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上帝的儿子一样思考

(2010-05-22 11:34:00)
标签:

杂谈

       我在本博客发文问了一个问题,为何我的“共情。。。”得以如此高的点击率,“青青半山坡”反馈给我一个极有价值的信息:就是说读者读博克,需要能很快读懂,感觉到一种“快速有效的帮助”,这样才会爱看下去。这种情况我可以理解,我们处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打开搜狐博克的首页,密密麻麻的文字,足以令人晕眩,这时大约能抢住人们眼球的文字便会让人们读下去。此外,我也依稀记得,好像是搜狐管理员曾经在很早以前提醒过我,文字最好是比较短些,要考虑到读者的文化程度等等。

    

    所以本人那些本来目的就在为让更多人读到的文字将尽可能做到这些点。

    

    但是,在这里写博克,其实我最关心的倒不一定是点击率,我真正希望的是让那些已经到了需要这些文字的人和我所需要的一些人看到。比如我知道“青青半山坡”就属于那种已经需要这些文字的人,但我知道她提出的那个建议是希望如果我要让我的读者变得广谱起来,则需要考虑这个“快速有效”的问题。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东西,小学生和大学生需要的东西会大不同。

    

    说了半天,我要进入这篇文字的关键主题了。

    

    我想说,我担心的是,我们时代的特点会让许许多多本来可以一步步从小学生进化到中学生,大学生的人永远停留在小学生水平!

    

    我在这里只局限谈心理教育和受众的问题。

    

    心理教育,进一步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它究竟要给与受众的是什么?

    

    我以为可用这两个词概括:

    

    心灵的自由和亲密!

   

   如果你问我该怎么样让你有外遇的老公回心转意,你问我怎么样可以让你的孩子更听话,你问我“我父母要我学这专业,而我想学其他专业,请问我该听自己的还是该听父母的。” 好,你问了我这一大堆问题,而后我这个专家开始“专家”了:“你应该如何如何,你这样做就会没错了,你应该选择这个或者那个!”

   

   完了,如果这样做,我想我就不太可能启发你的心灵自由!

   

   人生抽象的道理好像很好讲;但慢着,你如果读了很多书,你又会发现很多抽象的道理又似乎互相矛盾着;人生难的是在一个具体的情况下,这个时候的你的道理究竟应该是什么!

 

   心灵自由是什么?它的前提是一个人具有对人生,心灵,世界充满好奇,探索的精神。这样,遭遇任何复杂的人生状况,遭遇生活中任何的打击,他可以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去询问:这是怎么回事?事情真的是我现在想的那么糟吗?他真的就是我想的那样坏或那样那样吗?问题真的都在别人身上吗或我身上吗?在这里,人生要展现给我的奥秘是什么?我真的那么差劲或那么伟大吗?要是我那样做(从来就没有做过)会如何?。。。。。

 

    按西方的说法,这种思维态度可以叫做“上帝儿子的思维习惯”。进一步按西方的说法,你本来就是上帝的儿子,所以当你以这种思维态度去生活,你就可以回到上帝那里去。

 

    这些话也可以用中国话来说,但我想还是别说了。说太多名词,在这里就有点不像“上帝的儿子”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当自由变成了一种习惯,你便通往了亲密,因为以上帝儿子的态度去思维,你的心中也许会升起一种温暖的感觉,你对不同的人际关系会有了不同的感觉,因为你太自由和富于创造性了,你可以恰到好处地发现在每种关系中的真理!这真理令你内心释然。你发现这个世界是个神奇的谜,而不是不断受苦要摆脱的问题。 在这样的根本转变发生了之后,虽然你还会不断遭遇现实问题,但是它们和这以前你死死盯着这些问题时候的焦虑地想解决具体问题的心态就不同了,你思路比较广,你的心比较自信,你的感觉比较好,你的办法就比较多了。

 

  现在回到“快速有效帮助”的话题。当人们心情急躁,一目十行,眼花缭乱,很少有沉思的时候,或者不懂得如何正确地沉思,像吞麦当劳快餐一样吞食别人的建议,你终究会得到什么帮助呢?

 

   我前面提到:“在这里写博克,其实我最关心的倒不一定是点击率,我真正希望的是让那些已经到了需要这些文字的人和我所需要的一些人看到。” 最后我想对这“我所需要的一些人”说几句,当然这我所需要的人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不同时候不同文字我心中渴望的读者,也许是大不同的(这里毕竟是私人博客)。但是有一种人我时常在找,是那些听懂了我,和我志同道合,可以一起来为提升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做一些实事的有理想也有能力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