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子壹: 在美国写给母亲的信

(2014-05-18 10:32:30)
分类: 素心

 陈子壹: 在美国写给母亲的信

前言:大四毕业的暑假,我去加州伯克利大学留学,利用这里学到的关于处理矛盾冲突的技能,给母亲写信,理解母亲的同时希望她减少干涉、包办,让我有独立做事的机会。这种经历,相信很多同学也碰上过吧!


娘,非常感谢您二十多年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按Beth老师的话说,您已圆满完成了母亲第一阶段的工作;现有一件更光荣的事想请娘帮忙——帮助我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成人!我理解这对您比照顾我或许更难,因为您尽管体力上轻松些,精神上却可能有两方面的担忧——1、对于较难的生活事务,刚脱离怀抱的我难免不吃些小苦头,如遗漏物品等;2、母子情是否会因此而疏远? 
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对于1
1A
、脱离是迟早的事。现在若不在无关大紧要的事上锻炼自己,甚至栽点小跟头,将来在要事上很可能出现重大损失,这恐怕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只要不是关于人身安全、巨额财产等严重后果,可提醒一两次,但请让我自己品尝。
1B
、说实在话,当您问我是否需要前代替我买物品、要求我按照您自己的习惯收拾自己物品时,我感到自己被当成小小孩,压抑很重!其痛苦程度远远超过生活不用心带来的小苦头和自己办事的辛苦总和!
1C
、我已经于国外独立完成各种生活事——报到、协商联网、登机及之前的收拾与检查、办卡、购买、手机业务、租自行车、结交美国朋友并记录email、赴约教授、电话请人维修喷头、搜查课程信息准时准点旁听等,走失的教训也尝了,为此还换零钱、请人教我打公用电话(当时尚不知中国号码前加拨01186)。目前为止只丢失两只袜子。证件我几乎每天都查,连差点丢失的经历都没有!!
对于2:答案很明显,不会!人与人的亲密关系不仅仅体现在一方照顾另一方。谈论共同话题、一起从事共同爱好、分工协作、嘘寒问暖甚至打招呼等均能促进关系。
至于帮助,有时当然非常重要。不过试想当您和一位年纪相仿的人走在一起,您本来有能力拿下全部行李,他(她)帮您拿的行李已经明显多于您手上的,却还要再“帮”您分担些,您有什么感觉?
我认为,只有雪中送炭的帮忙才最令人感动!我们的关系仍保持亲密,但结构将发生转变——不再是单方面的照顾,而是平时多以帮助以外的形式表达关心,在任何一方需要时提出而没有太多顾忌,另一方乐意并尽力去帮。您看如何?
至少我一定乐意协助,如果得知娘碰上麻烦;即使能力不够,至少尽量减小损失!

 


后记:第二天,母亲打来长途,表示特别感动,赞叹我长大了。协商后共同决定,除了母亲比我擅长的多的事情,如挑选物廉价美的商品等,母亲提供指导意见,其余自己独立完成或在事务量大且母亲清闲时分共完成。

   拜读了柳智宇师兄的《陪伴母亲》,很有共鸣!不过他对于父母的温情与敬意,我自愧不如。他对于权衡行孝与独立的智慧,给了我切实的引导——“孩儿长大了,许多事情父母不了解,他们的建议也许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但我们能否体会得到背后那颗殷切的心呢?如果能体会到,我们也就知道感恩,知道顺从,而同时也敢于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因为只有走好真正能让自己幸福的道路,才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作为过来人,他已经走在了我的前面,照亮我的心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