精神,大忠大勇,坚毅智慧,为国为民的事不干则已,要干就干的最好,惊天动地。历代杰出人物灿若星河,西汉赵佗开拓南粤,把中原先进文化技术带到岭南,毛主席称之“南下干部第一人。”常山赵云,南征北战,屡建奇功,长坂坡救阿斗,杀的曹兵个个愁,刘备说:“子龙一身是胆”。义玄禅师在这里创建了临济宗,棒喝兼施接引学人,独树一帜,12世纪传遍日本、东南亚,“临济儿孙遍天下”。颜杲卿守正定,反抗安禄山叛乱,宁死不屈,一家三十口慷慨就义,便有了颜真卿《祭侄文稿》,被誉为“中国第二行书”。史天泽政开新府,商业兴市,惠民农桑,把饱受战乱的荒芜之地变成了北国江南,元朝的文化中心。白朴创作了《梧桐雨》《墙头马上》,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李东垣,金元四大名医之一,开创了中医“补土派”,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和“扶正祛邪“理论,中医界“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至今还在沿用。梁清标,明末清初在家乡建立《蕉林书屋》,与宁波天一阁齐名,藏书数十万卷,公认的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中,有六幅为他收藏,包括东晋顾恺之《洛神赋》,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周昉《簪花仕女图》,书法中王羲之《兰亭序》、陆机《平复帖》、李白《上阳台帖》等旷世珍品也在其中。“蕉林书屋”、“棠林品鉴”,成为艺术史倍受仰慕的标志。
今天走在正定大街上,如游历历史长河,一步一景一故事。看街上人们,体魄健美,文质彬彬,浩浩然带古风。正定人以文化遗产富甲天下而自豪,同时也肩负了继承发展的责任,近半世纪以来,创立过第一个过“江”县(粮棉亩产分别超800斤,100斤),跻身全国第一批经济百强县,创造了国内旅游“正定”模式,乒乓球基地产生了数不清的世界冠军。进入新时代,建设正定新区,高楼林立,日新月异,如火如荼。往者的辉煌与今日的灿烂,交织在一起,常山战鼓动辄响彻京城,那就是古城正定的心声,那就是正定人永不停止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