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契崆峒”悬匾由来
李建军 撰文
胡南摄影http://s12/middle/62154f98x730f83a3f69b&690
中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在崆峒山向神仙广成子求问治身之道。黄帝年近百岁,弃帝位,从列仙游(那时代比较有名的山中仙人有务光子、容成子、广成子、紫府先生、中黄丈人等)采首山之铜,铸鼎於荆山之下,鼎成之日,年已百岁,有龙从天而降,接引黄帝,升天而去,成为天上五帝之一,称为元圃真人轩辕黄帝。后来有“道契崆峒”的说法。
最近,记者在江西龙虎山天师府见到一块袁世凯题“道契崆峒”悬匾。当地导游向游客介绍“崆峒”即崆峒山,位于甘肃平凉,黄帝问道于神仙广成子之地;契,合契,默契,指的是天师道符合广成子所传之道;这块匾系袁世凯称帝时(1914年)赐给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的。
龙虎山是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最初修道炼丹的地方,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又称“大真人府”,为历代天师起居之所。天师府大堂是天师处理教务的公堂,前厅为客厅,堂壁上方悬匾三块:“道契崆峒”一匾位于正中央,“仙派名裔”排于东,“纳甲周呈”列于西。
龙虎山和崆峒山为中国南北道教名山,“道契崆峒”悬匾,印证了道学的博大精深。 (载2006年6月19日《平凉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