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环境教育》第二单元教案
(2010-10-13 16:19:07)| 分类: 语文课程资源 |
5.消失的耕地教学设计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重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
[解释]土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耕地减少,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非农业用地及未利用的土地等等),教师可进一步指出林地与森林、草地与草场、草原的区别。
2.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
[学生讨论]略
[转折]土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活动]读书上所给的资料,请你来概括一下,我国的土地资源都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读资料,讨论]略
[教师小结]
1.当前土地利用中的问题
(1)土地资源相对减少
(2)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小结: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土地对我们这个人口将近13亿的国家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每年6月25日,是中国的土地日。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土地。
6.《 湖泊变小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二、教学难点
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三、教学方法
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图示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或投影,增强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见过湖吗?知道我们山东有哪些著名的湖吗?(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出示大明湖和微山湖图片)
(这是我们山东济南的大明湖。微山湖在我们山东的西南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
师:这些风景秀丽的湖泊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二、新课
活动一
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也有一个湖,它曾经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我们一起来看它过去的美丽景色。
(风景图片)
师:用什么词形容罗布泊昔日的风景呢?
师小结:昔日的罗布泊可以说是牛马成群、树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想知道吗?
活动二
(现在沙漠图片)
师: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了?它是怎么消失的呢?(学生交流)
(罗布泊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三、湖泊遭到破坏的症状及原因
师:不但罗布泊变成了沙漠,还有许多湖泊也不像原来那样风景优美了。(请看:下面的图片。)
师:这些原本清澈透底的生命绿洲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学生讨论还有哪些原因污染我们的湖泊。)
四、我们怎样治理呢?
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想法?现在我们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五、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是生生所系。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地期盼,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让智慧插上理性的双翅,让睿智赶走狂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将不会再重演。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
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7.《动物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环境教育”第18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类的朋友——可爱的动物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心,使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培养学生从全局看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
收集动物消失的文字资料和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人类和许多动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这些动物种类繁多,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生存的家园才会这么生机勃勃。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身边的朋友。
(二)、介绍我们可爱的朋友繁衍过程
同学们介绍自己准备好的动物的资料。
师小结:有人认为保护动物只是因为他们对人类有用,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动物就不用保护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观看我们的朋友在减少
1、展示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物简介。
这些动物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设自己是这些动物种的一种,请以它的口吻说一句“遗言”,或发出一句呼吁。
3、站在动物的角度上,发表自己对生存处境的看法。
4、分成三组,扮演书上提到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物。
5、以小组为单位,自己仿照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写出一组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动物,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6、有感情地朗读“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上的墓志铭。
讨论:没有了动物,人类将何去何从?
四、作业
写一封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