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耕读社部分社员参加“保定地区孤儿助学回访活动”

(2010-01-15 23:10:16)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团活动
王希丹 

    2009125-6日,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组织了一次“保定孤儿助学回访活动”。北京大学耕读社有7位社员参加。 

    124日,仁爱基金会的老师和义工们为此次参加走访的志愿者组织了一场培训。北大耕读社7位社员全部出席。在了解活动任务、观看实例过程中,大家了解了此次活动中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本次走访保定地区六个县,近40名志愿者须对110余名受助学生的资料进行核实、同时赠送礼物、普及助学知识,努力将关爱传递给孩子及其家人。 

    经仁爱工作人员斟酌协商,耕读社7位成员被分别编入7助学小组。一方面是考虑到北大同学热情乐观、愿意承担责任的优势(基本都被编派为小组组长),另一方面是希望北大人能在与其他志愿者的协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为保证更好的配合此次活动,耕读社对参加回访的7位成员进行了详细的分工。王潭龙负责书写走访记录,杨学斌、吴庆前、张思宇负责写回访稿件,王希丹负责写新闻稿,柳智宇负责写总结,汪亮为本次活动总负责人、负责一切活动调配及协调。 

    125日,走访涞水县、定兴县和雄县,当晚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市校区休息。汪亮组织耕读社7位社员进行了第一次总结会。王潭龙、杨学斌、张思宇、吴庆前、王希丹皆为第一次参加助学回访活动。柳智宇、汪亮参加过一次,因此较有经验。大家普遍感到孩子们多数比较坚强乐观,但也有一些不善言辞、需要耐心启发。最重要的是将关爱传递出去,即使孩子表面上看没有回应也没关系。在遇到的诸多问题中,有二个问题引起了大家共同的关注。其一,如何看待这些孩子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应不应该谈,怎么与他们谈;其二,如何在助学过程中注意到他们的特长和兴趣,比如之前并未特别准备给一些高中艺术生的礼品。 

    126日,走访高阳县、蠡县和博野县。期间耕读社成员有简单交流,大家普遍感到比第一天有经验,与孩子交流更加顺畅。126日晚,耕读社一行7人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第二次小组总结,讨论持续了2个小时有余。柳智宇指出,此次活动比太湖助学活动在组织上更紧密合理、效果也更好。汪亮提出自己在组织方面有待改进的问题,但大家认为基本都很好。吴庆前提出了对基金会此次活动中的一些建议,并表示会落实到纸面。张思宇认为参加此次活动自己收获很大,很开心。杨学斌认为学校社团应在充分发挥精神力量方面多努力。王潭龙认为应该考虑开通仁爱热线,让孩子们随时可以与基金会联系。王希丹认为对孩子的尊重很重要,帮助不是施舍。此外,大家热切希望能与更多北大人分享此次活动的感受。因此提议在校内举办一次公开汇报,传递爱心、传递真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