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瓦”意识文化的坚守

(2012-12-07 12:09:03)
标签:

文化

晓溪

洛阳瓦库

精神文化

坚守回归

分类: 我的随笔

http://s11/mw690/621826d4td03b617f95da&690

            “瓦”库茶事   生活回归  精神坚守 (2012年河南散文年会特稿)

 

“瓦”意识文化的坚守

 瓦库,这个名字象从洛阳古都地下突然耀上了地面一样让我们着迷,茶事的茶喷香而柔润,我们冲着它来了。2012年的河南散文年会,就在这里开幕。

 

“秦砖汉瓦”,辉煌了五千年,浸泡在泱泱中华的每个地方,每个生活的角落。随着文明文化的日益进军,这“瓦”如今将要灭绝在大都市钢筋水泥的缝隙里,把大唐明月的绚烂,带进了悠悠历史飘然亦落的尘埃。

 

“瓦库茶事”,一个喝茶地方的出现,就让我们慕然想起了“瓦”在这数千年中大用与大写。它回归了真爱,情感的真爱,托浮着人们朝乾锡锑的真爱,它与时光共眠,与岁月共存,与生活息息相拥。一片“瓦”一片精灵,片片“瓦”,防雨遮阴避暑消魂,它有着农耕人灵性生命,有着山川土地家乡父老的热吻。

 

“瓦”上刻满了条条龟印,那是我们的祖先用它盖房时一正一反沿放在屋顶扣得严严实实的痕,大“瓦”大用,小“瓦”小用,屋顶屋沿,美观中有瓦工匠人的精巧。有祖先精明的一手雕工。

 

瓦屋落成了,仰视这屋,高山流水,角是角,棱是棱,突地就有了深厚旷远之境界:孜放农具,堆满粮食,防暑防寒,繁衍生息,一辈辈人在瓦屋里外耕田浇园,织布做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潺潺流水精血不断。

 

“瓦”屋厚重,生命厚重,一方水土滋养着乡人的魂魄,父母,姐妹兄弟从这里出生,从这里走出,寸寸土地形成着习俗的姻缘,歌舞着耕田的韵律。强健的肌体里流淌着丰满深沉的故事,传说中有男人女人,有你有我,有兹粑的清香,有凉茶的解渴,有山脉一样的脊梁,有秀美柔韧的腰姿。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山野里外传扬,一首山歌又一首山歌在对唱中找到了伴侣

 

我们的祖先在农耕中创造了天地人大写的歌谣,有“瓦”才有了人群,有“瓦”才有了家,家家铸成社会,国家诞生了。朝朝代代用“瓦”垒起了皇宫大殿,歌词舞升平里诉说着这方“瓦”不朽的历史,辛酸苦痛中把“瓦”打磨得灰色光泽里照得见人的影子,于是,“瓦”的故事,就成了百姓民以食为天的故事。

 

岁月的风渐渐飘走了春风秋雨,“瓦”走进了今天的日子,它成了追硕文明文化的历史脚步,它在日渐消失,它的生命伴着卫星升空,伴着航母出世,伴着四化建设宏伟蓝图的铺展,它在一点点死亡,它终久变成了现代人寻根的土壤。就象“瓦库茶事”一样寻根的土壤。这地方连空气里都飘散着昵重与怀旧,情感的韵律从五千年前慢慢走向了你。

 

“瓦库”是今日的,不再是昨日的,不再有农耕人的泥瓦气息,却有了今日文明意识的坚守,其实,我们民族的历史长歌在尘埃里消亡的很慢,精神文明能走进“瓦库”,已经走了漫漫五千年长路,那歌里辛酸得让我们的民族足以沉重到不忍回味,它给今天的我们,创造精神文化的我们一个转身之后的特写,提示着我们坚守就意味着继承,意味着发展与创新.

 

这是一个民族文化进步的起因,因为溶入在我们血脉里的就是这个民族前赴后继的创新创造,它作为象征我们这个民族的图腾,已经深深地隽刻在每一位民众的心上,它永不会消亡。

 

继承是我们今天的任务,创新发展也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这个接力棒的传承我们会义不容辞地接过来,走下去。

 

“瓦库茶事”,在它的怀抱里,你感悟到“瓦”与“茶”的本质与柔美吗?

http://s5/mw690/621826d4td03b8483b4e4&690瓦库茶事  生活回归  精神坚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蛇年新春祝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