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短篇小说        楼脚儿    那红火的烧饼铺

(2010-01-16 10:08:11)
标签:

烧饼

袋儿

头儿

老伴儿

面案

杂谈

分类: 小说

*关门雨 

楼脚儿    那红火的烧饼铺     http://s6/square/62165f7bh7d3f1a8ac3f5&690       楼脚儿    那红火的烧饼铺" TITLE="原创短篇小说        楼脚儿    那红火的烧饼铺" />                 

(一)

凌晨三点。夜幕低垂。楼群沉寂。                                                  

一对老夫妻,头顶暗蓝天空,步履繁星点点。

脚踏三轮车在楼脚儿停下。夫妻二人打开屋门。低矮的小屋里迅即透出一缕明亮的灯光。老孙头儿清真烧饼铺又开始了一天的营业!

(二)

现时代。社会进步啦,经济发展啦,大家有钱啦,生活也好啦,人也精神啦。还有,人变的年轻啦。

呵呵,不信?你看老孙头儿。

这老孙头儿已六十有二。一米七二的个头,肚不鼓腰不弯,身板儿溜儿直。一身现代派牛仔合身合体。看背影你敢说他年逾六十么?

他长瓜脸儿,光头。双眼皮大眼睛。要不是他那微微下垂的眼袋和花白的发根儿,说他正值壮年也不为过!

女人四十豆腐渣。谁说的?你再看看老孙头儿的老伴儿。

老孙头儿的老伴儿姓啥并不重要。年龄不敢直问。大概比老孙头小个两三岁。个儿与老孙头儿不相上下。身板儿,绷板儿条直。一身古铜色女装干净利索。齐耳短发,洁白的卫生帽。鸭蛋脸儿,双眼细长。除了额头那几道抬头纹之外,面目少见有大的皱褶儿。

要问,老孙头儿与他老伴儿为何这把年纪身体还如此之好?呵呵,除了原本体质不错,性格豁达之外,那就归功于锻炼了。

不过,他夫妻二人锻炼场地和方式与众不同。场地是他(她)们的烧饼铺。方式则是揉面打烧饼。

(三)

老孙头儿和他老伴儿原本都是一家大型食品加工厂的职工。不过,老孙头是面点师,老伴儿是面案工。两人年轻时入厂,恋爱结婚。他制得一手好面点,她练就了高超的面案活。标着劲儿在厂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十几年前厂子改制,夫妻二人双双下岗。

于是就有了自己这家儿烧饼铺儿。

(四)

一对儿身操高超手艺,从大厂走出来的师傅,怎么就委屈于一个‘铺儿’呢?不少人也这样问他(她)。可夫妻二人只是笑笑并不解释。

说实话,说‘铺儿’已经是举到头顶的话嘞!他的铺子却也小的可怜。

屋子跨度仅有三米,宽两米略余。进得门来,左面:顺墙壁支起八十公分宽通间儿面案。门口旁剩余的一米空间正好放了一个八十公分口径的电饼铛。右面:顺墙壁支起一拉溜五十公分宽的木案,上边放了三个存放烧饼的保温箱子。门边空余处是两个木匣,一个放袋儿装小咸菜,一个是装零钱的匣子。中间是二人的活动空间。

(五)

人们正在熟睡之中。老孙头儿脚踏三轮儿装载着发好了的面饦缓缓而行,他老伴儿步行跟着,相伴来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间小铺。

套上大白长褂,老孙头儿用油擦拭饼铛,插电预热。他老伴儿掀去案罩儿,搬上面饦,开始揉面。

她两只大手甩开,蹬腿躬身,似乎有用不完劲儿。偌大发好的面团儿在面案上翻滚合叠,不断变换着形状。令人眼花缭乱。瞬间,大面团儿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团儿,小团儿变成了圆大的片状。之后,均匀涂了油盐等几种作料合成的糊糊,再卷成长长的卷儿。随即,揪成大小一致的面块儿。再经团圆儿后准确的扔到老孙头儿的面案上。                                                                                              http://s2/square/62165f7bh7d3f1a8b0be1&690       楼脚儿    那红火的烧饼铺" TITLE="原创短篇小说        楼脚儿    那红火的烧饼铺" />                                                                  

 

老孙头儿,滚把儿旋转,面团儿形成了圆饼,一个个整齐排列在案前。不知他端了碗什么清汁,用毛刷蘸着在圆饼面上刷浆。之后,拿起装了白芝麻的罐子,把芝麻倒在箩里。手腕一抖,芝麻在箩里均匀散开。拿起刷了浆的圆饼在箩里粘了芝麻,用力匀乎的摔在案上。芝麻便牢牢的粘在饼面儿。

这时,老孙头儿调好饼铛温度,把圆饼芝麻面朝下转圈儿一个挨着一个的摆放好。正好十六个。压上铛盖。

趁此功夫,夫妻俩再如此那般的重复着前几道制作工序。

约五分钟,饼铛指示灯由红变绿。老孙头儿掀开铛盖,把铛里的圆饼逐个翻了个个儿,再盖上。仍旧滚把儿旋转制作一个个圆饼。

约两分钟,饼铛发出‘吱儿’的一声。老孙头儿右手操起柳编簸萁,左手用铁夹夹了熟了的烧饼放入簸萁。而后,赶紧擦铛,把擀好的饼坯放入饼铛。他老伴儿也用铁片夹子把簸萁里的烧饼逐个放进保温箱里。

第一炉烧饼带着诱人食欲的芝麻香味儿出炉了!

