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人生意义文化小溪生命与自然 |
分类: 我的散文 |
图片儿来自博友“沁馨品茗”的博客,向博友致谢
可能在高中毕业那年选择西安,然后逗留至今。我在西安所有的幸运与不幸,其实都是路遥带给我的”。
泪滴滴在长春藤--忆路遥
文/晓溪
路遥突然去世,走得匆匆。有朋友从西安打来电话,说路遥是累死的,是写《平凡的世界》厚厚的一百多万字积劳成疾,坐下了要命的病痛之后死的。我相信这话,路遥在世时也说过他写《平凡的世界》消耗掉了他生命中的五分之四的精力。
路遥是我的老师。
确切地说路遥只为我上过六节课,而这六节课是分两个星期上完的,每个星期六的下午三节课。
1991年我在西安读中文本科,路遥,贾平凹,还有《小说评论》的主编王愚,副主编肖云儒,陕师大的教授,文学评论家畅广元等,他们都是我们中文系西部文学课的特聘教授,一个学期下来,陕西省这些文学界的名流都是我们中文系的熟朋友了。
众所周知,陕西的文学队伍整齐庞大,老一代的作家们雄心壮志,夕阳灿烂。多年雄居文坛。风潇潇,雨潇潇,一代中年作家群英荟萃,驰聘文坛。路遥就是这一代中青年作家精兵强将中的一个,我们认识他的那年,他还不到不惑之年。
那天下午,天气很晴朗,是深秋,路遥夹着一个黑色的旧提兜来给我们上课。兜是那种带盖型的,干瘪瘪硬顶顶的样子。他的衣很旧,脸也很旧,衣是那种灰黑色的中山装,裤子也是深色的,没有裤线。而那张脸却是一个地道的陕北农家汉子木讷呆板的神情。同学们都很吃惊,看着他那身打扮上了讲台。因为他是为我们上西部文学课的第一个特聘老师,又是国内大有名气的作家,平时那些不经常上课的,很傲慢的学生也都来了。
后来,我还是知道了,他就出生在陕北一个世代农民的家庭。从小生长在陕北农村,在农村长大并读完了小学,以后到县城读完了中学又回到了农村,在乡下教过书,还在县城当过临时工。
那天,他给我们讲的是他的创作经历。从讲话中我发现他是不善于言辞的一个人,他说的很慢,声音很低。在这后来贾平凹给我们讲课时也提到过路遥的性格,贾平凹说路遥是个极爱沉默的人,是个极爱思考的人。
这就确实是路遥的性格了。
他给我们讲他的《人生》。讲的很投入,他说作家要学会抓生活细节,最精炼的几笔莫过于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看着是枝枝蔓蔓的东西,却是最有用的素材了。你要学会观察生活,接受生活中的冶炼和浸染,成色最好最纯的赤金就在沙中埋,要找到它,这也不容易。
http://s4/middle/621826d4t8a0d73f0f483&690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
这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能做得到的,而对生活美好的执着的爱,追求,从回归自然的生机中得到奋发积极,热情向往和思念启迪,去走坚定信念,信仰向上的创作之路,这也不容易。
他的话赢得了我们几百个虔诚听众热烈的掌声。
那一次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极深刻的。他的行动笨拙,但头脑很敏捷,微胖中等偏高的身材,走路还有些摇晃,背有些驼。一节课之后,他开始让我们给他提问题他来解答。我立即写了一个纸条递上去,我这样写道:“创作是一个极为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创作的成功与失败是艰苦与痛苦的最高境界,那么,你如何来理解创作中艰苦、痛苦之间合二为一的创作情绪”。
他用眼睛盯了我有两秒钟然后问我:“你读过我的《平凡的世界》吗”?我说读过,只读过第一卷和第二卷。他说你知道我在哪儿写就的《平凡的世界》这一百多万字的么?我摇摇头说不知道,他说就在陕北延安地区的一个小宾馆里,为了绝对安静,不受干扰,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一连好几天都不出屋,有时服务员把饭菜端到门口,我也不开门。众多的创作过程我是啃凉馒头,喝白开水熬过来的,那种身与心同时达到一个顶点的创作统一,使我空前的精神情绪都难以维持,但我还是维持过来了。
他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写完《平凡的世界》,我累得趴下了,身体极度的虚弱,有时吐出的痰中总带血丝,从此后,我就开始了不停地咳,不停地吐血--
当时和我坐在第一排的宝鸡女大学生李秋艳把脸埋在手掌里,几滴泪珠从指缝里迸出来,滴在面前桌子上的本子上,路遥和秋艳是熟朋友,这时,路遥看着秋艳埋在手掌里的脸,嘴无声地咧开笑了,他说秋艳你小资情调,多大人了还哭鼻子,刚好那天李秋艳穿了一件大红的毛衣。他说小资情调是指秋艳的红毛衣,全班同学被他这句幽默的话逗得开怀大笑,空气顿时也活跃起来。
我想到了周克芹,写《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作家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农民作家周克芹十年的心血,之后,周克芹赢弱的身体再也撑不起那颗桀傲的头颅,他是累死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
路遥说在我们的国家里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有良心的作家,手中的笔不止闲情逸致,仅仅是为了渲泻自已的一种情绪而已,它是政治与现实,艺术与现实参与的崇高意识,生命意识,文化意识,优患意识积淀起来的文体范畴,是伦理与道德观念的文体范畴。
总之,一个优秀的作家的路太难以行进了。
路遥当我们的特聘老师时,是1989年的十月,他的《平凡的世界》第三卷刚刚出版,他说要送给我一本,但最终也没有送,后来我回到我的家乡,又专门去书店里买了一套,于是,我的书柜里就并排摆着五本《平凡的世界》。
在那一百多万字的文字大海里,你坠进去,就坠进了一个十分丰富的,斑斓五彩的广阔天地,徜徉在那里面,你会觉得精神世界无限的舒畅。小说复杂的矛盾纠葛,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主人公的挫折与追求,爱情与生活,欢乐,痛苦,巨大的矛盾冲突,交织纷繁,花絮般紧紧地堆挨在一起,深深地展示了在时代巨轮的进程中,人们所走过的艰辛泥泞的路程。
这百万字是大作,是第三届矛茅盾文学获奖作品。
路遥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一直到他去世,他42岁的历程也没有留下太多的作品,但他的著作都是大书,能溶时间岁月的磨蚀和历史锻冶洗涤的大书。中篇小说集《惊心动魂的一幕》,中篇小说集《当代纪事》,以上两部著作分别获得全国一、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人生》出版后改编成电影,获得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姐姐的爱情》以及《路遥小说选》,在社会上都产生过强烈的反响。
第三次见到他,是1990年的春天,是我与他的朋友李艳秋踩车去他的创作室看望他,在他住的楼右侧前,他种了几株生命力极强的爬墙虎,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的,倔强地向上伸展。
我们在他的屋子里,给他开玩笑说他不是三十八岁而是四十八岁。他显得很高兴,说不管三十八岁还是四十八岁,我都是一株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常春藤。
我和李秋艳绝对不会想到三年后,这句话是在他去世之后,我为他写这段文字的一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