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弃婴事件频发的思考

(2014-02-27 16:13:48)
标签:

弃婴

事件频发

思考

奉劝

育儿

弃婴事件频发的思考

【情况简介】近日关于弃婴事件越来越多,先是一个3岁的孩子在寒冷的天气里等候父母长达四个小时,警察问她,这个小姑娘说爸爸妈妈去卫生间了。紧接着就是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被抛弃在某小区门口,一个发生在四川,一个发生在武汉。看到这样的报道,真的很气愤,同时更加心疼这些可怜的孩子。

弃婴事件频发的思考
不论这些父母出于什么原因,他们都触犯了法律,这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孩子的命运交给老天去决定。试问在把孩子遗弃的时候,是否会考虑到他们的未来,是否会觉得内心的愧疚,是否还能再睡一个安稳觉?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不禁想了很多,小孩子这些最应该受到保护的群体,却恰恰由最亲的人伤害。相信很多人都和我的心情一样,很痛心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由此我也想奉劝和给这些父母一些话,希望可以有所启发。

 

第一:年轻的父母,请做好守护这个孩子一生的思想准备;

弃婴的很多事件大多发生在比较年轻的父母身上,她们由于一些外在的压力和心里上的不成熟,在怀孕生子这个事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成熟。这里想要说的是,如果想要一个孩子,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为了这个孩子去奉献自己的爱。如果说奉献一生似乎又不符合现代人的一些思想,但是起码要让这个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和这个社会融合。就算是发达国家也要抚育到18岁,更何况现在这些被遗弃的都是一些学龄前儿童,甚至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呢。

 

第二:孩子不是任何人达成任何目的的工具;

看到很多女人往往都是为了留住一个男人的心,或者说是用孩子来威胁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情。每当看到这样的字眼,我都觉得这个孩子很可怜,同时这个把孩子当做工具的人更可悲。用自己的亲生骨肉换取来的一些物质或者是心理上的安慰,不觉得非常愧疚吗?如果说你成功换回或许你会觉得有些安慰,如果换不回呢,孩子就成为了直接的牺牲。试问作为父母,情何以堪?不论如何,请不要把孩子处于这样的位置,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任何人可以肆意拿来交换的工具。

 

第三:不要把孩子的命运寄希望于素不相识的“好心人”;

很多人觉得跟着自己受苦,不如托付给好心人,当然如果真的是愿意收养的好心人固然可以满足这样的心情。但是这种收养都是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同时有社会相关结构作为监督和一些事情的保证。和这些发生的遗弃有着本质的区别,无知的父母把孩子扔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或许你层期待有好心人来领走,但是这种几率会有多大呢。难道就不会担心孩子的命运移交到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手里吗?奉劝这些父母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孩子会被好心人收留,不要把这种思想当成对自己的安慰,这无非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良心上的自我解脱。只不过这种解脱是血淋淋的。

 

第四:孩子的病痛不是遗弃的理由,而是倍加关心的呵护;

这些被遗弃的孩子中有很多是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当然也有一些健康情况比较好的,不论是什么情况,或许觉得养育一个孩子的压力不能承受,不论什么原因的遗弃都是不能被原谅的,这些都不能成为把孩子放弃的理由。如果有困难,可以通过很多途径积极寻求帮助,这种所谓遗弃方式的寻求,根本就不应该是父母应该做出来的事情。世上有谁比父母还要对自己的孩子照顾更加好,给出更多的爱呢。孩子处于这样的时期正是急需要父母关心的时候,然而作为父母却转身离去,这种行为只能受到谴责,不会带来任何同情的成分。

 

最后:态度,请将幼小的孩子视为自己的生命;

这句话很多人认为有些夸张,其实仔细想来,却又是很简单的道理。当然这里的态度并不是说父母的一生都要有孩子来主张,而是说至少在孩子如此需要呵护的年纪,不要进行这种残忍地行为。试想你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吗?如果不可以,那么也不要放弃这么小的孩子,如果你想让孩子早早独立,那么也要待他可以独自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否则离开爸爸妈妈的照顾,这个孩子的幸福指数可想而知。

 

现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弃婴的行为,不论到了什么时候都不会被任何社会认可。养育一个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已经来到这个世界,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就有责任照顾这个孩子。任何苦难任何困难任何坎坷都不能放弃这个孩子,否则就枉为人父人母。真的这么做了,即使自己耍手段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但是会永远受到良心上的谴责。这种谴责会伴随一生,我相信终有一天如此行为一定会受到审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