(六)

天亮了,三个保温箱里已装满了热乎乎的芝麻烧饼。                                   http://s14/square/62165f7bh7d3f1a8aea5d&690       楼脚儿    那红火的烧饼铺" TITLE="原创短篇小说        楼脚儿    那红火的烧饼铺" />

清晨六点。烧饼客们陆陆续续闻香而来。

屋里因为窄小,只能进去一人。所以,门口往往挤着一堆人。她仨,你俩,他五个,我八个的喊着。

这时,夫妻俩手上套了薄薄的食品袋儿,老孙头儿收钱找零,他老伴儿从墙上扯下挂在那儿的食品袋儿,如数装了烧饼伸手递过来。

一个白发老者缓步凑近门口,朝屋里问:“出锅了么?”。“哦,给你”。老孙头儿老伴儿长长的胳膊伸过来,把装了俩烧饼的牛皮纸袋儿隔着众人递给他。

门口等着的男女把疑惑的眼光送给老者,老者头也不回的走去。                         http://s15/square/62165f7bh7d3f0384202e&690       楼脚儿    那红火的烧饼铺" TITLE="原创短篇小说        楼脚儿    那红火的烧饼铺" />

呵呵,没办法啊,人家是昨天晚上就交了钱的!

一会儿功夫,满满三箱烧饼被食客们瓜分一空。买烧饼的还不见少.

“有出锅的么?”烧饼客们来到门口都要伸着脖子向屋里问上一句。

“没啦!要几个?”老孙头儿问着。

“四个!”“我要俩!”“我,三个!”烧饼客们争相报着个数,同时将手里掐着如数的零钱捻开对老孙头儿示意一下放进钱匣里。

“他四个、她仨、她俩,九个。十三、十五、十六个,这锅正好”。老孙头儿嘴里嘟囔算着。 “我要十个!”,“我要五个”后面来的人喊着。

“等下锅啦!”老孙头儿应着。

(七)

三个翁级老者相继来到门口。又相继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把钱投进匣里。也都顺手把一个牛皮纸袋儿扔在装小咸菜的木匣上。便退到后边拉起话儿来。

这三位就住在楼前楼后。是烧饼铺挂了号的熟客。三人是每天必吃,吃老孙头儿烧饼上瘾的的主儿。

他仨并不急,有的是时间。可只有一点:宁肯等的时间长些也只吃刚出锅的烧饼。

在他几位看来,老孙头儿的烧饼与众不同。特别那刚出锅的烧饼:皮儿黄脆酥香,瓤松软肉头。咬上一口,不哏不粘,里面层层分明,十分爽口。简直就是一种别有风味儿的吃的享受!之所以用专门的纸袋儿装,除了卫生关系外,还有个更主要的说法儿。就是:牛皮纸吸纳热气,能保持烧饼皮脆。而塑料食品袋儿则不能。它不吸湿却把烧饼散出的热气闷在其中。使得原本酥脆的烧饼因吸回湿气而迅速软化。失去原味儿。

                                                                                 http://s13/square/62165f7bh7d3f0374b38c&690       楼脚儿    那红火的烧饼铺" TITLE="原创短篇小说        楼脚儿    那红火的烧饼铺" />

嘿!真不愧为烧饼食客。蛮有研究哦!

难怪老孙头儿老伴儿递给顾客烧饼时都要嘱咐一句:敞开塑料袋儿口拿着。

像他这几位铺里的常客,老孙头儿夫妻不需他们报数。也不急于招呼他们。待客人希了,老孙头儿会让铛里的烧饼多烤上分八钟儿,才把烧饼从铛里取出,给他几位装进纸袋儿,吆喝他们拿走。别看他几位年老却就喜欢这脆劲儿!

(八)

八点半后。两袋尚好的面粉发制的面饦全部加工完毕。五百个烧饼兜售一空。收拾完铺子九点钟整。关了铺子,家走。

六个小时的紧张劳作。颇丰的收入不提。锻炼了身体,保持康健的体魄和愉悦的心情价值几何呢?

明晨三点。他夫妻二人仍将一如既往,继续他们的生意。

哦!楼群角落,那间低矮的小房!那酥脆味香的烧饼!还有那对夫妻和那红火的烧饼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